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二维运动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514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二维运动混合机,包括二维运动混合机,所述二维运动混合机下端依次设有保护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固定块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液压杆,对称设置的所述推板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的一侧对称设有气囊,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下端面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凹槽内壁滑动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凹槽内壁顶端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二液压杆与第三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远离第二液压杆的一端四角设有万向轮。通过移动组件和保护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便于二维运动混合机移动运输,且可防止二维运动混合机在移动运输过程中发生磕碰损坏设备。磕碰损坏设备。磕碰损坏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二维运动混合机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混合机的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二维运动混合机。

技术介绍

[0002]二维混合机,全称二维运动混合机,顾名思义,是指转筒可同时进行二个方向运动的混合机,二个运动方向分别是转筒的转动,转筒随摆动架的摆动,被混和物料在转筒内随转筒转动、翻转和混和的同时又随转筒的摆动而发生左右来回的掺混运动,在这两个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物料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混和。现在市面上的二维运动混合机由于体型较大不便于移动运输,并且在移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触碰,对二维运动混合机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二维运动混合机,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多功能二维运动混合机,包括二维运动混合机,所述二维运动混合机下端依次设有保护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两侧对称贯穿设有第一通孔,对称设置的所述通孔内壁底端贯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内壁底端中心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液压杆,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液压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推板,对称设置的所述推板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的一侧对称设有气囊,所述第一凹槽内壁设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输气管与对称设置的所述气囊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通过盖板与二维运动混合机底端相连,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下端面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壁滑动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凹槽内壁顶端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二液压杆与第三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远离第二液压杆的一端四角设有万向轮,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二通孔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板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三通孔的一端对称设有挡板。通过移动组件和保护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了便于二维运动混合机移动运输,且可防止二维运动混合机在移动运输过程中发生磕碰损坏设备。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内壁两侧对称设有凸块,所述第三支撑板靠近凸块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凸块相互配合的滑轨,起到限制第三支撑板滑动路径的作用。
[0007]进一步的,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液压杆靠近第三支撑板的一端用过连接板与第三支撑板相连,起到连接固定第三支撑板的作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内径与挡板的外径相等,能够使挡板在第二、三通孔内来回滑动,达到开关第一通孔的作用。
[0009]进一步的,对称设置的所述推板的外径与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相等,能够使推板将气囊从第一通孔推出到第一支撑板外。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气泵外壁设有固定夹板,所述气泵通过固定夹板与第一凹槽内壁相连,且所述固定夹板的内径与所述气泵的外径相等,能够使气泵固定在第二凹槽内,便于对气囊进行充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该多功能二维运动混合机,通过第二液压杆与第三支撑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使二维运动混合机可移动,同时带动挡板移动使挡板可远离第一通孔,进一步的,通过第一液压杆与推板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将气囊朝着第一通孔的方向进行推动,并将气囊推出到第一支撑板外,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二维运动混合机可便于移动运输,且可防止二维运动混合机在移动运输过程中发生磕碰损坏设备。
[0013]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图5为本技术的保护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6为本技术的保护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0]图中:1、二维运动混合机;2、保护组件;21、第一支撑板;21a、第一凹槽;21b、第一通孔;21c、第二通孔;22、盖板;23、固定块;24、第一液压杆;25、推板;26、气囊;27、输气管;28、气泵;29、固定夹板;3、移动组件;31、第二支撑板;31a、第二凹槽;31b、凸块;31c、第三通孔;32、第二液压杆;33、连接板;34、第三支撑板;34a、滑轨;35、万向轮;3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

6,一种多功能二维运动混合机,包括二维运动混合机1,所述二维运动混合机1下端依次设有保护组件2和移动组件3,所述保护组件2包括第一支撑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端面设有第一凹槽21a,所述第一凹槽21a内壁两侧对称贯穿设有第一
通孔21b,对称设置的所述通孔内壁底端贯穿设有第二通孔21c,所述第一凹槽21a内壁底端中心设有固定块23,所述固定块23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21b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液压杆24,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液压杆24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推板25,对称设置的所述推板25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21b的一侧对称设有气囊26,所述第一凹槽21a内壁设有气泵28,所述气泵28通过输气管27与对称设置的所述气囊26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端通过盖板22与二维运动混合机1底端相连,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下端面的第二支撑板31,所述第二支撑板31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31a,所述第二凹槽31a内壁滑动设有第三支撑板34,所述第二凹槽31a内壁顶端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二液压杆32与第三支撑板34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34远离第二液压杆32的一端四角设有万向轮35,所述第二支撑板31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二通孔21c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三通孔31c,所述第三支撑板34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三通孔31c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二维运动混合机,包括二维运动混合机(1),所述二维运动混合机(1)下端依次设有保护组件(2)和移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2)包括第一支撑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端面设有第一凹槽(21a),所述第一凹槽(21a)内壁两侧对称贯穿设有第一通孔(21b),对称设置的所述通孔内壁底端贯穿设有第二通孔(21c),所述第一凹槽(21a)内壁底端中心设有固定块(23),所述固定块(23)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21b)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液压杆(24),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液压杆(24)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推板(25),对称设置的所述推板(25)靠近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21b)的一侧对称设有气囊(26),所述第一凹槽(21a)内壁设有气泵(28),所述气泵(28)通过输气管(27)与对称设置的所述气囊(26)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端通过盖板(22)与二维运动混合机(1)底端相连,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下端面的第二支撑板(31),所述第二支撑板(31)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31a),所述第二凹槽(31a)内壁滑动设有第三支撑板(34),所述第二凹槽(31a)内壁顶端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二液压杆(32)与第三支撑板(34)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磊王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利鑫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