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需求侧资源与智能软开关分布鲁棒联合规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系统电网侧设备与负荷侧资源联合规划
,涉及智能软开关与需求侧资源的容量配置和位置选择。
技术介绍
[0002]在全球性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等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其波动性、间歇性、低可控性等问题给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以智能软开关为代表的柔性互联技术和以需求响应为代表的需求侧资源管理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分别成为电网侧与负荷侧的关键元素。软开关可以平衡馈线负载、改善节点电压,需求响应则使得负荷性质由刚性转为柔性,变得灵活可控,研究两者一体化协同规划方法对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实现碳中和的全球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0003]近年来,在智能软开关配置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从单一规划向协同规划的延伸。作为早期软开关研究的重点,单一规划建立了软开关的数学模型,同时实现了基于负载均衡、降低网损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时刻负荷平移后的有功功率;t
start
和t
end
分别为可平移负荷的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t0为配电公司调度可平移负荷的时间,代表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C
shift
为单位负荷平移的补贴;Y
shift
为一年内可平移负荷总补贴;ΔT为1h;N
Y
为一年内的总天数;P
dec,z,t
为可削减负荷第z天t时刻受到调度的有功功率;t
dec
为配电公司调度可削减负荷的时刻;W
dec
为配电公司一年内调度可削减负荷的总功率;C
dec
为单位负荷削减的补贴;Y
dec
为一年内可平移负荷总补贴;其中,λ
DGcur
为弃风弃光的单位成本;P
curi,t
为t时刻弃风弃光的功率;N
T
为8760h;为8760h;其中,I
ij,t
为t时刻流过支路ij的电流;r
ij
为支路ij的电阻;Ω
a
为支路ij的集合;P
Slossq,t
为第q个SOP的能量传输损耗;P
loss,t
为t时刻配电网损耗功率;λ
loss
为配电网损耗的单位成本;建立确定性规划模型的约束条件,具体为:(1)智能软开关功率约束P
SOPi,t
+P
SOPj,t
+P
Sloss,t
=0P
Sloss,t
=A(|P
SOPi,t
|+|P
SOPj,t
|)其中,i和j分别为智能软开关的连接点;P
SOPi,t
和P
SOPj,t
为智能软开关两个换流器注入的有功功率;A是换流器的损耗系数;(2)智能软开关容量约束(2)智能软开关容量约束S
SOPi
=S
SOPj
S
SOPi
+S
SOPj
=S
SOPq
其中,Q
SOPi,t
和Q
SOPj,t
为智能软开关两个换流器注入的无功功率;S
SOPi
和S
SOPj
为连接到节点i和j的换流器容量;(3)节点功率平衡约束(3)节点功率平衡约束其中,P
i,t
和Q
i,t
分别为t时刻节点i处注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
loadi,t
和Q
loadi,t
分别为t时刻节点i处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
DGi,t
为t时刻节点i处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功率;Q
shifti,t
和Q
deci,t
分别为t时刻节点i处可平移负荷和可削减负荷的无功功率;(4)配电网潮流约束
其中,U
i,t
和U
j,t
分别为t时刻节点i和j处的电压;θ
ij,t
为t时刻节点i和j的相角差;G
ij
、B
ij
、G
ii
和B
ii
分别为节点导纳矩阵中的互电导、互电纳、自电导和自电纳;Ω
b
为与节点i相连节点的集合;(5)节点电压约束(5)节点电压约束其中,和分别为节点i电压幅值的上限和下限,为流过支路ij的电流幅值上限;(6)需求侧资源约束M
DRi
≤τP
maxi
P
DRi,t
≤M
DRiDRi
其中,P
maxi
为节点i的负荷峰值;τ为需求侧资源占负荷量的最大比例;P
DRi,t
为节点i在t时刻负荷平移或负荷削减的功率;x
dec,t
为二进制变量,当配电公司选择该节点i的负荷作为需求侧资源时,其数值为1;TL
dec
为可削减负荷的时间上限;3.针对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需求侧资源与智能软开关分布鲁棒联合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基于多面体线性化技巧和等效替代技术中所述确定性规划模型线性化方法;权利要求2所述确定性规划模型中的非线性项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配电网潮流约束和智能软开关容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