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78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及应用,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网丝和横向网丝,所述纵向网丝和横向网丝在交错处被支撑体支撑固定,并且仅由所述支撑体与上下膜面接触,所述支撑体还设有用于连接带有叶片的摆动杆的固定环;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的一端为连接环,另一端为清洗叶片,所述连接环和清洗叶片通过细杆连接;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支撑体上的固定环连接形成环环相扣。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卷制成的膜元件,增加了膜元件的自清洗效果,从而使得整个反渗透系统有了自清洗能力。个反渗透系统有了自清洗能力。个反渗透系统有了自清洗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膜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卷式膜元件由中心管、进水隔网、产水隔网及膜片等部分构成,卷式膜元件在服役过程中,会出现膜污染的情况,常见的膜污染有沉淀污染、微生物污染、胶体污染等。在膜污染的几种类型中,微生物污染是造成反渗透系统的水质变差、运行困难最严重的一种。同时,由于进水隔网的四边形结构的存在,微生物会附着其四个角上,更易造成污染物淤积从而影响膜片的过滤效果。对于污染严重的卷式膜元件,通常采取化学清洗的方法来消除污染,但频繁化学清洗,会影响卷式膜元件性能。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108176235A公开了一种新构型隔网,由相互交错的隔网丝构成网状结构,隔网丝为粗细过渡的圆柱结构,并保持一定的夹角,隔网流道呈现菱形结构;隔网丝交叉处利用节点小球支撑,节点小球与膜表面接触,隔网丝与膜表面不形成接触线,使隔网丝在流道中处于悬空状态。这种新构型隔网不仅可用于反渗透膜组件,而且也可用于纳滤、超滤、渗透汽化、气体分离等膜分离过程。新构型隔网还可有效减小膜过程的压降,降低操作过程中的能耗。
[0004]中国专利CN205627658U公开了一种卷式膜组件隔网结构,包括多条纵横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的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还包括多条弯曲折叠呈瓦楞状结构的第三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纵横交错连接形成交接点,各所述第三筋条其中一侧的弯折端分别对应与各交接点相连接,此卷式膜组件隔网结构中,摒弃传统扁平式菱形隔网或矩形隔网的结构形式,有第一筋条、第二筋条及第三筋条交织构成立体式隔网结构,其中,第三筋条弯曲折叠构成的三角区域形成周向进水流道,该周向进水流道加大了沿缠绕中心管方向的流道截面面积,使流道不易堵塞,也降低了水流方向的阻力,有效减少水流杂质沉积在膜内的情况。
[0005]现有技术通过支撑体、隔网丝的形状以及增加第三筋条弯曲折叠构成的三角区域,有利于增强流体的传质,降低浓差极化与膜污染。但现有技术的进水隔网仍然对四边形隔网的四个角无法起到有效的清洗效果,膜污染的问题仍然无法有效解决。
[0006]因此,改进进水隔网结构成为提高进水隔网性能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从结构上进行改进,从而实现自清洗的效果,特别是对隔网四个角的自清洗,避免角落微生物的附着。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的应用。
[0009]为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网丝和横向网丝,所述纵向网丝和横向网丝在交错处被支撑体支撑固定,并且仅由所述支撑体与上下膜面接触,所述支
撑体还设有用于连接带有叶片的摆动杆的固定环;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的一端为连接环,另一端为清洗叶片,所述连接环和清洗叶片通过细杆连接;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支撑体上的固定环连接形成环环相扣。
[00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纵向网丝和/或横向网丝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至少任一种,所述纵向网丝和横向网丝的夹角α为90
°
~150
°

[00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体的垂直高度为d1,所述纵向网丝和/或横向网丝截面的外接圆半径为r1,则d1和r1满足以下关系:5≤d1/r1≤9。
[001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纵向网丝和/或横向网丝与所述上下膜面之间的间距为d2,则d2和r1满足以下关系:80%≤d2/r1×
100%≤110%;优选地,所述进水隔网的厚度为34mil

80mil。
[001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体与所述上下膜面之间接触的形式选自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中的任一种。
[00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环起始于所述纵向网丝和/或横向网丝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一端,结束于所述纵向网丝和/或横向网丝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固定环半径为r2,则r2和d1满足以下关系:4≤d1/r2≤8;更优选地,所述固定环的内圈半径为r3,为与支撑体相连接的、同一侧的上下纵向网丝和横向网丝之间的间距的一半。
[001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一端的连接环的半径为r4,则r4和d1满足以下关系:4≤d1/r4≤8。
[001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中细杆的长度为L1,所述横向网丝和横向网丝围成的四边形沿水流方向对角线长度为L2,则L1和L2满足以下关系:2/3≤L1/L2≤3/4;优选地,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中清洗片的轴线处长度为L3,则d1和L3满足以下关系:2≤L3/d1≤6;更优选地,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中叶片的面积为s1,横向网丝和横向网丝围成的四边形面积为s2,则s1和s2满足以下关系:1%≤s1/s2×
10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清洗片的形状选自四边形、三角形、椭圆形、扇形或叶片状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001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横向网丝和横向网丝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相邻两根纵向网丝的间距为D,则d1与D满足以下关系:4≤D/d1≤10。
[001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前述的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在卷式膜组件或反渗透膜中的应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进水隔网的缺陷,带有清洗片的摆动杆在水流的驱动下,整体能够进行上下前后任意摆动,从而对隔网中易产生污染物堆积的角落进行清洗,有效避免了膜组件在服役过程中污染物在流道内聚集引起膜通量下降的问题,膜组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大幅度提高膜元件自清洗性能。
[0022]本专利技术的自清洗的进水隔网,通过对各部件尺寸和位置关系的优化设计,使得在进水水质不佳的情况下,减少系统清洗次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进水隔网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进水隔网单个网格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进水隔网单个网格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进水隔网单个网格的支撑体进行点接触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进水隔网单个网格的支撑体进行面接触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进水隔网单个网格的支撑体进行线接触示意图。
[0029]图中:101为纵向网丝、102横向网丝、103支撑体、104带有叶片的摆动杆,201上膜面、202下膜面、301固定环、401连接环、402细杆、403清洗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列出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网丝和横向网丝,所述纵向网丝和横向网丝在交错处被支撑体支撑固定,并且仅由所述支撑体与上下膜面接触,所述支撑体还设有用于连接带有叶片的摆动杆的固定环;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的一端为连接环,另一端为清洗叶片,所述连接环和清洗叶片通过细杆连接;所述带有叶片的摆动杆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支撑体上的固定环连接形成环环相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网丝和/或横向网丝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至少任一种,所述纵向网丝和横向网丝的夹角α为90
°
~150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垂直高度为d1,所述纵向网丝和/或横向网丝截面的外接圆半径为r1,则d1和r1满足以下关系:5≤d1/r1≤9。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网丝和/或横向网丝与所述上下膜面之间的间距为d2,则d2和r1满足以下关系:80%≤d2/r1×
100%≤110%;优选地,所述进水隔网的厚度为34mil

80mi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上下膜面之间接触的形式选自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中的任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洗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起始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国阎康康李宁孙家宽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