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椎峡部裂修复棒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骨损伤修复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腰椎峡部裂修复棒。
技术介绍
[0002]流行病学中腰椎峡部裂是指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亦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腰椎峡部裂大多数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引起儿童及青少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6岁之前儿童峡部裂发生率为4.4%。腰椎峡部裂多发生在腰5椎、腰4椎,某些体育运动员如羽毛球运动员、举重运动员更容易发生。腰椎峡部裂一旦出现,由于局部剪切力原因,峡部几乎不能自然愈合。
[0003]虽然大部分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甚至是骨性愈合。但是仍有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下腰痛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另外有40
‑
66%的双侧峡部裂患者最终发展为腰椎滑脱,导致下肢神经功能损害。
[0004]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并发腰椎滑脱的患者,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现行的腰椎峡部修复节段内固定术可以直接修复断裂的峡部,同时在节段内固定,对邻近节段影响小,相对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峡部裂修复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呈Z向延伸的直径为5.5~6mm的圆柱棒体,所述圆柱棒体的下端设有呈Y向伸出的横向延伸部,所述横向延伸部的一侧设置一椎板钩,所述椎板钩的钩头呈向上斜向延伸,钩头的延伸线与位于Y向与圆柱棒体平行的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30~60
°
,且钩头的延伸线与位于X向与圆柱棒体平行的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β为15~60
°
,所述钩头与横向延伸部之间形成的开口宽度Q为6~10mm,由此构成圆柱棒体、横向延伸部、椎板钩为一体的符合腰椎椎板生理解剖结构的腰椎峡部裂修复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峡部裂修复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钩为L形扁钩,L形扁钩的钩头长度C为6~10mm,钩头宽度K为6~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峡部裂修复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伸部的上端面垂直于圆柱棒体,下端面为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从起点至横向延伸部的延伸端逐渐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强,赵晨,刘列华,李培,罗磊,梁利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