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油润滑系统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510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新型油润滑系统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该风机由电机、中间轴、进气箱、大、小集流器装配、可调前导叶装配、机壳装配、叶轮、主轴承装配、后导叶装配、冷风罩、进、出口油管、大气平衡管、扩压器、冷风管路组装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承装配上设计有向心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的进口油路、大气平衡孔、连通的排油口与回油管路,铂热电阻孔、两处密封和两处冷却空气流道,轴套与向心滚子轴承之间设计有挡油环,轴套与前轴承盖之间设计有骨架油封和迷宫密封。所述的大气平衡管前段呈上升的阶梯型,各大气平衡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后导叶装配其芯筒底部设计有排油孔,后导叶出口设计有钢管。管。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新型油润滑系统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


[0001]本技术属于风机
,特别是一种具有新型油润滑系统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由于结构简单、耐磨损、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火电站和冶金行业。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机组朝着高效化和大型化快速发展,当前风烟系统大多改为“引增合一”的风机联合模式,故对风机转速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风机高转速运行会使轴承发热增加,轴承温度升高,最终影响风机的稳定性能。传统静叶可调轴流风机轴承冷却和润滑方式为空冷和油脂润滑,其冷却和润滑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夏季,这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困惑,为了保证风机长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满足市场对静叶可调轴流风机采用强制稀油润滑的强烈需求。
[0003]所以,开发一种具有新型油润滑系统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不仅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要,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油润滑系统方面的技术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针对传统静叶可调轴流风机轴承油脂润滑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了一种具有新型油润滑系统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以此来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和风机运行性能。经创造性设计的该新型静叶可调轴流风机,消除了传统油脂润滑存在的缺陷,使得风机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新型油润滑系统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其主要由电机、中间轴、进气箱、大集流器装配、可调前导叶装配、小集流器装配、机壳装配、叶轮、主轴承装配、后导叶装配、冷风罩、进口油管、大气平衡管、出口油管、扩压器、冷风管路组装等组成。电机带动中间轴旋转,中间轴带动叶轮旋转并对气流做功,整个油润滑系统开始运作,空气通过冷风管路不断对轴承进行冷却和密封。从进气箱进入的气流,分别通过大集流器、可调前导叶、小集流器、叶轮、后导叶、扩压器,最终完成风机的整个工作过程。
[000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油润滑系统由主轴承装配、进口油管、大气平衡管、出口油管等构成,所述的主轴承装配上设计有向心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的进口油路、大气平衡孔、连通的排油口与回油管路,其中进口油路与进口油管、出口油路与出口油管分别相接,而主轴承装配内的各大气平衡孔分别与连通管相连,并最终与大气平衡管相接。所述的大气平衡管前段呈上升的阶梯型设计,各大气平衡孔之间是相互连通的,所述的主轴承装配上也设计有铂热电阻孔、两处密封风流道和两处冷却空气的入口流道,所述的主轴承装配上的轴套与向心滚子轴承之间设计有挡油环,同时,轴套与前轴承盖之间设计有骨架油封和迷宫密封,所述的后导叶装配的芯筒底部设计有某孔径的排油孔,并且后导叶出口处设计有某尺寸的钢管。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经设计的一种新型的油润滑系统,即轴承采用强制
稀油润滑,此种油润滑方式避免了传统油脂润滑的流动性差、轴承发热量大、散热差及温度高和寿命短等问题。而且所设计的主轴承装配采用特殊的密封结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了风机运行过程中润滑油的泄漏等,并且,新型的油润滑系统是在传统结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所运行的条件均为油路入口量为2~4L/min,油压为0.3MPa左右,因此,两者之间具有互换性。
[0008]另外,主轴承装配内的各大气平衡孔分别与连通管相连,并最终与大气平衡管连接,且各大气平衡孔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因此,大气平衡管的存在维持了主轴承装配内与外界压力的平衡,其中包括向心滚子轴承与前轴承盖之间、向心滚子轴承与向心推力球轴承之间、向心推力球轴承与后轴承盖之间的压力与大气压力的平衡,而且大气平衡管前段布置方式设计为上升的阶梯型且存在一定的高度差,避免了主轴高速旋转时大气平衡管内可能出现的润滑油淤积情况。除此之外,主轴承装配中轴承一般都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故主轴承装配上设计有两处冷却空气流通的流道,达到了对轴承的良好冷却和密封效果。主轴承装配上也设计有两处密封空气流道,可以阻止烟气进入轴承箱内部和主轴承装配内部的润滑油泄漏,后导叶装配具有较好的密封设计结构,其芯筒底部设计有某孔径的排油孔,后导叶出口处设计有一定尺寸的钢管,现场检修时,当拔掉回油管路,润滑油便可从后导叶装配的芯筒底部的排油孔流出,并经所设计的出口钢管后流到地面,方便了现场中的检修。
[0009]综上所述,该一种具有新型油润滑系统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不仅保证了高转速运行条件下风机的安全稳定性,而且对用户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主轴承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主轴承装配结构A

A剖视图。
[0013]图4为本技术主轴承装配结构B

B剖视图。
[0014]图5为本技术主轴承装配结构B

B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6为本技术主轴承装配结构C

C剖视图。
[0016]图7为本技术主轴承装配结构D

D剖视图。
[0017]图8为本技术后导叶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为本技术后导叶装配的局部A

A剖视图。
[0019]附图中,对应技术特征标注如下:
[0020]1‑
电机,2

中间轴,3

进气箱,4

大集流器装配,5

可调前导叶装配,6

小集流器装配, 7

机壳装配,8

叶轮,9

主轴承装配,10

后导叶装配,11

冷风罩,12

进口油管,13

大气平衡管,14

出口油管,15

扩压器,16

冷风管路组装,17

主轴,18

轴套,19

前轴承盖,20
‑ꢀ
轴承箱,21

挡油环,22

后轴承盖,23

排油口,W1

骨架油封,W2

向心滚子轴承,W3

向心推力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9所示,在实施本技术时,首先将电机1、中间轴2、进气箱3、大集流器
装配4、可调前导叶装配5、小集流器装配6、机壳装配7、叶轮8、主轴承装配9、后导叶装配10、冷风罩11、进口油管12、大气平衡管13、出口油管14、扩压器15、冷风管路组装16 等安装好,启动电机1,电机1带动中间轴2做旋转运动,中间轴2带动叶轮8旋转并对气流做功,整个油润滑系统9、12、13、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油润滑系统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该风机由电机、中间轴、进气箱、大集流器装配、可调前导叶装配、小集流器装配、机壳装配、叶轮、主轴承装配、后导叶装配、冷风罩、进口油管、大气平衡管、出口油管、扩压器、冷风管路组装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承装配上设计有向心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的进口油路、大气平衡孔、连通的排油口与回油管路,其中进口油路与进口油管、出口油路与出口油管分别相接、主轴承装配内的各大气平衡孔分别与连通管相连,并最终与大气平衡管相接,所述的大气平衡管前段呈上升的阶梯型设计,各大气平衡孔之间是相互连通的,从进口油路流入的润滑油,可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当油液位高于排油口顶部时,润滑油便进入排油口,最后从出口油管流出,所述的主轴承装配上设计有铂热电阻孔,用于对运行中的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所述的主轴承装配上也设计有两处密封空气流道和两处冷却空气的入口流道,所述的主轴承装配上的轴套与向心滚子轴承之间设计有挡油环,同时,轴套与前轴承盖之间设计有骨架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科邓辉刘强胡灿周煜张璐璐周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透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