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64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包括:步骤一,割矸工序:向煤矿内的矸石进行进刀、截割工艺,在对煤矿巷道进行修边工艺,即可成型;步骤二,架棚永久支护工序:在巷道内使用托梁器,将π型梁装设在托梁器上,π型梁上装设顶网,并升高托梁器、固定π型梁,并在π型梁两侧装设拉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施工工艺,采用综掘机代替钻爆法掘进巷道,减轻对周围岩体的扰动,综掘机自带除尘喷雾设备,对粉尘进行稀释,采用锚杆钻车代替单体锚杆钻机,增加机械化程度,提升支护效率,优化了掘进与支护工艺,最大限度实现平行作业,增加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同时缩短了关键工序的时间。与安全性的同时缩短了关键工序的时间。与安全性的同时缩短了关键工序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开采的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煤炭企业普遍存在采掘比例失衡的问题,巷道掘进作为煤矿开采的重要构成部分,掘进效率的高低直接引起到整个采矿业的整体效率,合理的采掘比是保证矿井高产高效的主要原因。在煤矿底抽巷掘进过程中,传统巷道工艺为:交接班安全检查

画出巷道轮廓线

切割迎头

安全检查

临时支护

出矸

支护

检修综掘机、验收质量

复喷

检查。巷道掘进工艺中,掘进与支护是分离的,并且支护用时占一个掘进循环的50%

60%,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掘进与支护的分离,是进一步提高掘进巷道速度的最大障碍。
[0003]为实现煤矿底抽巷的快速掘进,对现阶段巷道掘进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合理规划施工的关键路线,根据现有的施工装备及材料选择最佳的施工工艺,实现各工序的高效协同配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各工序平行作业。
[0004]现有技术中的钻爆法掘进过程中,爆破产生的扰动对周围煤(岩)体产生影响,易在围岩中产生裂隙,裂隙导通可能产生透水或瓦斯超限等事故。井下掘进工作面空间有限,一般允许容纳2台锚杆钻机同时作业,巷道掘进与支护工序分离,没有最大限度平行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巷道掘进与支护工序分离,没有最大限度平行作业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一,割矸工序:向煤矿内的矸石进行进刀、截割工艺,在对煤矿巷道进行修边工艺,即可成型;
[0008]步骤二,架棚永久支护工序:在巷道内使用托梁器,将π型梁装设在托梁器上,π型梁上装设顶网,并升高托梁器、固定π型梁,并在π型梁两侧装设拉杆,在π型梁两端升起单体柱,用托梁器临时支护升起第二排网片,在巷道顶部装设锚索,放下托梁器临时支护,铺设风筒侧帮网,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连接顶网和帮网;
[0009]步骤三,滞后锚杆补强支护工序:使用锚杆钻车支护顶锚杆,铺设行人侧帮网,使用锚杆钻车支护支护剩余帮锚杆;
[0010]步骤四,回棚工序:利用锚杆钻车集中回棚,升起锚杆钻车临时支护并与π型梁接实,拆除π型梁拉杆,将单体柱卸液,回收单体柱及柱鞋,降下临时支护和π型梁,升起钻车平台,同时抬起π型梁进行拆除,并将π型梁放在指定地点。
[0011]可选的,在割矸工序中,若掘进过程中出现地质构造、顶板不完整的情况,采取缩小循环进度,缩小锚杆间排距,进行锚杆锚索永久支护。
[0012]可选的,在割矸工序中,若掘进过程中出现地质构造、顶板不完整的情况,采取缩小循环进度,缩小锚杆间排距,进行锚杆锚索永久支护。
[0013]可选的,架棚永久支护工序中,每次割矸两排,先进行架棚支护,架棚排距为1.2米,然后进行锚索支护,采用单体柱、π型梁、锚索相配合实现永久支护方式,顶部π型梁压经纬网,帮部只铺设风筒侧菱形网,临时联网间距均为300mm一道。
[0014]可选的,架棚永久支护工序中,单体柱顶梁要受力均匀,若出现受力不均,两侧压弯梁的现象,可在单体柱、π型梁上铺设柱帽或背板,单体柱的摆设角度要根据巷道坡度设立迎山角,迎山角为1
°

[0015]可选的,架棚永久支护工序中,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时,需要在延伸风筒前完成。
[0016]可选的,在滞后锚杆补强支护工序中,强支护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小于50米;皮带距帮大于0.5米,底角锚杆起锚高度小于0.9米;永久抽放管路距工作面的距离小于60米。
[0017]可选的,在滞后锚杆补强支护工序中,在距掘进迎头20米至滞后锚杆支护范围内的巷道帮部每2~3排打一根中部锚杆,滞后锚杆支护距掘进工作面迎头的距离小于50米。
[0018]可选的,在回棚工序中,当架棚往前一排的永久支护完毕后,可撤去棚粱及单体柱。
[0019]可选的,在回棚工序中,单体柱卸液后,先撤去两侧单体柱,再回收顶部π型梁。
[002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施工工艺,采用综掘机代替钻爆法掘进巷道,减轻对周围岩体的扰动,综掘机自带除尘喷雾设备,对粉尘进行稀释,采用锚杆钻车代替单体锚杆钻机,增加机械化程度,提升支护效率,优化了掘进与支护工艺,最大限度实现平行作业,增加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同时缩短了关键工序的时间。
[0022]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三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工艺流程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0029]为了保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
件的详细说明。
[0030]请参阅图1

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1]步骤一,割矸工序:向煤矿内的矸石进行进刀、截割工艺,在对煤矿巷道进行修边工艺,即可成型;
[0032]步骤二,架棚永久支护工序:在巷道内使用托梁器,将π型梁装设在托梁器上,π型梁上装设顶网,并升高托梁器、固定π型梁,并在π型梁两侧装设拉杆,在π型梁两端升起单体柱,用托梁器临时支护升起第二排网片,在巷道顶部装设锚索,放下托梁器临时支护,铺设风筒侧帮网,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连接顶网和帮网;
[0033]步骤三,滞后锚杆补强支护工序:使用锚杆钻车支护顶锚杆,铺设行人侧帮网,使用锚杆钻车支护支护剩余帮锚杆;
[0034]步骤四,回棚工序:利用锚杆钻车集中回棚,升起锚杆钻车临时支护并与π型梁接实,拆除π型梁拉杆,将单体柱卸液,回收单体柱及柱鞋,降下临时支护和π型梁,升起钻车平台,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割矸工序:向煤矿内的矸石进行进刀、截割工艺,在对煤矿巷道进行修边工艺,即可成型;步骤二,架棚永久支护工序:在巷道内使用托梁器,将π型梁装设在托梁器上,π型梁上装设顶网,并升高托梁器、固定π型梁,并在π型梁两侧装设拉杆,在π型梁两端升起单体柱,用托梁器临时支护升起第二排网片,在巷道顶部装设锚索,放下托梁器临时支护,铺设风筒侧帮网,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连接顶网和帮网;步骤三,滞后锚杆补强支护工序:使用锚杆钻车支护顶锚杆,铺设行人侧帮网,使用锚杆钻车支护支护剩余帮锚杆;步骤四,回棚工序:利用锚杆钻车集中回棚,升起锚杆钻车临时支护并与π型梁接实,拆除π型梁拉杆,将单体柱卸液,回收单体柱及柱鞋,降下临时支护和π型梁,升起钻车平台,同时抬起π型梁进行拆除,并将π型梁放在指定地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割矸工序中,沿巷道内的5#煤顶板、K6灰岩为顶板进行进刀掘进,顶板为平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割矸工序中,若掘进过程中出现地质构造、顶板不完整的情况,采取缩小循环进度,缩小锚杆间排距,进行锚杆锚索永久支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架棚永久支护工序中,每次割矸两排,先进行架棚支护,架棚排距为1.2米,然后进行锚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明孙贵洋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