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纤维装配吸声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声学
,具体涉及一种全纤维装配吸声构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所处的声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现有的大型公共空间/场馆中,大部分在建筑设计或实施时未考虑声环境,建筑竣工之后,导致室内混响时间过长、甚至因墙面/顶棚造型等原因产生声聚焦现象。导致在比赛、大型活动演出的时候,因声学环境不达标而无法正常使用。针对此声环境(混响时间)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在墙面做吸声处理,来降低混响时间。但大多数场馆中,可做吸声处理的墙面面积很有限。本专利设计/开发出了吸声性能更强的吸声构造。使得有限吸声面积得到更大的吸声量,即有墙面限墙面得到更有效利用。本设计使用部位不限用于墙面,也很容易用于装饰的其它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用一种全纤维装配吸声构造取代传统吸声构造面材与内填充等多种材料组合。将吸声面板与吸声内层合二为一,大大降低建造成本,并加快施工效率,还能增大单位面积的吸声系数。由于采用全纤维吸声构造,使得吸声性能多数频段得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纤维装配吸声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纤维吸声板(2)、面板分格(1)及十字形连接件(8)和由矩管框架(7)与十字形连接件(8)组成的正交框架,正交框架与面板分格(1)固定连接,所述面板分格(1)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全纤维吸声板(2)的多边形状腔体,全纤维吸声板(2)与面板分格(1)合二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纤维装配吸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分格(1)包括分格框,分格框分为竖分格框(101)和横分格框(102),竖/横分格框相互交叉组合后形成用于安装固定全纤维吸声板(2)的多边形状腔体,所述分格框包括左半部(3)、右半部(4)及下沉连接部(5),左半部(3)及右半部(4)上设有与全纤维吸声板(2)匹配的且侧向开口的安装槽(12),同一个分格框上的安装槽(12)的开口背对设置,下沉连接部(5)设置于左半部(3)与右半部(4)之间并将两者固定为一体形成所述分格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纤维装配吸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格框的左半部(3)及右半部(4)上、下面的宽度不同,其中较小宽度面(103)为平面,较大宽度面(104)上沿分格框长度方向设有安装定位槽(6),安装定位槽(6)两侧设有防滑/防眩光槽(10),防滑/防眩光槽(10)由若干条状凹槽(11)并排组成,下沉连接部(5)设有两个且上下平行、间隔设置,上方的下沉连接部(5)顶面与下方的下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应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广艺建筑声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