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往返结构及水稻种植用播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是一种往返结构及水稻种植用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一般采用先育秧苗,再插秧的方式种植,在育秧苗时采取稀播育壮秧的原则。
[0003]目前人工育秧苗大多根据适宜的气温在空旷的水田中散播稻种,然后灌水覆膜育秧苗,在秧苗成长至合适高度后且气温稳定在13度连续3天开始插秧,育秧苗需要合理播种,否则会影响秧苗壮实。
[0004]现有的技术中大多通过人工播撒育秧苗,播种密度不易控制,经常出现局部稀疏或局部稠密的问题,稠密处的秧苗纤细,移栽的成活率不高,且结实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机械均匀播种的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往返结构及水稻种植用播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往返结构,包括车架和水平固定在所述车架尾端的滑杆,在所述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移动组件,且移动组件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和水平固定在所述车架(1)尾端的滑杆(27),在所述滑杆(27)上滑动设置有移动组件,且移动组件与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的往复组件连接;在所述车架(1)的两侧各固定一个托架,所述滑杆(27)沿所述车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滑杆(27)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车架(1)的两侧还各固定有一个延伸板,所述往复组件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延伸板之间;所述往复组件可驱动所述移动组件顺着所述滑杆(27)的轴线作往返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两侧的所述延伸板上的三号轴(32)和固定在所述三号轴(32)顶部的带轮,两侧的所述带轮之间通过第四传动件(24)连接,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往复组件中的第四传动件(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往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动套合在所述滑杆(27)上的弧形套(26)、固定在所述弧形套(26)一侧并与所述第四传动件(24)的一边固定的套箍(25)、以及固定在所述弧形套(26)另一侧的播种箱(15);所述播种箱(15)上下贯通,在所述弧形套(26)的上部开设有缺口,在所述滑杆(27)上固定有同所述弧形套(26)上部的缺口配合的导条(28)。4.一种水稻种植用播种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架(1)下方用于带动整个装置移动的行走组件,在所述车架(1)上还设置有连接所述播种箱(15)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组件用于将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上方的种籽桶(7)内的稻种移送至播种箱(15)内;所述行走组件通过传动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三号轴(32)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在所述行走组件带动整个装置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往复组件运行,所述行走组件与所述输送机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靠近前部处固定有竖直的背板(6),在所述背板(6)上水平固定有套箍,所述种籽桶(7)固定在所述套箍上,所述种籽桶(7)的下部设置有落籽管,在所述输送机构上水平活动设置有用于同所述落籽管的下端配合的插板(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所述背板(6)背面上的输送框(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进庄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