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抗病毒防护面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100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及其应用,包括灭活因子层和改性纺丝聚氨酯,改性纺丝聚氨酯表面设有下陷型凹槽,下陷型凹槽内设有半永久吸附层,还包括除菌剂、助剂A和助剂B;除菌剂包括纳米石墨烯浆液、稀释剂、分散剂、无机络合物、纳米银离子溶液,助剂A为固化剂,助剂B包括表面活性剂、起泡剂、稀释剂、植物杀菌提取液;外层改性纺丝聚氨酯表面设有下陷型凹槽,将除菌剂喷在其表面时,除菌剂可被吸附进半永久吸附层中并在半永久吸附层中停留一段时间,因除菌剂对细菌病毒等有良好的杀菌杀病毒效果,所以由这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做成的防护鞋等在具有良好的抵抗病毒入侵接触到皮肤的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杀死病毒细菌等,净化周围环境。化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抗病毒防护面料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病毒布料,特别涉及一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医用口罩中的熔喷层可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而防护服可以阻挡飞沫停留在物品表面造成的直接传播;正因为以上原因,所以防护服和口罩均是一次性使用的。
[0003]而新冠病毒的防护,除了全体医护人员外,更需要社会每一个人都做好良好的防护工作;平日,我们除了要有效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外,还应阻挡飞沫落在物品表面,衣物表面造成的接触传播,只有全方位的进行有效防护,才能彻底消灭新冠病毒。
[0004]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接触传播成了一项难题,若我们也和医护人员一样,全天候穿戴医用防护服;故而在此,我们提供一种新式抗病毒防护服,这种防护服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阻挡新冠病毒的接触传播,同时这种防护服也不用像医用防护服那样一次性使用,而是可以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及其应用。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灭活因子层和改性纺丝聚氨酯,所述改性纺丝聚氨酯表面设置有下陷型凹槽,所述下陷型凹槽内设置有半永久吸附层,还包括除菌剂、助剂A和助剂B;所述除菌剂包括纳米石墨烯浆液、稀释剂、分散剂、无机络合物、纳米银离子溶液,所述助剂A为固化剂,所述助剂B包括表面活性剂、起泡剂、稀释剂、植物杀菌提取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络合物采用氧化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采用蒸馏水或乙醇与水共混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剂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1:将天然石墨通过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再将氧化石墨分散在水中,通过氧化透析出去残留的盐和酸;纯化后再利用超声波降解器超声将氧化石墨剥离成氧化石墨烯;步骤2:步骤1中得到的褐色分散液离心去除未剥离的氧化石墨,最终得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稀释后用氨水调节其酸碱值至10;步骤3:再向步骤2中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水合肼在高温下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纳米石墨烯浆液;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石墨烯浆液与纳米银离子溶液以及甲基吡咯烷酮均匀混合后持续搅拌直至呈胶状,纳米银离子溶液采用纳米硝酸银溶液;步骤5: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末,再在纳米氧化锌粉末中缠在氧化铋改性后,缓慢加入至步骤3中得到的纳米石墨烯浆液,使其负载在石墨烯中;步骤6:将步骤4和步骤5中得到的混合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除菌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杀菌提取液包括金银花提取液、薄荷提取液、野菊花提取液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PU抗病毒防护布料,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士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多利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