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科用脸部治疗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328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科用脸部治疗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框,辅助框顶端面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废液槽,且辅助框的顶端面上沿废液槽之间设置有凸台,凸台的顶端面上安装有前后对称的转动辅块,转动辅块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凸起,转动凸起的顶端固定有弧形板;弧形板底端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均连接于凸台的顶端面上,弧形板的底端面上沿前后对称的弹簧之间均连接有弧形调节块,弧形调节块的前侧壁上均开设有调节通槽,凸台的顶端面上均固定有与弧形调节块前侧壁相抵的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皮肤科用脸部治疗辅助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成本较低且实用性强,具有极佳的市场推广价。极佳的市场推广价。极佳的市场推广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肤科用脸部治疗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皮肤科用脸部治疗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皮肤科属于外科,主要治疗各种皮肤病,常见皮肤病有牛皮癣、疱疹、酒渣鼻、脓疱疮、化脓菌感染、疤痕、癣、鱼鳞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秃脱发、男科炎症、婴儿尿布疹、鸡眼、雀斑、汗疱疹、螨虫性皮炎、白癜风、湿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肤瘙痒、口腔部护理、脱毛、黄褐斑等。
[0003]在皮肤科的脸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脸部进行护理和上药,而且还需要对患者的脸部进行多次清洗,在此过程中及其容易将患者头下的枕头污染,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用于脸部治疗的辅助装置,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便于对皮肤科患者进行脸部治疗的辅助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皮肤科用脸部治疗辅助装置,旨在使其能够便于对皮肤科患者进行脸部治疗,放置脸部治疗过程中的药液或其他液体污染枕头或床单。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皮肤科用脸部治疗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框,所述辅助框顶端面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废液槽,且辅助框的顶端面上沿废液槽之间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顶端面上安装有前后对称的转动辅块,所述转动辅块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凸起,所述转动凸起的顶端固定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底端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凸台的顶端面上,所述弧形板的底端面上沿前后对称的弹簧之间均连接有弧形调节块,所述弧形调节块的前侧壁上均开设有调节通槽,所述凸台的顶端面上均固定有与弧形调节块前侧壁相抵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端部均螺旋连接有沿调节通槽内穿过的固定螺栓,所述弧形板的顶端面上通过魔术贴粘接有卫生垫;废液槽内腔的边角处均固定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顶端面上放置有沥水板,所述沥水板底端面的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辅助框的下方设置有治疗床体,所述治疗床体顶端面的前端开设有承接槽,且治疗床体的底端面上安装有收纳框。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辅块均位于所述凸台顶端面中心处的前后两侧。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凸起固定于所述弧形板底端面的中心处。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栓未拧紧且弧形板沿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块上的固定螺栓一直插在调节通槽内。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间隙配合插接在所述支撑筒内时,所述沥水板抵在所述支撑筒的顶端面上。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框间隙配合卡接在所述承接槽内。
[0014]有益效果
[0015]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增加辅助框、凸台、废液槽、支撑筒、沥水板和支撑杆的作用设计,能够通过废液槽对脸部治疗过程中洒落的液体进行收集,而且沥水板的作用能够防止收集的废液直接暴露在外,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
[0017]2、本技术通过增加转动凸起、转轴、转动辅块、弧形板、弹簧、弧形调节块、调节通槽、固定块和固定螺栓的设计,能够在脸部治疗的过程中对弧形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使医护人员以最佳的角度或方位对患者进行脸部治疗。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辅助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辅助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

辅助框;2

废液槽;3

凸台;4

转动辅块;5

转轴;6

转动凸起;7

弧形板;8

弹簧;9

弧形调节块;10

调节通槽;11

固定块;12

固定螺栓;13

魔术贴;14

卫生垫;15

支撑筒;16

沥水板;17

支撑杆;18

治疗床体;19

承接槽;20

收纳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6]实施例
[0027]本实施例的一种皮肤科用脸部治疗辅助装置,参照图1

4:包括辅助框1,辅助框1顶端面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废液槽2,且辅助框1的顶端面上沿废液槽2之间设置有凸台3,凸台3的顶端面上安装有前后对称的转动辅块4,转动辅块4之间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有转动凸起6,转动凸起6的顶端固定有弧形板7;弧形板7底端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弹簧8,且弹簧8的另一端均连接于凸台3的顶端面上,弧形板7的底端面上沿前后对称的弹簧8之间均连接有弧形调节块9,弧形调节块9的前侧壁上均开设有调节通槽10,凸台3的顶端面上均固定有
与弧形调节块9前侧壁相抵的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端部均螺旋连接有沿调节通槽10内穿过的固定螺栓12,弧形板7的顶端面上通过魔术贴13粘接有卫生垫14;废液槽2内腔的边角处均固定有支撑筒15,支撑筒15的顶端面上放置有沥水板16,沥水板16底端面的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杆17;辅助框1的下方设置有治疗床体18,治疗床体18顶端面的前端开设有承接槽19,且治疗床体18的底端面上安装有收纳框20。
[0028]其中,转动辅块4均位于凸台3顶端面中心处的前后两侧;转动凸起6固定于弧形板7底端面的中心处;固定螺栓12未拧紧且弧形板7沿转轴5转动的过程中,固定块11上的固定螺栓12一直插在调节通槽10内;支撑杆17间隙配合插接在支撑筒15内时,沥水板16抵在支撑筒15的顶端面上;辅助框1间隙配合卡接在承接槽19内。
[0029]工作原理: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科用脸部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框(1),所述辅助框(1)顶端面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废液槽(2),且辅助框(1)的顶端面上沿废液槽(2)之间设置有凸台(3),所述凸台(3)的顶端面上安装有前后对称的转动辅块(4),所述转动辅块(4)之间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有转动凸起(6),所述转动凸起(6)的顶端固定有弧形板(7);所述弧形板(7)底端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弹簧(8),且弹簧(8)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凸台(3)的顶端面上,所述弧形板(7)的底端面上沿前后对称的弹簧(8)之间均连接有弧形调节块(9),所述弧形调节块(9)的前侧壁上均开设有调节通槽(10),所述凸台(3)的顶端面上均固定有与弧形调节块(9)前侧壁相抵的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端部均螺旋连接有沿调节通槽(10)内穿过的固定螺栓(12),所述弧形板(7)的顶端面上通过魔术贴(13)粘接有卫生垫(14);废液槽(2)内腔的边角处均固定有支撑筒(15),所述支撑筒(15)的顶端面上放置有沥水板(16),所述沥水板(16)底端面的四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唐莉黄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