一种易塑形换热器及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647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塑形换热器及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所述的易塑形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半环形换热器、第一工质进口、第一工质出口、支撑条,所述半环形换热器采用半环形迂回开口式分层设置,所述支撑条与半环形换热器连接;第一工质进口、第一工质出口分别设置于半环形换热器的两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S形换热器、第二工质进口和第二工质出口,第二工质进口和第二工质出口分别设置于S形换热器的两端;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连接。本申请的换热器采用半环形盘面分层设计或采用S形盘面半环形设计,不阻挡灶门添料和烟道排烟,对原锅灶无不利影响。对原锅灶无不利影响。对原锅灶无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塑形换热器及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易塑形换热器及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有广大的农村,生活取热最多的方式是采用锅灶燃烧薪柴、作物秸秆、煤炭等获得的热量来烹饪食物,生产热水。鉴于锅灶的结构及燃烧特点,会存在大量的热量损失(严重时热损失达85%)。
[0003]智慧的人们也会采用传统方式灶膛余热,在锅灶旁安装一个专门的铁锅来吸收灶膛余热进行少量的热水生产。同时人们也专利技术了部分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来进行灶膛余热的利用来生产热水,比如有将热水箱直接和灶膛进行一体化设计的,相当于在传统方式上增加了贮水容量和吸热面积。也有将可换热式的拦火圈安装于灶膛内来生产热水。还有将可换热式的炉箅安装于灶膛内来生产热水。
[0004]上述热利用虽有一定的实用性,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不足和缺陷如下:
[0005]1、传统方式虽可利用了灶膛的少量余热,但提供的水温不高、热水产量低,同时灶膛内没有燃料后,热水锅内的热量会向灶膛传导,保温性能极差。
[0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塑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塑形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半环形换热器、第一工质进口、第一工质出口、支撑条,所述半环形换热器采用半环形迂回开口式分层设置,所述支撑条与半环形换热器连接,用于支撑分层的半环形换热器;第一工质进口、第一工质出口分别设置于半环形换热器的两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S形换热器、第二工质进口和第二工质出口,第二工质进口和第二工质出口分别设置于S形换热器的两端;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第二工质出口和第一工质进口连接。2.一种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塑形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灶台、换热循环管路、循环泵、保温水箱,所述灶台下方设有锅灶灶膛、烟囱、烟道,所述半环形换热器安装于灶膛内,第一工质进口、第一工质出口与换热循环管路连接,换热循环管路与保温水箱连接,换热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换热器安装于烟囱内,第二工质进口与换热循环管路连接,第二工质出口和第一工质进口连接,第一工质出口与换热循环管路连接,换热循环管路与保温水箱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换热器通过钩钉安装在灶膛或烟囱内壁上,且用钢筋进行支撑,所述钢筋横向贯穿烟囱;半环形换热器通过钩钉安装在灶膛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质出口和第一工质进口之间通过外丝不锈钢直接头连接,外丝不锈钢直接头两端分别通过内丝螺母、卡簧、密封胶圈与第二工质出口和第一工质进口连接;第一工质出口以及第二工质进口分别通过内丝螺母、卡簧、密封胶圈与换热循环管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

6任一项所述的灶膛余热利用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水箱包括内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清华郭子菡郭子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九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