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梅专利>正文

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76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1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其包括:锅体,承装药液;出液部,设置于锅体外部侧面,并与锅体内部连通;锅盖,设置于锅体上部并且与锅体上部开口处配合,可拆卸;转轴,上端与所述锅盖底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扇叶,水平设置在锅体内部居中处,扇叶中心处与转轴下端转动连接;药斗,对称设置在扇叶外部,与扇叶外部固定连接;药斗盖头,与药斗上部开口处配合。本申请能够实现水受热上升驱动扇叶自动旋转,无需额外动力,并且杜绝了电机驱动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促进药材受热均匀的同时更加节约能源;自旋结构稳定,能够保证受热时自旋装置的旋转顺畅;药斗端面处形成湍流,有利于药材内有效成分的释放。有利于药材内有效成分的释放。有利于药材内有效成分的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


[0001]本申请涉及药物制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医疗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好评,中药调理也成为了现代人较为常用的养生方式,人们在运用中药调理的过程中也免不了煎煮中药。
[0003]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溶液浓度与溶质浓度逐渐达到平衡状态,会在药材表面形成一层厚气膜,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适当搅拌,可使药材上下受热均匀,既可促进药液浓度平衡,防止局部浓度过大,降低溶出效率,又可克服气膜的影响,促进有效成分的浸出,另可防止药物糊锅。
[0004]CN201020632538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搅拌的中药煎锅,由锅体、密封盖和出液嘴构成,在锅体的上口部设有密封盖,在锅体的内部设有内芯,在内芯的左侧壁中部设有出液嘴,出液嘴穿过锅体伸出到锅体的外侧,在出液嘴的底部的内芯侧壁上设有过滤网,在密封盖的中部设有自动搅拌装置。
[0005]该自动搅拌装置由微型减速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和电源导线构成,电源导线与微型减速电机连接,在密封盖的上端固定上微型减速电机,在微型减速电机的下端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穿过密封盖中心处的通孔伸入内芯的腔内,在搅拌轴上固定上搅拌叶片。
[0006]该中药煎锅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密封盖上设有自动搅拌装置,不仅可使中药受热均匀、而且节省了加热时间、节约了加热材料、同时避免了药液的浪费。
[0007]但是该中药煎锅也具有以下不足之处:搅拌叶片由微型减速电机驱动,电机动力依赖电源提供能量,长期使用耗费大量电力;并且该中药煎锅使用时与水长期接触,使用前后也要用清水冲洗,中药煎锅内的电路结构如果不慎与水接触会有发生电路短路,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搅拌装置耗费电力、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
[0009]本申请提供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包括煎锅本体和设置于分煎锅内部的自旋装置:所述煎锅本体包括:锅体,承装药液;出液部,设置于锅体外部侧面,并与锅体内部连通;锅盖,设置于锅体上部并且与锅体上部开口处配合,可拆卸。所述自旋装置包括:转轴,上端与所述锅盖底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扇叶,水平设置在锅体内部居中处,扇叶中心处与转轴下端转动连接;药斗,对称设置在扇叶外部,与扇叶外部固定连接;药斗盖头,与药斗
上部开口处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锅体为圆柱状,上部开口;还包括有一个传热底座,设置在锅体底部,所述传热底座为圆柱状,内部实心,质地为导热性较好的金属,直径小于锅体的外径并且大于所述药斗最外端的旋转半径,与锅体底部固定连接。
[0011]这样,传热底座底部直接接触热源,由于传热底座导热性较好,将热量均匀地分散在整个传热底座,使传热底座顶部与锅体内的水接触的部位热量均匀,由于传热底座的直径大于药斗最外端的旋转半径,即均热半径大于药斗最外端的旋转半径,可保证药斗处的水热量均匀,避免了热源热量集中使药斗内局部过热使药材受热不均的情况。并且,由于传热底座直径小于锅体的外径,可以在锅体中部形成均热上升区,靠近锅体边际处形成下降区,即中部均热区温度高于锅体边际处,形成从中部到边际的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促进自旋装置运转。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液部包括液位显示管和出液阀:液位显示管为一空心管,竖直设置在出液阀和锅体之间,上端开口,下端与锅体连通。
[0013]这样,由于液位显示管下端与锅体连通,形成U型管连通器。如果把连通器里的液体都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同一深度压强相同时才会静止,如果同一深度压强不同,液体会向低压的地方流动直到平衡。因此,压强使锅体内的液体进入液位显示管中,并与锅体内液体保持液位平衡,使用时可通过观察液位显示管来观察锅体内液体液位情况,能够清楚分辨锅体内水蒸发后的剩余量。防止水分蒸发过多使水位低于扇叶使自旋装置失去动力,停止旋转。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包括销轴和销子:销轴为圆柱状,下端设置有一销孔,上端与轴承内径固定连接;销子穿过销孔,固定连接该销孔,两端露出部等长。所述扇叶包括定位孔和叶片:定位孔开口处为十字形,与转轴下端配合,顺着销子往定位孔深处方向,以圆心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四分之一圆槽;叶片,以定位孔圆心为中心,对称设置在定位孔外径处,一端与定位孔倾斜着固定连接。
[0015]这样,扇叶的旋转使两个四分之一圆槽的端面始终抵接销子的两端,有效避免了旋转时销子滑出导致自旋装置发生解体的情况,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0016]进一步的,所述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
°

[0017]这样,若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25
°
,则对扇叶造成的水平推力使转速过快,叶片上方反而受到来自液体的阻力,阻碍旋转;若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25
°
,对扇叶造成的水平推力不够大,扇叶无法旋转。
[0018]进一步的,所述叶片的数量为12个。
[0019]这样,液体通过叶片改变流动方向,呈发散状流出,有利于提高搅拌效果。数量若少于12个则发散效果不理想,数量若多于12个则整体重量过大,不利于自动旋转。
[0020]进一步的,所述药斗包括:第一弧面,与叶片的远离定位孔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弧面,设置在面向旋转方向的一侧;第三弧面,与第一弧面相对;药斗端面,设置在背向旋转方向的一侧;药斗底面,设置在药斗底部,与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药斗端面配合;药斗盖头,与药斗上部配合;所述药斗的旋转方向与扇叶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弧面对应的圆角半径与扇叶最大半径一致,圆角弧度为70
°
,第一弧面与叶片的远离定位孔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面形状与第一弧面一致,第二弧面的一端与第一弧面固定连接,且夹角呈
45
°
;所述第三弧面对应的圆角半径与扇叶最大半径一致,圆角弧度为20
°
,一端与第二弧面固定连接;所述药斗端面为一矩形平面,固定连接第一弧面和第三弧面;所述药斗底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药斗端面所围成的形状一致,并与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药斗端面形成一上部开口的容器,即药斗;所述药斗盖头形状与药斗底面一致,与药斗上部通过卡扣连接。
[0021]这样,第二弧面与第一弧面夹角45
°
,有利于第二弧面与第三弧面组合成流线型,液体在流线型表面形成层流,保证了药斗受到较小的阻力,有利于自动旋转。而液体流经药斗端面处,出现较大的起伏,形成许多小漩涡,在药斗端面处聚集成湍流,有利于将药斗内部药材析出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打破溶液浓度与溶质浓度的平衡状态,促进有效成本的持续释放。
[0022]进一步的,还包括:药斗连接件,为一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煎锅本体和设置于分煎锅内部的自旋装置:所述煎锅本体包括:锅体(11),承装药液;出液部(12),设置于锅体(11)外部侧面,并与锅体(11)内部连通;锅盖(13),设置于锅体(11)上部并且与锅体(11)上部开口处配合,可拆卸;所述自旋装置包括:转轴(22),上端与所述锅盖(13)底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扇叶(21),水平设置在锅体(11)内部居中处,扇叶(21)中心处与转轴(22)下端转动连接;药斗(23),对称设置在扇叶(21)外部,与扇叶(21)外部固定连接;药斗盖头(236),与药斗(23)上部开口处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21)包括定位孔(211)和叶片(212):定位孔(211)开口处与转轴(22)下端配合,往定位孔(211)深处方向,以圆心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四分之一圆槽(2111);叶片(212),以定位孔(211)圆心为中心,对称设置在定位孔(211)外径处,一端与定位孔(211)倾斜着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12)的数量为12个,所述叶片(2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旋式中药分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斗(23)包括:第一弧面(231),与叶片的远离定位孔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弧面(232),设置在面向旋转方向的一侧;第三弧面(233),与第一弧面(231)相对;药斗端面(234),设置在背向旋转方向的一侧;药斗底面(235),设置在药斗(23)底部,与第一弧面(231)、第二弧面(232)、第三弧面(233)和药斗端面(234)配合;药斗盖头(236),与药斗(23)上部配合;所述药斗(23)的旋转方向与扇叶(21)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弧面(231)对应的圆角半径与扇叶(21)最大半径一致,圆角弧度为70
°
,第一弧面(231)与叶片(212)的远离定位孔(21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面(232)形状与第一弧面(231)一致,第二弧面(232)的一端与第一弧面(231)固定连接,且夹角呈45
°
;所述第三弧面(233)对应的圆角半径与扇叶(21)最大半径一致,圆角弧度为20
°
,一端与第二弧面(232)固定连接;所述药斗端面(234)为一矩形平面,固定连接第一弧面(231)和第三弧面(233);所述药斗底面(235)形状与所述第一弧面(231)、第二弧面(232)、第三弧面(233)和药斗端面(234)所围成的形状一致,并与第一弧面(231)、第二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梅
申请(专利权)人:李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