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土铺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329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土铺垫装置。所述层土铺垫装置包括车架、铺土装置、传动装置和行走机构,所述车架为长条状中空架体,在车架的长度方向前后分别设有行走机构;所述铺土装置设置在车架的中空区域,包括均匀设有多个散土孔的传送带、设置在传送带内的多根固定梁、设置在传送带两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传送带通过多根固定梁固定在车架上,从动轮通过从动轮传输轴安装在车架上;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侧面的传动平台、安装在传动平台上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铺土装置的主动轮传输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铺土的半自动化过程,提高了铺土的效率和均匀性,解决了人工铺土费时费力、且铺土不均匀的问题。且铺土不均匀的问题。且铺土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土铺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层土铺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
中,地基是天然的原装土或岩石经过爆破、机械开挖、人工清理形成的,其表面都不是平整的,所以在构造物或建筑物基础开挖后需要地基表面铺设建筑铺垫层,通过砼垫层、沙砾垫层、灰土垫层等铺垫层对基础底面进行一层找平及保护基础的铺垫,所以在建筑物的建造中,层土铺垫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层土铺垫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保证土体的铺设均匀性,这样才能保证后期土体能够均匀压实,确保面层受力均匀,如果地基土面受力不均匀便会直接影响后期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很有可能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情况。
[0003]现有的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过程中,层土的铺垫一般是采用人工铺设,通过运土车将填土运到施工区域,然后采用人工进行铺设,铺垫的土层不均匀,厚度也不一致,并且铺垫的效率不高,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除了直接人工铺设外,还有就是采用运土车将土运到铺土区域,然后倾倒后通过推土机推开,再使用碾压设备进行铺土和压实,这种方式存在土方不易打散和土方堆积不易平铺的问题,从而导致土方密实度不够,而且这种方式也需要多个人工辅助,铺土效率也不是很高,并且使用的设备和人力较多,施工也比较麻烦,不太适合复杂多变的建筑工作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土铺垫装置,该铺土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均匀铺土,避免人工铺土存在在铺土不均匀、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土铺垫装置,所述层土铺垫装置包括车架、铺土装置、传动装置和行走机构,所述车架为长条状中空架体,在车架的长度方向前后分别设有行走机构;所述铺土装置设置在车架的中空区域,包括均匀设有多个散土孔的传送带、设置在传送带内的多根固定梁、设置在传送带两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传送带通过多根固定梁固定在车架上,从动轮通过从动轮传输轴安装在车架上;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侧面的传动平台、安装在传动平台上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铺土装置的主动轮传输轴连接,并由电机带动传送带振动传送铺土。
[0006]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车架包括方形中空架、设置在方形中空架前端的连接架、设置在方形中空架后端的支撑架和平衡配重;所述方形中空架的中空区域与传送带的长宽相匹配,传送带置于方形中空架的中空区域,所述多根固定梁等距设置在传送带上下两层带体之间,并与传送带的支撑架固定连接,每根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方形中空架固定连接。
[0007]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带是由多块条形板铰链连接而成的板式传送带,每块条形板的两端分别设有链接挡板,并在每端链接挡板的一侧设有外凹式链接板,
在每块条形板两端的链接挡板和外凹式链接板上分别设有铰链孔,每块条形板通过其链接挡板与相邻条形板的外凹式链接板重叠并通过转动件连接,且连接后的两相邻条形板之间形成散土孔。
[0008]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铺土装置的从动轮传输轴两端分别通过传输轴座架设在车架上,从动轮传输轴的两端与传输轴座转动连接,主动轮传输轴的一端与传动机构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支座安装在车架上,主动轮设有两个,对称固定在主动轮传输轴上,并通过主动轮传输轴带动其同时转动;所述的传送带与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带缠绕形成转动配合。
[0009]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高度调节架和对称安装在高度调节架底部的第一行走支架、第二行走支架,在第一行走支架和第二行走支架底部外侧对称设有两个行走轮。
[0010]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座安装在传动平台上,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蜗轮蜗杆传送机构和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传送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蜗轮蜗杆传送机构和齿轮传送机构均安装在箱体上,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蜗轮蜗杆传送机构的输入轴连接,蜗轮蜗杆传送机构的输出轴与齿轮传送机构的输入轴连接,齿轮传送机构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0011]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送皮带,所述的传送皮带与主动带轮、从动带轮通过带缠绕形成转动配合,主动带轮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从动带轮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的主动轮传输轴连接。
[0012]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方形中空架前后端部的横梁下方;所述行走装置为自带动力或不带动力的行走装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的车架可以将铺土装置架设起来,然后再均匀的铺设在地面,其车架的一端设有连接架,可以方便与动力车头连接,或者连接其它设备,另一端设有配重结构,可以放置整机在前行的过程中由于头重脚轻引起的侧翻,保证了安全运行。
[0015](2)本技术中的铺土装置通过铺土传送带可以均匀的进行土层的铺垫,铺土传送带上均匀设有散土孔,且传送带在传送装置的作用下传动,传动过程中会出现振动,通过散土孔均匀散土实现铺土,所铺垫的土层厚度均匀。
[0016](3)本技术中的传动装置引起的震动可以为铺土装置提供固定频率的震动,使得待铺的土能够进行筛选。
[0017]本技术将人工铺土的过程转变为自动铺土,实现了铺土的半自动化过程,提高了铺土的效率和均匀性,解决了人工铺土费时费力、且铺土不均匀的问题,并能适应各种不同环境,提高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铺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传动带的相邻两块连条形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中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车架,100—方形中空架,101—连接架,102—支撑架,103—平衡配重;2—铺土装置,200—传送带,2001—条形板,2002—链接挡板, 2003—外凹式链接板,2004—铰链孔,2005—散土孔,201—固定梁,202—主动轮,203—从动轮,204—从动轮传输轴,205—主动轮传输轴,206—传输轴座;3—传动装置,300—传动平台,301—电机,302—传动机构,3021—主动带轮,3022—从动带轮,3023—传送皮带,303—电机支座,304—蜗轮蜗杆传送机构,305—齿轮传送机构,306—箱体;4—行走机构,401—行走轮, 400—高度调节架,402—第一行走支架,403—第二行走支架,404—横向油缸,405—油缸固定座,406—竖向伸缩油缸,407—辅助调节杆,408—回转盘, 409—连接油缸,410—安装盘,411—支撑弧形板,412—定位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6均为实施例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土铺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土铺垫装置包括车架(1)、铺土装置(2)、传动装置(3)和行走机构(4),所述车架(1)为长条状中空架体,在车架(1)的长度方向前后分别设有行走机构(4);所述铺土装置(2)设置在车架(1)的中空区域,包括均匀设有多个散土孔的传送带(200)、设置在传送带(200)内的多根固定梁(201)、设置在传送带(200)两端的主动轮(202)和从动轮(203),传送带(200)通过多根固定梁(201)固定在车架(1)上,从动轮(203)通过从动轮传输轴(204)安装在车架(1)上;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固定在车架(1)侧面的传动平台(300)、安装在传动平台(300)上的电机(301)和传动机构(302),所述电机(301)通过传动机构(302)与铺土装置(2)的主动轮传输轴(205)连接,并由电机(301)带动传送带(200)振动传送铺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土铺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方形中空架(100)、设置在方形中空架(100)前端的连接架(101)、设置在方形中空架(100)后端的支撑架(102)和平衡配重(103);所述方形中空架(100)的中空区域与传送带(200)的长宽相匹配,传送带(200)置于方形中空架(100)的中空区域,所述多根固定梁(201)等距设置在传送带(200)上下两层带体之间,并与传送带(200)的支撑架固定连接,每根固定梁(201)的两端分别与方形中空架(10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层土铺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00)是由多块条形板(2001)铰链连接而成的板式传送带,每块条形板(2001)的两端分别设有链接挡板(2002),并在每端链接挡板(2002)的一侧设有外凹式链接板(2003),在每块条形板(2001)两端的链接挡板(2002)和外凹式链接板(2003)上分别设有铰链孔(2004),每块条形板(2001)通过其链接挡板(2002)与相邻条形板(2001)的外凹式链接板(2003)重叠并通过转动件连接,且连接后的两相邻条形板(2001)之间形成散土孔(200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琪刘军何健叶坤姚汾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