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栓报警智能指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48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栓报警智能指环,包括外环、内环和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设置在所述外环上,所述安装壳的背面与所述内环连接,所述外环将所述内环包裹在内,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之间留有容纳间隙,所述安装壳占据部分容纳间隙,还包括监测单元,其感应端设置在所述内环上,用于接触房颤患者的表面肌肤,其信号处理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壳内。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房颤患者一旦发生脑栓塞,家属会及时收到中风报警,提醒家属,以便房颤患者立即就医,由于能及时发现房颤患者的异常,就医入院多处于溶栓、取栓时间窗内,通过及时溶栓、取栓,血管再通可最大限度挽救缺血区,极大改善脑栓塞患者预后。脑栓塞患者预后。脑栓塞患者预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栓报警智能指环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的
,尤其涉及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栓报警智能指环。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脑栓塞都是严重的致死、致残性疾病,房颤是导致脑栓塞的主要原因,而大部分患者多在夜间睡眠中发病,且多不易被家属及时发现,家属多于清晨因患者未能起床才发现,而错过溶栓、取栓时间窗,时间窗对于脑梗死患者尤其重要,每延迟1分钟就有数百万个神经元死亡,所以如何及时发现脑栓塞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虽然,目前市场上有的智能手表具备一定的健康监测功能,如运动监测(计步、计心率)、血压监测、睡眠质量监测、睡眠管理、安全定位、紧急呼救等功能,但这些技术功能都只能是简单的用于普通健康人重视运动、重视健康,而对于房颤患者真正发生脑栓塞严重卒中事件却无法早期识别,房颤患者无法及时就医,错过溶栓、取栓时间窗,造成不良预后。
[0004]现有的多数肌电监测穿戴设备结构复杂,在穿戴设备上连接有较长的线路,对使用者造成或多或少的心理负担,并且由于穿戴设备的硬度过大,穿戴体验非常差,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多数肌电监测穿戴设备结构复杂,在穿戴设备上连接有较长的线路,对使用者造成或多或少的心理负担,并且由于穿戴设备的硬度过大,穿戴体验非常差的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栓报警智能指环,包括外环、内环和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设置在所述外环上,所述安装壳的背面与所述内环连接,所述外环将所述内环包裹在内,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之间留有容纳间隙,所述安装壳占据部分容纳间隙;
[0007]还包括监测单元,其感应端设置在所述内环上,用于接触房颤患者的表面肌肤,其信号处理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壳内。
[000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09]房颤患者将内环套设在双手的食指或中指上,利用内环上的肌电电极,感受来自手指的伸屈活动,肌电电极将检测到的信号经由前端调理电路处理后,实时传给微处理器,正常人睡眠中手指亦会间断活动,如果超过半小时无活动,微处理器将预警信号发送给家属手机上的APP,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偏瘫,房颤患者一旦发生脑栓塞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家属,以便立即就医,避免因未被家人及时发现而错过溶栓、取栓时间窗,造成不良预后。
[0010]并且,由于内环与外环之间留有容纳间隙,内环采用具有弹性的亲肤材料制成,穿戴感更好,且使得指环的适应能力更强,更加实用。
[0011]通过本技术,房颤患者一旦发生脑栓塞,家属会及时收到中风报警,提醒家属,以便房颤患者立即就医,由于能及时发现房颤患者的异常,就医入院多处于溶栓、取栓
时间窗内,通过及时溶栓、取栓,血管再通可最大限度挽救缺血区,极大改善脑栓塞患者预后,并且,由于设置了柔性套,使得指环穿戴更加舒适,利用无线传输数据的方式,也使得指环的结构更加简单,避免患者因穿戴设备过于复杂而产生心理压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0014]上述附图中:1、外环;2、第一安装壳;3、第二安装壳;4、内环;5、容纳间隙;201、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6]肌电信号(EMG)是众多肌纤维中运动单元动作电位(MUAP)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表面肌电信号(SEMG)是浅层肌肉EMG和神经干上电活动在皮肤表面的综合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是肌肉收缩时伴随的电信号,SEMG中往往混合着甚低频(接近直流)和高频的干扰信号,而有效的肌电信号频谱分布在10

500Hz间,故从贴片电极检测出的信号需经过高通滤波(隔直处理)、高倍放大、低通滤波(滤除高频干扰)等信号调理过程。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栓报警智能指环,包括外环1、内环4和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设置在所述外环1上,所述安装壳的背面与所述内环4连接,所述外环1将所述内环4包裹在内,所述外环1与所述内环4之间留有容纳间隙5,所述安装壳占据部分容纳间隙5;
[0018]还包括监测单元,其感应端设置在所述内环4上,用于接触房颤患者的表面肌肤,其信号处理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壳内。
[0019]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肌电电极、前端调理电路和微处理器,所述肌电电极设置在所述内环4上,所述肌电电极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前端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前端调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前端调理电路用于高通滤波、高倍放大、低通滤波,所述前端调理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壳内。
[0020]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环4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内环4的径向开设,所述安装槽贯穿开设在所述内环4与所述安装壳的连接处,所述肌电电极嵌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肌电电极的感应端朝所述内环4的圆心设置,所述肌电电极的信号输出端朝所述安装壳的内部设置。
[0021]所述内环4、所述外环1、所述安装壳和所述容纳间隙5同圆心、同轴线设置,所述安装壳包括第一安装壳2和第二安装壳3,所述第一安装壳2和所述第二安装壳3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壳2和所述第二安装壳3的背面均和所述内环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壳2和所述第二安装壳3将所述容纳间隙5分为互不连通、等大且对称的两段。
[0022]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
[0023]首先,房颤患者将内环4套设在双手的食指或中指上,利用内环4上的肌电电极,感受来自手指的伸屈活动,肌电电极将检测到的信号经由前端调理电路处理后,实时传给微
处理器,正常人睡眠中手指亦会间断活动,如果超过半小时无活动,微处理器将预警信号发送给家属手机上的APP,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偏瘫,房颤患者一旦发生脑栓塞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家属,以便立即就医,避免因未被家人及时发现而错过溶栓、取栓时间窗,造成不良预后。
[0024]所述第一安装壳2和所述第二安装壳3将穿戴者的手指夹住,以保证所述肌电电极与患者的手指接触。
[002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肌电电极、所述前端调理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均由电池供电,电池设置在所述安装壳内,所述安装壳上还设置有显示电量的显示屏201。
[0026]并且,由于内环4与外环1之间留有容纳间隙5,内环4采用具有弹性的亲肤材料制成,穿戴感更好,且使得指环的适应能力更强,更加实用。
[0027]其中,所述内环4采用硅胶或棉布制成,外环1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如塑料等。
[0028]如图2所示,肌电电极采用Ag/AgCl表面电极,其极化电压小,能快速获得稳定的肌电信号,所述前端调理电路主要包括高通滤波、高倍放大、低通滤波几个部分。若将肌电电极拾取的体表肌电信号直接接入高倍放大器,则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栓报警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1)、内环(4)和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设置在所述外环(1)上,所述安装壳的背面与所述内环(4)连接,所述外环(1)将所述内环(4)包裹在内,所述外环(1)与所述内环(4)之间留有容纳间隙(5),所述安装壳占据部分容纳间隙(5);还包括监测单元,其感应端设置在所述内环(4)上,用于接触房颤患者的表面肌肤,其信号处理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壳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栓报警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肌电电极、前端调理电路和微处理器,所述肌电电极设置在所述内环(4)上,所述肌电电极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前端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前端调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前端调理电路用于高通滤波、高倍放大、低通滤波,所述前端调理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壳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栓报警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4)包括安装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保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