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仿古建筑施工的木结构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11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仿古建筑施工的木结构模块,包括屋顶、主梁、承重板、支撑柱,所述屋顶顶部设置有琉璃瓦,所述屋顶底部设置有若干相对设置的短柱,所述短柱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顶部与所述屋顶底部相适配,所述短柱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块,所述一号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梁上端两侧,所述一号固定块相对的所述主梁下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板的上端一侧,所述承重柱相对的承重板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有柱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建筑受力均衡、耐压能力高、使用寿命长的木结构模块。构模块。构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仿古建筑施工的木结构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仿古建筑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仿古建筑施工的木结构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随着岁月变迁,许多古建都已不复存在,面对有历史不见历史风貌、有文化不见文化景观的尴尬,许多专家和市民都呼吁还原原有的历史风貌,中国古代建筑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以木构架为其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0003]但现有技术中,仿古建筑施工的木结构模块在搭建时,屋顶重量集中分布在主梁某一些位置,造成主梁受力不均,长时间后,主梁会因外力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导致仿古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而且现有的仿古建筑,屋顶重力大多施压在主梁上,而现有的木结构模块,其耐受力差,结构稳定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建筑受力均衡、耐压能力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仿古建筑施工的木结构模块,包括屋顶(1)、主梁(2)、承重板(3)、支撑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顶部设置有琉璃瓦(5),所述屋顶(1)底部设置有若干相对设置的短柱(6),所述短柱(6)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台(7),所述连接台(7)顶部与所述屋顶(1)底部相适配,所述短柱(6)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块(8),所述一号固定块(8)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梁(2)上端两侧,所述一号固定块(8)相对的所述主梁(2)下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柱(9),所述承重柱(9)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板(3)的上端一侧,所述承重柱(9)相对的承重板(3)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下端固定连接有柱基(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仿古建筑施工的木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固定块(8)之间的主梁(2)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关于主梁(2)中部对称的二号固定块(11),所述二号固定块(11)上端固定连接有驼峰柱(12),所述驼峰柱(12)顶部高度高于所述短柱(6)顶部高度,所述驼峰柱(12)顶端固定安装有所述连接台(7),该所述连接台(7)的顶部与所述屋顶(1)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仿古建筑施工的木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梁(2)上端的两组所述驼峰柱(12)之间通过水平布置的品梁(13)连接,所述品梁(13)中部上端固定安装有蜀柱(14),所述蜀柱(14)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驼峰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俊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川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