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625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储电器,所述储电器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对接有集线器,所述集线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对接组件,所述集线器一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集线器、卡槽、限位板、导线、弹性橡胶垫、对接端、限位孔和把手,当不需要使用时,只使集线器与储电器对接,并使对接端在限位板和把手的作用下使其延伸至凹槽的内部,并不与对接槽对接,从而使集线器和储电器对接,并不会使储电器内部的电流流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为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旅行充电器通常指的是专为蓄电装置提供能量的设备,旅行充电器主要是采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元器件,将电压和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一种静止变流装置,为了便于使用和携带,现出现了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具体参阅专利号:CN202020469276.5),包括充电器主壳、TYPE

C插口一、充电器下壳一、充电器下壳二、充电器下壳三、充电器下壳四、集线器主壳、TYPE

C插口二、充电数据线、集线器下盖、扩充接口、快充接口及USB接口,所述TYPE

C插口一安装于充电器主壳的顶部,所述充电器下壳一、充电器下壳二、充电器下壳三及充电器下壳四均附带有插脚,且充电器下壳一、充电器下壳二、充电器下壳三及充电器下壳四共用充电器主壳,并与充电器主壳通过超声熔接,所述集线器主壳扣合于充电器主壳上,所述TYPE

C插口二安装于集线器主壳的顶部,所述充电数据线的一端插接于TYPE

C插口二内,其另一端插接于TYPE

C插口一上,所述集线器下盖通过超声熔接于集线器主壳上,所述扩充接口、快充接口及USB接口均安装于集线器下盖上。
[0003]然而现有的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在传输电能时,需要利用充电数据线对充电器和集线器对接,从而使充电器和集线器之间的对接需要消耗一组充电数据线,当该段的数据充电线缺失时,充电器无法导出电流,集线器无法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率,且当不需要使用时,集线器和充电器对接也会造成电流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耗,降低了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以解决现有的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在传输电能时,需要利用充电数据线对充电器和集线器对接,从而使充电器和集线器之间的对接需要消耗一组充电数据线,当该段的数据充电线缺失时,充电器无法导出电流,集线器无法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率,且当不需要使用时,集线器和充电器对接也会造成电流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耗,降低了使用率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储电器,所述储电器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对接有集线器,所述集线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对接组件,所述集线器一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集线器靠近储电器一侧的顶部设置有铁块,所述储电器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杂物兜。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时,直接将集线器卡至卡槽的内部,并使凹槽
的底部与对接槽的顶部接触,然后沿着限位孔向下移动把手,使把手带动限位板向下移动,并使对接端延伸至对接槽的内部,实现对接端与对接槽之间的电性连接,便于将储电器内部的电流导出,并导至集线器内,且限位板向下移动时,对凹槽内部两侧的弹性橡胶垫产生挤压力,使其受力变形,从而使限位板只能在外力(手动压力)作用下移动,提高了限位板在凹槽内部位置的稳定性,从而使集线器与储电器之间的对接不需要另外使用数据线,储电器亦能导出电流,集线器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率。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接组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对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设置有对接端,所述凹槽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弹性橡胶垫,所述限位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贯穿至集线器一端的把手。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把手便于从集线器的外部对其内部对对接端的延伸长度进行调整,便于使用。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内部一侧的顶端设置有与铁块相匹配的磁块,所述集线器通过铁块和磁块的相互配合与储电器可拆卸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铁块和磁块的相互配合,使集线器与储电器可拆卸连接,保证了集线器与储电器之间的对接更为稳定。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对接端相匹配的对接槽,所述集线器通过对接端和对接槽的相互配合与储电器电性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对接端和对接槽的相互配合,使集线器与储电器电性连接,从而使集线器与储电器之间的电性连接效果更好。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孔呈条形结构,且限位孔与凹槽连通,所述把手经过限位孔延伸至集线器的一端。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孔对把手的上下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接端的顶部通过导线与集线器电性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线使对接端的顶部与集线器电性连接,且当限位板上下移动时,使导线可在凹槽的内部弯折扭曲,对限位板的上下移动提供了便利,并保证了对接端与集线器之间对接的稳定性。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集线器、卡槽、限位板、导线、弹性橡胶垫、对接端、限位孔和把手,当需要使用时,直接将集线器卡至卡槽的内部,并使凹槽的底部与对接槽的顶部接触,然后沿着限位孔向下移动把手,使把手带动限位板向下移动,并使对接端延伸至对接槽的内部,实现对接端与对接槽之间的电性连接,便于将储电器内部的电流导出,并导至集线器内,且限位板向下移动时,对凹槽内部两侧的弹性橡胶垫产生挤压力,使其受力变形,从而使限位板只能在外力(手动压力)作用下移动,提高了限位板在凹槽内部位置的稳定性,从而使集线器与储电器之间的对接不需要另外使用数据线,储电器亦能导出电流,集线器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率;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集线器、卡槽、限位板、导线、弹性橡胶垫、对接端、限位孔和把手,当不需要使用时,只使集线器与储电器对接,并使对接端在限位板和把手的作用下使其延伸至凹槽的内部,并不与对接槽对接,从而使集线器和储电器对接,并不会使储电器内部的电流流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图1中B的放大图。
[0025]图中:1、结构主体;2、储电器;3、杂物兜;4、集线器;5、凹槽;6、对接组件;601、限位板;602、导线;603、弹性橡胶垫;604、对接端;7、卡槽;8、对接槽;9、铁块;10、磁块;11、限位孔;12、把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包括结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储电器(2),所述储电器(2)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卡槽(7),所述卡槽(7)的内部对接有集线器(4),所述集线器(4)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内部设置有对接组件(6),所述集线器(4)一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11),所述集线器(4)靠近储电器(2)一侧的顶部设置有铁块(9),所述储电器(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杂物兜(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器与集线器二合一的旅行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6)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对接有导线(602),所述导线(60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板(601),所述限位板(601)的底部设置有对接端(604),所述凹槽(5)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弹性橡胶垫(603),所述限位板(601)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贯穿至集线器(4)一端的把手(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诺狼图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