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凤玉专利>正文

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29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可以在取出胃息肉的过程不易使得息肉掉落。包括刀具固定组件、过渡组件、传动组件、主体连接架组件,所述刀具固定组件与主体连接架组件配合连接,过渡组件与主体连接架组件配合连接,传动组件与主体连接架组件配合连接传动组件与过渡组件配合连接。驱动半齿轮一、驱动半齿轮二和驱动半齿轮三彼此之间的齿数依次增加,进而驱动着驱动外框运动幅度发生变化,进而通过驱动外框驱动着活塞驱动杆运动的总程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装置喷出液氮的量或者吸取切割下来的息肉的速度发生变化。或者吸取切割下来的息肉的速度发生变化。或者吸取切割下来的息肉的速度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

技术介绍

[0002]例如专利号为CN201921744094.8一种治疗胃癌前病变胃息肉切除装置,它包括电凝组件,电凝组件包括电凝头、连接导管、手柄、电极,连接导管前端与电凝头固定,后端与手柄固定,电极固定在手柄上,连接导管内设置有导线,电凝头与电极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连接导管前部外侧套有负压软管;负压软管内径大于连接导管外径;负压软管前端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弧形的弹力片;负压软管后端配合固定连通有支撑套管,但是该技术方案的缺点是取出胃息肉的过程容易使得息肉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可以在取出胃息肉的过程不易使得息肉掉落。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包括刀具固定组件、过渡组件、传动组件、主体连接架组件,所述刀具固定组件与主体连接架组件配合连接,过渡组件与主体连接架组件配合连接,传动组件与主体连接架组件配合连接传动组件与过渡组件配合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所述刀具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外框、内端滑柱、滑柱凹槽一、调节滑杆、内端卡杆一、内端卡杆推簧一、滑柱凹槽二、刀具固定块、内端卡杆二、内端卡杆推簧二,所述内端滑柱与固定外框固定连接,滑柱凹槽一设置有多个,多个滑柱凹槽一均设置在内端滑柱上,调节滑杆与内端滑柱滑动连接,内端卡杆一与调节滑杆滑动连接,内端卡杆一与滑柱凹槽一配合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一设置在内端卡杆一与调节滑杆之间,滑柱凹槽二设置在调节滑杆上,刀具固定块与调节滑杆滑动连接,内端卡杆二与滑柱凹槽二配合连接,内端卡杆二与刀具固定块滑动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二设置在内端卡杆二与刀具固定块之间。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所述刀具固定块上设置有可以伸缩的手术切割刀。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所述过渡组件包括过渡套管、连通套管一、连通套管二、带轮一、转柱一、皮带一、带轮二、转柱二、上端支架、驱动外框、活塞驱动杆、活塞、限位滑板、驱动直齿一、驱动直齿二、交换盘一、中端交换管一、内端套管一、矩形通孔一、内端推子一、交换盘二、中端交换管二、内端套管二、内端推子推簧一、矩形通孔二、内端推子二、内端齿条杆、驱动半齿轮一、驱动半齿轮二、驱动半齿轮三、定位卡杆、定位卡杆推簧、中端转杆、调节套管、限位套环、过渡套管、内端推子推簧二,所述连通套管一与过渡套管固定连接并连通,连通套管二与过渡套管固定连接并连通,交换盘一与连通套管一固定连接并连通,转柱一与交换盘一转动连接,带轮一与转柱一固定
连接,交换盘二与连通套管二固定连接,转柱二与交换盘二转动连接,带轮二与转柱二固定连接,皮带一连接在带轮二与带轮一之间,上端支架与过渡套管固定连接,驱动外框与上端支架滑动连接,活塞驱动杆与驱动外框固定连接,活塞驱动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与过渡套管滑动连接,转柱一与中端交换管一固定连接,内端套管一与中端交换管一固定连接,矩形通孔一设置有多个,多个矩形通孔一设置在内端套管一上,内端推子一与内端套管一滑动连接,内端推子推簧二设置在内端推子一与内端套管一之间,转柱二与中端交换管二固定连接,内端套管二与中端交换管二固定连接,矩形通孔二设置在内端套管二上,内端推子二与内端套管二滑动连接,内端推子推簧一设置在内端推子二与内端套管二之间,驱动直齿二与转柱二固定连接,驱动直齿二与内端齿条杆啮合传动,内端齿条杆与限位滑板滑动连接,驱动直齿一与内端齿条杆啮合传动,驱动半齿轮一、驱动半齿轮二、驱动半齿轮三均与驱动外框啮合传动,定位卡杆与上端支架固定连接,定位卡杆推簧设置在定位卡杆与上端支架之间,中端转杆与上端支架转动连接,调节套管与中端转杆固定配合连接,定位卡杆与调节套管配合连接,驱动半齿轮一、驱动半齿轮二、驱动半齿轮三均与过渡套管转动连接,过渡套管与上端支架转动连接,中端转杆与过渡套管滑动连接,限位套环与过渡套管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所述调节套管与中端转杆的接触面非圆形,交换盘二外端设置有带有液氮泵的空气压缩装置。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外框、中端转盘、锥齿圈一、锥齿圈二、传动锥齿一、传动锥齿轴一、传动锥齿二、传动锥齿三、传动锥齿套管、限位凸台、内端弹簧、配合卡槽、配合端子,所述中端转盘与传动外框转动连接,锥齿圈一、锥齿圈二均与中端转盘固定连接,传动锥齿一与锥齿圈一啮合传动,传动锥齿一与传动锥齿轴一固定连接,传动锥齿轴一与传动外框转动连接,传动锥齿二与传动外框转动连接,传动锥齿二与锥齿圈二啮合传动,传动锥齿三与传动锥齿二啮合传动,配合卡槽设置在传动锥齿三上,配合端子与中端转盘固定连接,传动锥齿套管与传动锥齿三固定连接,传动锥齿三与传动外框转动连接,限位凸台与传动锥齿套管固定连接,内端弹簧与传动锥齿套管套接连接,并且内端弹簧设置在限位凸台与传动外框之间,中端转盘与中端转杆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所述主体连接架组件包括主体连接架、机架、输入电机、外端带轮一、外端皮带一、外端带轮二、离合滑杆、离合推簧、离合盘一、离合盘二,所述机架与主体连接架固定连接,输入电机与机架固定连接,外端皮带一连接在外端带轮一、外端带轮二之间,外端带轮二与主体连接架转动连接,离合滑杆与外端带轮二滑动连接,离合滑杆与离合盘一固定连接,离合推簧设置在离合滑杆与外端带轮二之间,离合盘一与离合盘二配合连接,离合盘二与驱动直齿一固定连接,传动锥齿轴一与外端带轮一固定连接,传动外框与主体连接架固定连接,传动锥齿套管与输入电机的输出轴固定配合连接,过渡套管与主体连接架固定连接,固定外框与主体连接架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所述离合滑杆与外端带轮二连接处非圆形,传动锥齿套管与输入电机的连接处非圆形。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专利技术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驱动半齿轮一、驱动半齿轮二和驱动半齿轮三彼此之间的齿数依次增加,进而驱动着驱动外框运动幅度发生变化,进而通过驱动外框驱动着活塞驱动杆运动的总程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装置喷出液氮的量或者吸取切割下来的息肉的速度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刀具固定组件1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刀具固定组件1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刀具固定组件1结构示意图三;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包括刀具固定组件(1)、过渡组件(2)、传动组件(3)、主体连接架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固定组件(1)与主体连接架组件(4)配合连接,过渡组件(2)与主体连接架组件(4)配合连接,传动组件(3)与主体连接架组件(4)配合连接传动组件(3)与过渡组件(2)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外框(1

1)、内端滑柱(1

2)、滑柱凹槽一(1

3)、调节滑杆(1

4)、内端卡杆一(1

5)、内端卡杆推簧一(1

6)、滑柱凹槽二(1

7)、刀具固定块(1

8)、内端卡杆二(1

9)、内端卡杆推簧二(1

10),所述内端滑柱(1

2)与固定外框(1

1)固定连接,滑柱凹槽一(1

3)设置有多个,多个滑柱凹槽一(1

3)均设置在内端滑柱(1

2)上,调节滑杆(1

4)与内端滑柱(1

2)滑动连接,内端卡杆一(1

5)与调节滑杆(1

4)滑动连接,内端卡杆一(1

5)与滑柱凹槽一(1

3)配合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一(1

6)设置在内端卡杆一(1

5)与调节滑杆(1

4)之间,滑柱凹槽二(1

7)设置在调节滑杆(1

4)上,刀具固定块(1

8)与调节滑杆(1

4)滑动连接,内端卡杆二(1

9)与滑柱凹槽二(1

7)配合连接,内端卡杆二(1

9)与刀具固定块(1

8)滑动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二(1

10)设置在内端卡杆二(1

9)与刀具固定块(1

8)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固定块(1

8)上设置有可以伸缩的手术切割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息肉的处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组件(2)包括过渡套管(2

1)、连通套管一(2

2)、连通套管二(2

3)、带轮一(2

4)、转柱一(2

5)、皮带一(2

6)、带轮二(2

7)、转柱二(2

8)、上端支架(2

9)、驱动外框(2

10)、活塞驱动杆(2

11)、活塞(2

12)、限位滑板(2

13)、驱动直齿一(2

14)、驱动直齿二(2

15)、交换盘一(2

16)、中端交换管一(2

17)、内端套管一(2

18)、矩形通孔一(2

19)、内端推子一(2

20)、交换盘二(2

21)、中端交换管二(2

22)、内端套管二(2

23)、内端推子推簧一(2

24)、矩形通孔二(2

25)、内端推子二(2

26)、内端齿条杆(2

27)、驱动半齿轮一(2

28)、驱动半齿轮二(2

29)、驱动半齿轮三(2

30)、定位卡杆(2

31)、定位卡杆推簧(2

32)、中端转杆(2

33)、调节套管(2

34)、限位套环(2

35)、过渡套管(2

36)、内端推子推簧二(2

37),所述连通套管一(2

2)与过渡套管(2

1)固定连接并连通,连通套管二(2

3)与过渡套管(2

1)固定连接并连通,交换盘一(2

16)与连通套管一(2

2)固定连接并连通,转柱一(2

5)与交换盘一(2

16)转动连接,带轮一(2

4)与转柱一(2

5)固定连接,交换盘二(2

21)与连通套管二(2

3)固定连接,转柱二(2

8)与交换盘二(2

21)转动连接,带轮二(2

7)与转柱二(2

8)固定连接,皮带一(2

6)连接在带轮二(2

7)与带轮一(2

4)之间,上端支架(2

9)与过渡套管(2

1)固定连接,驱动外框(2

10)与上端支架(2

9)滑动连接,活塞驱动杆(2

11)与驱动外框(2

10)固定连接,活塞驱动杆(2

11)与活塞(2

12)固定连接,活塞(2

12)与过渡套管(2

1)滑动连接,转柱一(2

5)与中端交换管一(2

17)固定连接,内端套管一(2

18)与中端交换管一(2

17)固定连接,矩形通孔一(2

19)设置有多个,多个矩形通孔一(2

19)设置在内端套管一(2

18)上,内端推子一(2

20)与内端套管一(2

18)滑动连接,内端推子推簧二(2

37)设置在内端推子一(2

20)与内端套管一(2

18)之间,转柱二(2

8)与中端交换管二(2

22)固定连接,内端套管二(2

23)与中端交换管二(2

22)固定连接,矩形通孔二(2

25)设置在内端套管二(2

23)上,内端推子二(2

26)与内端套管二(2

23)滑动连接,内端推子推簧一(2

24)设置在内端推子二(2

26)与内端套管二(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凤玉
申请(专利权)人:侯凤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