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修复方法,属于结构工程领域。
技术背景
[0002]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基本每年都有数次地震发生,大部分地震震级较小,大量的拆除重建工作带来环境的污染以及时间、资源、成本的浪费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修复方法,能够提高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抗震性能,避免了以往针对小震级采用重建带来的资源、时间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待修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进行损伤评估,仅当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塑性铰外层的混凝土出现损伤时,进行如下操作:清理塑性铰外层已损伤的混凝土;对清理后的塑性铰进行固定支护;采用具有延性的复合材料浇筑于支护后的塑性铰处,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加固修复。
[0005]进一步的,所述损伤包括:塑性铰外层混凝土开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待修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进行损伤评估,仅当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塑性铰外层的混凝土出现损伤时,进行如下操作:清理塑性铰外层已损伤的混凝土;对清理后的塑性铰进行固定支护;采用具有延性的复合材料浇筑于支护后的塑性铰处,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加固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伤包括:塑性铰外层混凝土开裂和/或剥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支护件进行固定支护,所述支护件包括多个模板和多个方木;多个模板通过方木固定连接,形成围设于塑性铰外周的修复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的高度不低于塑性铰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