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96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涉及作业管控领域。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包含单芯片毫米波雷达、人脸识别设备和管理终端,上述单芯片毫米波雷达用于探测工作区内作业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上述人脸识别设备用于对检测上述工作区的上述作业人员的第二定位数据,并对上述作业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判断上述作业人员是否具有出入权限,上述管理终端用于设置不同上述作业人员的上述出入权限,并存储上述第一定位数据和上述第二定位数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识别变电站作业人员身份,提高对作业人员的管理效率,同时降低成本,易于开展。易于开展。易于开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作用管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属于高危地带,作业专业化程度高,对作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严格。但因人员疏忽大意或安全意识淡薄及非遵章作业带来电力的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运检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状态监测及前端感知各类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变电站工作区的作业人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因此导致了作业流程不规范,作业人员管理松散的问题。
[0003]由于变电站站内电气设备众多,环境复杂,现今使用的监测手段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基于UWB通信技术的定位方式,在变电站人员轨迹管控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1)由通信基站、人员身份标签、设备及区域点位标签组成的通信链路组成多点通信实现定位,然而要实现全站定位,须对密集的变电站电气设备逐一进行改造,并且布置点位密集,系统构成过于复杂,成本非常高昂;(2)作业人员须佩戴身份标签容易丢失,并且识别准确率低。在实际工作中,使作业人员集体佩戴传感器往往不容易开展;(3)由于变电站电气设备多,线路密集,容易对UWB通信链路通信造成遮挡,因此会降低传输信号强度,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的变电站通过RFID技术定位的方式,在设备上安装RFID标签,并且同各国人员手持RFID阅读器主动去识别设备进行人员定位。同样存在如下缺陷:(1)电气设备上安装RFID标签,须对密集的变电站电气设备逐一进行改造,并且布置点位密集,改造工作量大,时间和金钱成本高昂;(2)作业手持RFID阅读器靠近设备识别定位,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成本;(3)不能实时对人员进行轨迹跟踪,定位精度低。
[0005]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能够便于识别变电站作业人员身份,提高对作业人员的管理效率,同时降低成本,易于开展的作业轨迹管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便于识别变电站作业人员身份,提高对作业人员的管理效率,同时降低成本,易于开展。
[0007]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包含单芯片毫米波雷达、人脸识别设备和管理终端,上述单芯片毫米波雷达用于探测工作区内作业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上述人脸识别设备用于对检测上述工作区的上述作业人员的第二定位数据,并对上述作业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判断上述作业人员是否具有出入权限,上述管理终端用于设置不同上述作业人员的上述出入权限,并存储上述第一定位数据和上述第二定位数据。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管理终端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和粒子滤波算法降噪处理上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或上述第二定位数据。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管理终端通过上述作业人员的上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数据生成雷达数据模型。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出入权限根据人数、身份、出入时间、停留时长、停留地点和轨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进行设置。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数据和/上述第二定位数据包含上述作业人员的人数、身份、出入时间、停留时长、停留地点和轨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人脸识别设备通过上述作业人员的外貌特征判断上述作业人员是否具有上述出入权限,并对不具有上述出入权限的作业人员进行拍照取证后上传到上述管理终端。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包含警报器,上述警报器用于当上述作业人员不具有上述出入权限时发出警报。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警报器包含声光警报器。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管理终端根据上述第一定位数据和上述第二定位数据生成上述作业人员的轨迹图像。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包含监控终端,上述管理终端通过Restful接口连接上述监控终端。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包含单芯片毫米波雷达、人脸识别设备和管理终端,上述单芯片毫米波雷达用于探测工作区内作业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上述人脸识别设备用于对检测上述工作区的上述作业人员的第二定位数据,并对上述作业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判断上述作业人员是否具有出入权限,上述管理终端用于设置不同上述作业人员的上述出入权限,并存储上述第一定位数据和上述第二定位数据。
[0020]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单芯片毫米波雷达对工作区内作业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进行检测,实现了作业人员的有效管理,进而提高了作业流程的规范性;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对进入工作区的作业人员的第二定位数据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对变电站工作区的管理效率;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对工作区的作业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并判断作业人员是否具有出入权限,便于识别变电站作业人员的身份,提高了对作业人员的管理强度;通过管理终端设置不同作业人员的出入权限,进一步加强了对作业人员的管理,解决了作业人员管理松散的问题;通过管理终端存储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定位数据,便于查看和管理工作区内作业人员的检测结果。本技术实施例与利用UWB通信技术和RFID技术定位的方式定位作业人员相比,解决了实施成本高、作业人员容易丢失标签、以及识别准确性低的问题,并且满足对作业人员的实时管理,易于开展。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单芯片毫米波雷达、人脸识别设备和管理终端,所述单芯片毫米波雷达用于探测工作区内作业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所述人脸识别设备用于检测所述工作区的所述作业人员的第二定位数据,并对所述作业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判断所述作业人员是否具有出入权限,所述管理终端用于设置不同所述作业人员的所述出入权限,并存储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所述第二定位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终端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和粒子滤波算法降噪处理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终端通过所述作业人员的所述第一定位数据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数据生成雷达数据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权限包含人数、身份、出入时间、停留时长、停留地点和轨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东王阳光邬显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捷尚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