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25K低频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载波频率为125K
‑
135K赫兹的近场通信识别技术,因其成本低廉,识别快速,在门禁中有大量应用;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频率在110K
‑
190K赫兹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为实现正确的能量传输,还伴随着通信技术。
[000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RFID电路的布局面积较大,然而,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携带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电子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空间有限。因此,现有电子设备难以集成RFID读卡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电子设备难以集成RFID读卡功能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无线充电电路、天线模组和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包括无线充电谐振电容和包络检波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解调电路和H桥驱动电路;其中:所述H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半桥驱动电路和第二半桥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的第一端均与电源端电连接,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依次经所述天线模组和所述无线充电谐振电容,与所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H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天线模组在无线充电发射模式或RFID读卡模式下工作;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所述解调电路、所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包络检波电路分别与所述解调电路和第一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点为所述无线充电谐振电容与所述天线模组之间的公共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经所述无线充电谐振电容与所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点为所述无线充电谐振电容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之间的公共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电路还包括选通开关、射频识别RFID谐振电容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包括驱动公共端、无线充电WPC端和RFID端,所述WPC端位于所述驱动公共端和所述RFID端之间;所述驱动公共端与所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WPC端经所述无线充电谐振电容与所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RFID端依次经所述RFID谐振电容和所述第一开关接地;所述包络检波电路经所述选通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点为所述无线充电谐振电容与所述WPC端之间的公共点,所述第二点为所述RFID谐振电容与所述RFID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电路还包括选通开关和RFID谐振电容;所述天线模组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和RFID线圈;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端经所述无线充电谐振电容与所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RFID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RFID线圈的第二端经所述RFID谐振电容与所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包络检波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点为所述无线充电谐振电容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端之间的公共点,所述第二点为所述RFID谐振电容与所述RFID线圈的第二端之间的公共点。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包括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三MOS管为P型MOS管,所述第二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为N型MOS管;其中,所述第一MOS管、所述第二MOS管、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均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均与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
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光,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