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98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辐射板组和第二辐射板组,并通过连接板相连,第一辐射板组和第二辐射板组均朝向腔体内凹设置,包括发热板和设置在其周向的多个折射板。发热组件包括辐射板组内凹设置,使产生辐射的远红外发热板间形成一收拢结构,增大了辐射。由于发热板朝向第一方向设置,导致从取暖器中发射出的热辐射大多朝向第一方向传递,设置在发热板周边的折射板配合发热板形成一内凹的收拢结构,增大了热辐射的发射面积,减少了由发热板发射出热辐射的散失,增强了取暖器的制热效果。热效果。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暖器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取暖器设置有多种类型,目前最为常见的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其中,辐射式取暖器是一种以红外辐射热的形式取暖、加温和烘烤的取暖装置。辐射式取暖器还适应于户外使用,不怕自然风的吹刮,并清洁无烟尘气味。具有轻便灵活、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0003]虽然高温辐射式取暖器的制热效果较好,但其通常的辐射角度只有90度,导致热能的覆盖面积较低,从而降低整体取暖设备的制热效果。经过改进的弧面反射结构取暖器的制热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制热效果也仅仅是略优于平面结构反射面的取暖器,但是弧面结构反射面却使取暖器的成本大大提升,并不具备实用性。
[0004]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大幅度提升取暖器的制热性能。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发热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前盖和后框,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前盖上并配合所述后框形成一封闭的腔体;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辐射板组和第二辐射板组,并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一辐射板组和所述第二辐射板组均朝向所述腔体内凹设置,包括发热板和设置在其周向的多个折射板,所述发热板通过多个所述折射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前盖相连;在所述腔体内还设置有控制器和风机,所述控制器能够分别控制所述发热组件和所述风机工作。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板、所述折射板和所述连接板均采用远红外发热板,且均设置为平板;所述控制器仅与所述发热板相连并控制其发热。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折射板设置在所述发热板的四周,并与所述发热板的连接处形成固定的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发热板平行设置。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前盖内侧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
水平设置;所述腔体通过所述支撑板分隔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上腔体,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下腔体。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前盖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上方和下方;在所述后框上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后框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上腔体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靠近所述通风口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公开一种发热组件的红外反射板组结构,增强取暖器的制热性能;具体的,发热组件包括的辐射板组内凹设置,使产生辐射的远红外发热板间形成一收拢结构,不仅增大了辐射面积,而且减少热量的散失;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向发热板提供电能,设置在发热板四周的折射板能够吸收发热板向四周散失的热量并转换成红外热能再以电磁波的形式朝固定方向发射,提高了发热板红外热能的利用率的同时增强了制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辐射取暖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取暖器的正向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取暖器的反向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取暖器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A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热组件的主视图;图7为图6中B向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热组件的红外辐射传递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壳体;11、前盖;111、第一出风口;112、第二出风口;113、支撑板;12、后框;121、第一进风口;122、第二进风口;123、通风口;13、腔体;131、上腔体;132、下腔体;2、发热组件;21、第一辐射板组;22、第二辐射板组;221、发热板;222、折射板;22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上的发热组件2,壳体1包括前盖11和后框12,发热组件2设置在前盖11上并配合后框12形成一封闭的腔体13;发热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辐射板组21和第二辐射板组22,并通过连接板223相连,第一辐射板组21和第二辐射板组22均朝向腔体13内凹设置,包括发热板221和设置在其周向的多个折射板222,发热板221通过多个折射板222分别与连接板223和前盖11相连;在腔体13内还设置有控制器和风机,控制器能够分别控制发热组件2和风机工作。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公开一种发热组件2的红外反射板组结构,增强取暖器的制热性能;具体的,发热组件2包括的辐射板组内凹设置,使产生辐射的远红外发热板221间形成一收拢结构,不仅增大了辐射面积,而且减少热量的散失。通过图1和图5所示,由于发热板221朝向第一方向设置,导致从取暖器中发射出的热辐射大多朝向第一方向传递,设置在发热板221周边的折射板222配合发热板221形成一内凹的收拢结构,增大了热辐射的发射面积,减少了由发热板221发射出热辐射的散失,增强了取暖器的制热效果。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6至图8所示,发热板221、折射板222和连接板223均采用远红外发热板221,且均设置为平板;控制器仅与发热板221相连并控制其发热。折射板222设置在发热板221的四周,并与发热板221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的发热组件(2),所述壳体(1)包括前盖(11)和后框(12),所述发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前盖(11)上并配合所述后框(12)形成一封闭的腔体(13);所述发热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辐射板组(21)和第二辐射板组(22),并通过连接板(223)相连,所述第一辐射板组(21)和所述第二辐射板组(22)均朝向所述腔体(13)内凹设置,包括发热板(221)和设置在其周向的多个折射板(222),所述发热板(221)通过多个所述折射板(222)分别与所述连接板(223)和所述前盖(11)相连;在所述腔体(13)内还设置有控制器和风机,所述控制器能够分别控制所述发热组件(2)和所述风机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221)、所述折射板(222)和所述连接板(223)均采用远红外发热板(221),且均设置为平板;所述控制器仅与所述发热板(221)相连并控制其发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反射结构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板(222)设置在所述发热板(221)的四周,并与所述发热板(221)的连接处形成固定的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润丰何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