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风控制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50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风控制配电箱,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一侧的箱门,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带有透气功能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在隔板的上表面,所述箱体的两侧侧壁设置有可调节的通风组件,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保护设备,所述箱体的内底部固定有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的一侧固定有控制箱,所述箱体的内顶部固定有湿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箱体内部的湿度感应器感应箱体内部的实际环境,再通过控制箱内的控制器控制通过排风组件和调节组件,通过排风组件、调节组件和通风组件的配合使用,来调节配电箱的排风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风控制配电箱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具体涉及一种排风控制配电箱。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是为电性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保障,配电箱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刀闸、保护设备、测量设备、控制设备以及接线端子等器件,每个配电箱都需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但是,由于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在不同的季节时,受外界环境影响,配电箱无法根据内部实际环境调节排风速率,从而使配电箱内部与外部存在温差导致其内部出现水汽,水汽与配电箱内部的器件接触,经长时间的积累会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排风控制配电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箱体内部的湿度感应器感应箱体内部的实际环境,通过排风组件、通风组件与调节组件配合使用,来调节配电箱的排风速率。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排风控制配电箱,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一侧的箱门,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带有透气功能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在隔板的上表面,所述箱体的两侧侧壁设置有可调节的通风组件,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保护设备,所述箱体的内底部固定有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的一侧固定有控制箱,所述箱体的内顶部固定有湿度传感器,且所述箱体内部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刀闸和接线端子。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6]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与隔板的上表面固定。
[0007]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转轴和两个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位于隔板的内部,所述隔板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二转轴插入的通孔,两个所述齿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壁,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供齿轮穿过的让位孔,两个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通风组件包括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和圆形的调节板,两组所述通风组件呈对齐设置,所述箱体的两侧侧壁开设有供调节板放入的凹槽,所述第一通风孔位于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二通风孔位于调节板上,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箱体侧壁与调节板的一侧固定。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均呈环形阵列,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呈对齐设置,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的直径相同,且相邻两个第一通风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风孔直径的4

8mm。
[0010]进一步,所述排风组件位于箱体的中部,所述排风组件包括固定架、第二电机和扇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箱体的内底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扇叶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0011]进一步,所述隔板上等距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呈阵列设置,所述隔板位于通风组件的中部,所述第二转轴位于隔板的中部,且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调节板的中心固定。
[0012]进一步,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排风组件和驱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刀闸分别与保护设备和接线端子电性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可调节的通风组件、驱动组件、调节组件和排风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通风组件进行通风孔大小的调节,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调节组件进行驱动,进而使得通过排风组件对箱体内部进行排风作业;
[0015]2、通过排风组件的设置,可以加快箱体内部通风速率,且通风组件的设置,实现通风孔大小的调节,使得可以根据湿度传感器实际感应到的箱体内部湿气情况,通过驱动组件启动调节组件,再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通风组件通风孔的大小,利用通风孔越大排风速率快,通风孔越小排风速率则慢,从而达到箱体内部排风速率可调节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箱体;2、箱门;3、通风组件;4、隔板;5、驱动组件;6、第一转轴;7、第一电机;8、支撑板;9、调节组件;10、第二转轴;11、齿轮;12、排风组件;13、固定架;14、第二电机;15、扇叶;16、控制箱;17、第一通风孔;18、调节板;19、轴承;20、凹槽;21、保护设备;22、刀闸;23、湿度传感器;24、接线端子;25、透气孔;26、第二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请参阅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排风控制配电箱,包括箱体1和安装在箱体1一侧的箱门2,箱体1的内部固定有带有透气功能的隔板4,隔板4上安装有调节组件9,调节组件9通过驱动组件5驱动,驱动组件5固定在隔板4的上表面,箱体1的两侧侧壁设置有可调节的通风组件3,隔板4的上表面固定有保护设备21,保护设备21包括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用于对配电箱进行漏电保护,箱体1的内底部固定有排风组件12,排风组件12的一侧固定有控制箱16,箱体1的内顶部固定有湿度传感器23,且箱体1内部的侧壁分别固定
有刀闸22和接线端子24;
[0025]当湿度传感器23感应箱体1内湿度处于正常状态时,正常情况下高压配电箱湿度控制在50%以下,低压配电箱湿度控制在70%以下,通风组件3处于不通风状态,配电箱将处于不排风状态;当湿度传感器23感应到箱体1内湿度不在管控范围时,通过启动排风组件12可以加快箱体1内部通风速率,且根据湿度传感器23实际感应到的箱体1内部湿气情况,通过驱动组件5启动调节组件9,再通过调节组件9调节通风组件3的通风孔大小,利用通风孔越大排风速率快,通风孔越小排风速率则慢,从而达到箱体1内部排风速率可调节的效果;
[0026]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下端与隔板4的上表面固定,支撑板8用于对第一转轴6提供支撑力,便于在第一电机7带动第一转轴6转动时,第一转轴6不会出现不稳的状况;
[0027]调节组件9包括第二转轴10和两个齿轮11,第二转轴10位于隔板4的内部,隔板4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二转轴10插入的通孔,两个齿轮11分别固定在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10的外壁,且隔板4上开设有供齿轮11穿过的让位孔,两个齿轮11啮合,第二转轴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19与箱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7带动第一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排风控制配电箱,包括箱体(1)和安装在箱体(1)一侧的箱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有带有透气功能的隔板(4),所述隔板(4)上安装有调节组件(9),所述调节组件(9)通过驱动组件(5)驱动,所述驱动组件(5)固定在隔板(4)的上表面,所述箱体(1)的两侧侧壁设置有可调节的通风组件(3),所述隔板(4)的上表面固定有保护设备(21),所述箱体(1)的内底部固定有排风组件(12),所述排风组件(12)的一侧固定有控制箱(16),所述箱体(1)的内顶部固定有湿度传感器(23),且所述箱体(1)内部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刀闸(22)和接线端子(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控制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下端与隔板(4)的上表面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风控制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9)包括第二转轴(10)和两个齿轮(11),所述第二转轴(10)位于隔板(4)的内部,所述隔板(4)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二转轴(10)插入的通孔,两个所述齿轮(11)分别固定在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10)的外壁,且所述隔板(4)上开设有供齿轮(11)穿过的让位孔,两个所述齿轮(11)啮合,所述第二转轴(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19)与箱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风控制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3)包括第一通风孔(17)、第二通风孔(26)和圆形的调节板(18),两组所述通风组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涤凡计珊珊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义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