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81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过流腔,所述过流腔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过流腔内包括:吸附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两者间的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交流电源连接,两者这样设置,实现了导电吸附材料上“吸附-降解-再吸附”的可再生循环,避免其发生吸附饱和或脱附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污染物净化方式存在气体净化时间短或净化不充分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稳定长效的气体净化方式。体净化方式。体净化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今,空气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其中PM2.5、有机挥发物(VOCs)如甲醛等污染物,作为常见的有害物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对于空气污染物中危害较大的甲醛等污染物的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学法、微生物法和低温等离子体法。
[0003]但是,物理吸附法、化学法和微生物法虽然可以起到良好的除醛效果,但是都存在吸附饱和或催化剂失效等限制其寿命和应用的不利因素,难以实现长效的气体净化,而低温等离子体法相比上述方式具有处理效率高、副产物少、反应条件温和、温度压力要求底等优点,但其也存在作用时间短、与污染物反应不充分等问题,难以实现稳定充分的气体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污染物净化方式存在气体净化时间短或净化不充分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稳定长效的气体净化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过流腔(9),所述过流腔(9)包括进风口(1)和出风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腔(9)内包括:吸附单元(4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3),以及设置在两者间的绝缘层(412),所述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3)分别与交流电源连接,两者至少其中之一由导电吸附材料构成,适于吸附并分解其周侧空气中的污染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411)、所述绝缘层(412)和所述第二电极(413),在所述吸附单元(41)中自内向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一电极(411)和所述绝缘层(412),和/或,所述绝缘层(412)和所述第二电极(413)间成形有第一过气通道,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分别与所述进风口(1)和出风口(8)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单元(41)还包括:支撑部(414),与相邻所述吸附单元(41)上的支撑部(414)或所述过流腔(9)的内壁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分别朝向所述进风口(1)的进气端以及朝向所述出风口(8)的出气端位置设置,适于支撑并限位所述第一电极(411)、所述绝缘层(412)和所述第二电极(4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411)呈耐高温金属材质设置,所述第二电极(413)呈导电吸附材料设置,所述绝缘层(412)呈耐高温高介电材料设置,所述第一电极(411)、所述绝缘层(412)和所述第二电极(413)适于耐受在100℃至300℃的环境温度下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腔(9)内包括:第一过滤区(3),其上设置有连通进风口(1)的第二过气通道,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内适于释放有碰撞分解污染物的等离子体;第二过滤区(4),设置在所述第一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民聂李慧封宗瑜张述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