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脑瘫康复肢体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特别涉及一种儿童脑瘫康复肢体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儿童脑瘫是在孩子出生前、到新生儿期处于发育中大脑受到损害或损伤所引起的,它影响儿童身体的运动和协调。对于轻度或中度的脑性瘫痪的一部分7~17岁的儿童及青少年,经过长期正规的治疗可以改善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儿童脑瘫的肢体普遍比较僵硬,发育较正常儿童相比有些落后,走路的时候不能独走,肌张力出现异常。肌张力过高患儿的康复中,需要长期的运动训练,对患儿站立、下蹲及行走功能的重新建立。
[0003]在现实的生活中,患儿在铺垫后的地上,治疗医师需要跪着或者半蹲弯腰给患儿做康复按摩,无论主动治疗或者被动治疗时,治疗医师一直要持续的辅助患儿进行运动,治疗医师持续的弯腰对腰的损伤特别大,治疗过程较为辛苦,因此提出了一种儿童脑瘫康复肢体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儿童脑瘫康复肢体训练装置,解决了治疗医师一直要持续的辅助患儿进行运动,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脑瘫康复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万向轮(2)、转轴一(3)、固定块一(4)、固定杆(5)、销轴一(6)、连接杆一(7)、支撑杆(8)、握把(9)、转轴二(10)、杂物箱(11)、稳定装置(12)、支撑架(21)、固定板一(22)、螺栓(23)、连接头(24)、电机(25)、螺杆(26)、螺母块(27)、连接杆二(28)、安装座(29)、安装块(30)、收绳箱(31)、连接绳(32)、绑带一(33)、连接杆三(34)、靠背板(35)、手架(36)、钢板(37)、护垫(38)、绑带二(39)、转轴三(40)、转轴四(41)、放置板(42)、限位带(43)、绑带三(44)和手掌训练装置(45);所述底座(1)下表面四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中左端连接有转轴一(3);所述底座(1)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一(4),所述固定杆(5)通过销轴一(6)连接在固定块一(4)上;所述固定杆(5)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7),所述连接杆一(7)底端上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连接杆一(7)左端固定连接有握把(9);所述转轴二(10)连接在固定杆(5)中;所述底座(1)上端中央处连接有杂物箱(11);所述底座(1)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稳定装置(12);所述支撑架(21)固定连接在稳定装置(12)上;所述固定杆(5)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一(22),所述固定板一(22)两侧通过螺栓一(23)连接在支撑架(21)上,所述支撑架(21)的顶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4);所述稳定装置(12)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5),所述电机(2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杆(26),所述螺杆(26)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块(27),所述螺母块(27)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二(28),所述连接杆二(28)中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9);所述连接头(24)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0),所述安装块(30)底端上固定连接有收绳箱(31),所述收绳箱(31)底端上连接有连接绳(32),所述连接绳(32)的下端连接有绑带一(33);所述连接杆三(34)固定连接在安装座(29)上,所述连接杆三(34)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靠背板(35);所述连接杆三(34)右侧底端上固定连接有手架(36);所述手架(36)底端上固定连接有钢板(37),所述钢板(37)上端外侧连接有护垫(38),所述护垫(38)外侧包覆连接有绑带二(39),所述钢板(37)下端中设有转轴三(40),所述钢板(37)下端中设有转轴四(41),所述转轴四(41)位于转轴三(40)的下方,所述钢板(37)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放置板(42),所述放置板(42)上方设有限位带(43),所述限位带(43)的左端与绑带二(39)的底端相连接,所述放置板(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