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51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包括手机本体和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麦克风阵列模块和主体模块,主体模块由微处理器模块、供电/充电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组成,手机本体包括手机后盖。相较于现有技术,手机本体和麦克风阵列模块很好的融合到一块,手机本体距离助听器的耳机较远,基本不会产生回声放大问题,相较于助听器,手机本体尺寸更大,可以布放更多的麦克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更大,能够搭载更大容量电池和运算速度更快的芯片,这能够极大提高助听器语音信号处理的能力,使得佩戴人听的更清楚,听的更远。助听器与手机融为一体,方便携带,辅助听力缺陷人员;可以过滤掉外界无效杂音,保护耳朵,预防听力受损。防听力受损。防听力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


[0001]本技术涉及数字助听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年龄增长或者噪声污染,越来越多人的听力器官因为衰老和损伤,导致听力下降。助听器能够帮助部分恢复听力,目前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助听器有两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个是回声放大问题,一个是噪声问题。回声放大是指经过放大的声音由于泄露又到达麦克风再次放大,形成啸叫。噪声主要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噪声包括风声、机动车和非感兴趣人员的声音等。这些声音如果不经选择直接放大,会对佩戴助听器的人带来干扰。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基于时间和空间处理的方法,来解决回声放大和噪声抑制问题。但是这些方法均受限于助听器的尺寸和供电等问题,导致性能提高受到限制,因此申请人设计将助听器结合手机去解决上述问题,而且目前设计的助听辅听的手机,其达到助听辅听目的的结构均是安装在机身内部,不便于在助听和不助听功能件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助听器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该手机可以将处理过的声音发送给普通助听器,实现助听的效果,也便于切换功能。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包括手机本体和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麦克风阵列模块和主体模块,所述主体模块由微处理器模块、供电/充电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组成,所述手机本体包括手机后盖,所述手机后盖上设置有第四支架、第三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微处理器模块、供电/充电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分别安装在第四支架、第三支架和第二支架上,所述手机本体还包括显示/触摸模块,所述显示/触摸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安装在手机本体上,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用于收集声音信号,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用于对收集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声音信号以无线电方式传给助听器,以达到助听效果。
[0005]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手机后盖上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手机后盖上开设有收音孔,所述收音孔的位置与第一支架相对应,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安装在第一支架上。
[0006]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手机本体的两侧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小孔,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安装在壳体内。
[0007]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由2

10个麦克风构成,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的数量至少为2个。
[0008]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5V电源端口与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中的每个麦克风的电源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接地端口与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中的每个麦克风的接地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A/D采集端口与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
中的每个麦克风的信号输出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5V电源端口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电源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接地端口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接地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串口数据接收端口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的串口数据发送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串口数据发送端口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的串口数据接收脚连接。
[0009]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供电/充电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供电端口相连,为所述微处理器模块供电。
[0010]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由低功耗蓝牙芯片和天线组件构成。
[0011]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技术效果:1、相较于现有技术,手机本体和麦克风阵列模块很好的融合到一块,手机本体距离助听器的耳机较远,基本不会产生回声放大问题,相较于助听器,手机本体尺寸更大,可以布放更多的麦克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更大,能够搭载更大容量电池和运算速度更快的芯片,这能够极大提高助听器语音信号处理的能力,使得佩戴人听的更清楚,听的更远。助听器与手机融为一体,方便携带,辅助听力缺陷人员;可以过滤掉外界无效杂音,保护耳朵,预防听力受损。
[0012]2、本技术便于使用者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功能切换,在吵杂的环境中可以不进行助听,比如公交、施工工地等等,使得使用者具有更好的体验感。
[0013]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0014]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0015]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系统连接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微处理器模块;2、麦克风阵列模块;3、供电/充电模块;4、显示/触摸模块;5、无线通讯模块;6、助听器;7、手机后盖;8、第一支架;9、收音孔;10、第二支架;11、第三支架;12、手机本体;13、壳体;14、第四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
施,这是因为本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技术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技术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包括手机本体12和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麦克风阵列模块2和主体模块,主体模块由微处理器模块1、供电/充电模块3和无线通讯模块5组成,手机本体12包括手机后盖7,手机后盖7上设置有第四支架14、第三支架11和第二支架10,微处理器模块1、供电/充电模块3和无线通讯模块5分别安装在第四支架14、第三支架11和第二支架10上。便于使用者将主体模块拆卸更换,进而该手机适合在不同场景下使用。
[0023]手机本体12还包括显示/触摸模块4,用于显示手机本体12和助听器6当前状态,对手机本体12和助听器6进行控制等,显示/触摸模块4与微处理器模块1连接,麦克风阵列模块2安装在手机本体12上,麦克风阵列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本体(12)和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麦克风阵列模块(2)和主体模块,所述主体模块由微处理器模块(1)、供电/充电模块(3)和无线通讯模块(5)组成,所述手机本体(12)包括手机后盖(7),所述手机后盖(7)上设置有第四支架(14)、第三支架(11)和第二支架(10),所述微处理器模块(1)、供电/充电模块(3)和无线通讯模块(5)分别安装在第四支架(14)、第三支架(11)和第二支架(10)上,所述手机本体(12)还包括显示/触摸模块(4),所述显示/触摸模块(4)与微处理器模块(1)连接,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2)安装在手机本体(12)上,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2)、无线通讯模块(5)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1)连接,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2)用于收集声音信号,所述微处理器模块(1)用于对收集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所述无线通讯模块(5)用于将处理后的声音信号以无线电方式传给助听器(6),以达到助听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后盖(7)上安装有第一支架(8),所述手机后盖(7)上开设有收音孔(9),所述收音孔(9)的位置与第一支架(8)相对应,所述麦克风阵列模块(2)安装在第一支架(8)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助听器的新型助听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本体(12)的两侧安装有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谛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