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泡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521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泡茶机,包括壳体、废水盘和洗茶机构,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冷水泵、锅炉、热水泵;其中,所述冷水箱、冷水泵、锅炉、热水泵通过导管依次形成连接;所述洗茶机构包括设置为可移动的废水槽,以及泡茶室,所述的泡茶室下方设有排放口,于所述的排放口处设有阀组件,阀组件用于控制排放口的打开与关闭;于所述排放口的下方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废水槽和阀控制架,所述的阀控制架下方设有茶水出口;其中所述的阀控制架可带动所述的阀组件移动,所述的废水槽可伸向所述排放口,以使废水槽接入废水排放至所述废水盘内。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灵活性强,且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泡茶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泡制茶叶、各种花类、各种水果等功夫茶、养生茶的自动泡茶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步使用泡茶机代替直接用水杯浸泡茶叶的泡茶方式了。利用泡茶机进行泡茶,首先,将茶叶放入茶篮中,茶篮下降使茶叶浸泡在水中,完成泡茶的过程。然后,待茶叶浸泡充分后,茶篮上升,取出用过的茶叶。现有的茶篮升降主要是由电机驱动的,通过丝杆、皮带、链条或者凸轮等机械方式传动。泡茶通常涉及到用壶体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水,在指定的时间内对分离壶体内装有的泡茶原料进行浸泡,从而泡出正确味道的茶水。目前,市场上有的泡茶器的结构太复杂,设有水箱、泡茶壶体、装茶杯等,体积庞大,且操作极为不便,成本高昂。并且,现有的泡茶机基本上没有设置特定的洗茶机构,对于第一泡茶水需要手动倒掉,无法自动来对茶叶进行冲泡洗涤,其操作较为繁琐。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4306650U公开了一种微电脑控制的自动泡茶机,包括外壳和储水器,在储水器中设有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还包括微电脑控制器和设置在储水器内腔的泡茶装置,所述泡茶装置包括升降机构、透水壶体和驱动机构,升降机构的驱动输入端连接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输出端,驱动机构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微电脑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之一,透水壶体与升降机构驱动输出端连接,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机构带动透水壶体在储水器内腔中上、下移动,形成自动升降式泡茶装置;微电脑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之一连接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微电脑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之二连接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该泡茶机结构较为复杂,且无设置洗茶机构,无法对第一泡茶水进行自动排出。
[0004]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实现自动洗茶排出废水的自动泡茶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动泡茶机,该自动泡茶机通过设置各部件配合,使茶叶可以自动冲泡后,排出茶水至茶杯,或排出至废水槽;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废水槽以及阀控制架,来实现对泡茶室阀芯的控制,以及对泡茶室排出的茶水的接收排出,实现全自动化。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自动泡茶机,包括壳体、冷水箱、废水盘和洗茶机构,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冷水泵、锅炉、热水泵;所述冷水箱、冷水泵、锅炉、热水泵通过导管依次形成连接;
[0008]其中,所述洗茶机构包括设置为可移动的废水槽,以及泡茶室;所述泡茶室设有排放口,所述废水槽由动力源驱动进行移动,以使所述的废水槽可连通所述排放口。
[0009]更为具体的,所述洗茶机构包括设置为可移动的废水槽,以及泡茶室,所述的泡茶
室下方设有排放口,于所述的排放口处设有阀组件,阀组件用于控制排放口的打开与关闭;于所述排放口的下方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废水槽和阀控制架,所述的阀控制架下方设有茶水出口;其中所述的阀控制架可带动所述的阀组件移动,所述的废水槽可伸向所述排放口,以使废水槽接入废水排放至所述废水盘内或以使废水槽接入废水排放至单独设置的废水桶内。
[0010]以上的,所述阀控制架朝向废水槽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废水槽配合的控制端;阀控制架控制所述阀组件的移动,以使所述泡茶室的排放口打开与关闭。
[0011]具体的,所述阀组件包括阀芯,于所述的阀芯上设置有密封圈。
[0012]具体的,所述阀组件还包括阀芯弹簧,用于控制阀芯复位到关闭状态。
[0013]具体的,对于阀芯的控制,具体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为:所述的废水槽处于第一位置(即废水槽复位)时,此时废水槽偏离所述排放口,所述阀芯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废水槽处于第二位置时(其中,第二位置是指废水槽对准排放口时所处的位置),此时废水槽对准所述的排放口,所述的阀芯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泡茶室内的茶水从排放口流入废水槽中;所述废水槽处于第三位置时(其中,第三位置是指废水槽在移动过程中,未达到泡茶室排放口时所处的位置),此时废水槽偏离所述排放口,所述阀芯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的排放口连通所述的茶水出口。
[0014]第二种方式为:当所述的废水槽处于第一位置时,此时废水槽偏离所述排放口,首先所述阀芯处于关闭状态,当机器泡茶完毕后,所述阀芯到达打开状态,茶水经茶水出口流到茶杯中;当所述废水槽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废水槽对准所述的排放口,首先所述阀芯处于关闭状态,当机器洗茶完毕后,所述阀芯到达打开状态,所述泡茶室内的废水从排放口流入废水槽中。
[0015]以上的,所述阀控制架朝向废水槽的一侧设有与废水槽配合的控制端;所述阀控制架设有连通至茶水出口的开口;
[0016]更为具体的,该结构对应上述第一种情况,由废水槽控制阀控制架;当废水槽未移动时(即处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阀控制架处于不能打开阀组件的位置,此时排放口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废水槽朝茶水出口方向移动时,废水槽对阀控制架的控制端施力顶起阀控制架,所述阀控制架的顶杆上移顶起阀芯,以使所述阀芯开启,泡茶室内的茶水经茶水出口流出;当废水槽移动至茶水出口处(即处于第二位置时),茶水排至废水槽。
[0017]具体的,上述洗茶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用户通过在泡茶室进行茶叶冲泡后,需排除第一泡茶。此时启动电机(即动力源),由电机驱动废水槽移动,此时所述的顶杆上移顶开阀组件,使泡茶室的水排出后流经阀控制架的开口,再经茶水出口流至废水槽,最后通过废水槽排出。当茶水排出后,电机反向运动,此时废水槽复位。所述阀组件跟随所述的顶杆下移,直至实现泡茶室阀门的关闭。该洗茶机构,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废水槽,由电机控制废水槽移动,进而控制泡茶室阀组件的开启与关闭,实现了茶水的排出。
[0018]具体的,自动泡茶机的工作原理为:将冷水箱中的水,由冷水泵泵水至锅炉进行加热,加热到设定温度的水后,再由热水泵将锅炉内的水泵至热水出口,流入泡茶室,进行冲泡滤网内的茶叶,当茶水泡到设定的时间后,再从泡茶室内排出,可以排入茶杯或废水盘/单独设置的废水桶。
[0019]优选的,所述废水盘设置在茶水出口下方,且废水盘表面形成用于放置茶杯的平
台。
[0020]优选的,所述的废水盘顶部设有可移动的废水盘盖;所述的废水盘盖为放置茶杯的平台。
[0021]优选的,所述泡茶室包括杯体和底座,其中,杯体由杯身和滤网组成;所述杯身底部设有排放口,泡茶室底部设有阀组件,且所述阀组件遮蔽杯身底部的排放口。
[0022]具体的,所述的泡茶机设有控制装置(未示出),所述泡茶室内的茶叶浸泡时间和茶水温度,由所述的控制装置根据每一泡茶进行自行地控制、调节。
[0023]优选的,所述的控制装置设于所述壳体上。
[0024]具体的,滤网的设计,用于将茶叶放在滤网内冲泡,使排出的茶水不会带有茶叶。
[0025]优选的,所述的滤网可从冲泡室取出进行单独清洗。
[0026]优选的,所述底座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泡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冷水箱、废水盘和洗茶机构,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冷水泵、锅炉、热水泵;所述冷水箱、冷水泵、锅炉、热水泵通过导管依次形成连接;其中,所述洗茶机构包括设置为可移动的废水槽,以及泡茶室;所述泡茶室设有排放口,所述废水槽由动力源驱动进行移动,以使所述的废水槽可连通所述排放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室下方设有排放口,于所述的排放口处设有阀组件,阀组件用于控制排放口的打开与关闭;于所述排放口的下方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废水槽和阀控制架,所述的阀控制架下方设有茶水出口;其中所述的阀控制架可带动所述的阀组件移动,所述的废水槽可伸向所述排放口,以使废水槽接入废水排放至所述废水盘内或以使废水槽接入废水排放至单独设置的废水桶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控制架朝向废水槽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废水槽配合的控制端;阀控制架控制所述阀组件的移动,以使所述泡茶室的排放口打开与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卡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