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采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24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一种动脉采血器,包括穿刺针、接头、针筒、活塞、活塞杆、封闭结构和针套;所述穿刺针设置在所述接头的前端,所述接头的尾端和所述针筒的前端连通,所述活塞滑动地设置在针筒中,所述活塞杆的头端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尾端上;所述穿刺针上套接所述针套,所述针套用于在穿刺针上移动,并在采血器使用完毕后遮住穿刺针的针头;所述封闭结构设置在所述接头中,所述封闭结构用于隔绝穿刺针和针筒之间的连通。上述技术方案在穿刺针上套着一个针套,操作人员迅速地移动针套,使针套盖住穿刺针的针头部位,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人员通过封闭结构实现穿刺针和针筒之间的连通与否,可以减小动脉血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可以减小动脉血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可以减小动脉血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采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动脉采血器。

技术介绍

[0002]危重患者抢救时,随时需要采集动脉血进行相关检验以指导临床用药,目前临床使用的动脉采血器,采足血量后,护士需要在离体后以最快的速度用带蜡的针帽套在动脉采血器的针头上,针头为尖锐的部位,对快速操作的操作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险。
[0003]同时,从针头离体到带蜡块封闭之间的时间差,增加了动脉血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极易对动脉血检测的准确性带来误差,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动脉采血器,解决采血器采集多脉学后,动脉血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过长,且穿刺针容易伤害操作人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脉采血器,包括穿刺针、接头、针筒、活塞、活塞杆、封闭结构和针套;
[0006]所述穿刺针设置在所述接头的前端,所述接头的尾端和所述针筒的前端连通,所述活塞滑动地设置在针筒中,所述活塞杆的头端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尾端上,所述活塞杆的尾端从针筒的尾端伸出;
[0007]所述穿刺针上套接所述针套,所述针套的长度小于所述穿刺针的长度,所述针套用于在穿刺针上移动,并在采血器使用完毕后遮住穿刺针的针头;
[0008]所述封闭结构设置在所述接头中,所述封闭结构用于隔绝穿刺针和针筒之间的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壁;
[0010]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设置在第一滑块的顶部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设置在第二滑块的顶部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头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头端均延伸至所述接头外,所述第一滑块通过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二滑块;
[0011]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设置在接头内的滑槽中,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分别和滑槽的侧壁连接,所述滑槽的中部设置通孔,位于滑槽一侧的穿刺针通过所述通孔连通位于滑槽另一侧的针筒;
[0012]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间隙对准所述通孔时,用于实现位于滑槽一侧的穿刺针和位于滑槽另一侧的针筒相连通,当第一滑块或者第二滑块的侧壁堵住所述通孔时,用于实现位于滑槽一侧的穿刺针和位于滑槽另一侧的针筒相隔绝。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中位于所述通孔一侧的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位于所述通孔朝向第一连接杆的头端的方向,当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贴合至第一区域的侧壁上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间隙对准所述通孔;
[0014]所述滑槽中位于所述通孔另一侧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通孔朝向第二连接杆的头端的方向;
[0015]当第二滑块贴合至第二区域的侧壁上时,第一滑块的侧壁堵住所述通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为活塞;或者:
[0017]所述第二滑块为活塞。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针翼,所述针翼设置在所述针套的外表面,所述针翼用于操作人员来推动针套。
[0019]进一步地,所述针套的长度小于所述穿刺针长度的二分之一。
[0020]进一步地,所述针筒为透明的针筒,所述针筒上设置刻度标识。
[0021]进一步地,所述针套为橡胶的针套。
[0022]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穿刺针上套着一个针套,针套首先不影响穿刺针的使用,其次采血器在采血完毕后,操作人员迅速地移动针套,使针套盖住穿刺针的针头部位,减小针头对操作人员潜在隐患,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上述技术方案还在接头中设置封闭结构,操作人员通过封闭结构实现穿刺针和针筒之间的连通与否,操作方便,可以减小动脉血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减小动脉血检测的误差,保障就医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动脉采血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间隙对准通孔,穿刺针和针筒相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堵住所述通孔时,穿刺针和针筒相隔绝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穿刺针;
[0030]2、接头;
[0031]3、针筒;
[0032]4、活塞;
[0033]5、活塞杆;
[0034]6、封闭结构;
[0035]61、第一连接杆;
[0036]62、第一滑块;
[0037]63、第二连接杆;
[0038]64、第二滑块;
[0039]65、转盘;
[0040]651、偏心孔;
[0041]7、滑槽;
[0042]71、第一区域;
[0043]72、第二区域;
[0044]73、通孔;
[0045]8、针套;
[0046]81、针翼。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48]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脉采血器,包括穿刺针1、接头2、针筒3、活塞4、活塞杆5、封闭结构6和针套8。所述穿刺针1设置在所述接头2的前端,所述接头2的尾端和所述针筒3的前端连通,针筒3用于存储从穿刺针1处进来的流体。所述活塞4滑动地设置在针筒3中,所述活塞杆5的头端设置在所述活塞4的尾端上,所述活塞杆5的尾端从针筒3的尾端伸出,往外拉动活塞杆5的尾端,可以凭借气压的作用来通过穿刺针1抽取动脉里的血。所述穿刺针1上套接所述针套8,所述针套8的长度小于所述穿刺针1的长度,使得针套8不影响穿刺针1的使用。所述针套8用于在穿刺针1上移动,并在采血器使用完毕后遮住穿刺针1的针头。所述封闭结构6设置在所述接头2中,所述封闭结构6用于隔绝穿刺针1和针筒3之间的连通。
[0049]上述技术方案在穿刺针上套着一个针套,针套首先不影响穿刺针的使用,其次采血器在采血完毕后,操作人员迅速地移动针套,使针套盖住穿刺针的针头部位,减小针头对操作人员潜在隐患,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上述技术方案还在接头中设置封闭结构,操作人员通过封闭结构实现穿刺针和针筒之间的连通与否,操作方便,可以减小动脉血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减小动脉血检测的误差,保障就医人员的安全。
[00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61、第二连接杆63和连接壁,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杆6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63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6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63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二者均垂直于针筒的中轴线。
[0051]所述第一连接杆61的底端设置在第一滑块62的顶部上,所述第二连接杆63的底端设置在第二滑块64的顶部上。所述第一滑块62和所述第二滑块64可滑动设置在接头2内的滑槽7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采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接头、针筒、活塞、活塞杆、封闭结构和针套;所述穿刺针设置在所述接头的前端,所述接头的尾端和所述针筒的前端连通,所述活塞滑动地设置在针筒中,所述活塞杆的头端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尾端上,所述活塞杆的尾端从针筒的尾端伸出;所述穿刺针上套接所述针套,所述针套的长度小于所述穿刺针的长度,所述针套用于在穿刺针上移动,并在采血器使用完毕后遮住穿刺针的针头;所述封闭结构设置在所述接头中,所述封闭结构用于隔绝穿刺针和针筒之间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设置在第一滑块的顶部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设置在第二滑块的顶部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头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头端均延伸至所述接头外,所述第一滑块通过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设置在接头内的滑槽中,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分别和滑槽的侧壁连接,所述滑槽的中部设置通孔,位于滑槽一侧的穿刺针通过所述通孔连通位于滑槽另一侧的针筒;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间隙对准所述通孔时,用于实现位于滑槽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红邱敏莲陈羽健江惠玲刘秀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