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并联直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153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并联直流系统,包括:多个送端换流器和多个受端换流器和直流耗能装置;对于送端换流器和受端换流器构成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一组直流耗能装置两端分别通过开关与不同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的直流侧正、负极极线相连,实现对称单极多回并联直流系统的直流耗能装置的共用;对于两个送端换流器和两个受端换流器构成的双极并联直流系统,多回双极并联直流系统的正极线和中性线间共用一组直流耗能装置,所述的多回双极并联直流系统的负极线和中性线间共用另一组直流耗能装置,实现双极多回并联直流系统共用两组直流耗能装置。通过共用直流耗能装置,减少直流耗能装置的组数,能够显著降低设备成本和占地。备成本和占地。备成本和占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并联直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柔性直流输电
,尤其涉及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并联直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高压直流输电送出工程中,直流耗能装置是至关重要的设备。直流耗能装置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通过直流输送的应用场景,如果送端为风电场等新能源,当受端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由于受端输送功率受限,能量将累积在直流侧,造成直流电压升高,危害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于海上风电工程,为了降低对海上换流站平台的体积和重量要求,一般将直流耗能装置设置在受端陆上换流站。
[0003]海上风电采用直流输电送出的现有工程均为两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随着对深远海风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风电输电容量增大造成换流站平台增大建造困难,风电资源分散造成海上侧风能难以汇聚至单点进行传送,可采用多回直流送出方式,当多回直流的直流侧电压一致,可采用多回直流并联运行方式,提高可靠性。
[0004]现有技术中多回直流并联系统中需要在每个受端换流器的直流侧出口都装设一组直流耗能装置,需要的造价高,占地大,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并联直流系统,通过受端直流侧共用直流耗能装置,能够显著降低设备成本和造价。
[000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包括:第一送端换流器、第二送端换流器、第一受端换流器、第二受端换流器和直流耗能装置;
[0007]所述第一送端换流器的正极通过第一正极极线与所述第一受端换流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送端换流器的负极通过第一负极极线与所述第一受端换流器的负极连接;
[0008]所述第二送端换流器的正极通过第二正极极线与所述第二受端换流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送端换流器的负极通过第二负极极线与所述第二受端换流器的负极连接;
[0009]所述第一正极极线通过第一正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极线通过第一负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0010]所述第二正极极线通过第二正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极极线通过第二负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直流耗能装置中功率模块的数量
[0012]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额定电流其中,U
dc
是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的额定极间直流电压,U
dcSM
是功率模块的额定直流电压,P1是所述第一回对称单极直流系统的有功输送功率,P2是所述第二回对称单极直流系统的有功输送功率。
[0013]进一步地,所述直流耗能装置采用集中式耗能电阻时,集中式耗能电阻数量为1,所述集中式耗能电阻的阻值为
[0014]所述集中式耗能电阻的能量E=t
×
(P1+P2);其中,α
Ud
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直流电压动作定值,t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时长。
[0015]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直流耗能装置采用分布式耗能电阻时,分布式耗能电阻数量等于功率模块的数量,分布式耗能电阻的阻值为
[0016]分布式耗能电阻的能量其中,α
Ud
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直流电压动作定值,t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时长,j=1,

,x。
[0017]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m个送端换流器、m个受端换流器以及直流耗能装置;
[0018]第k个送端换流器的正极通过第k正极极线与第k个受端换流器的正极连接;第k个送端换流器的负极通过第k负极极线与第k个受端换流器的负极连接;
[0019]第k正极极线通过第k正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第k负极极线通过第k负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其中,m>0,k=1,

,m。
[0020]优选地,所述直流耗能装置中功率模块的数量
[0021]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额定电流其中,U
dc
是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的额定极间直流电压,U
dcSM
是所述功率模块的额定直流电压,P
k
是第k回对称单极直流系统的有功输送功率。
[0022]进一步地,所述直流耗能装置采用集中式耗能电阻时,集中式耗能电阻数量为1,所述集中式耗能电阻的阻值为
[0023]所述集中式耗能电阻的能量其中,α
Ud
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直流电压动作定值,t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时长。
[0024]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直流耗能装置采用分布式耗能电阻时,分布式耗能电阻数量等于功率模块的数量,分布式耗能电阻的阻值为
[0025]分布式耗能电阻的能量其中,α
Ud
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直流电压动作定值,t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时长,j=1,

,x。
[0026]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双极并联直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送端换流器、第二送端换流器、第三送端换流器、第四送端换流器、第一受端换流器、第二受端换流器、第三受端换流器、第四受端换流器、第一直流耗能装置和第二直流耗
能装置;
[0027]所述第一送端换流器的高压侧通过第一正极极线与所述第一受端换流器的高压侧连接;所述第一送端换流器的低压侧通过第一中性线与所述第二受端换流器的低压侧连接;所述第一送端换流器的低压侧与所述第二送端换流器的低压侧连接;所述第一受端换流器的低压侧与所述第二受端换流器的低压侧连接;所述第二送端换流器的高压侧通过第一负极极线与所述第二受端换流器的高压侧连接;
[0028]所述第三送端换流器的高压侧通过第二正极极线与所述第三受端换流器的高压侧连接;所述第三送端换流器的低压侧通过第二中性线与所述第三受端换流器的低压侧连接;所述第三送端换流器的低压侧与所述第四送端换流器的低压侧连接;所述第三受端换流器的低压侧与所述第四受端换流器的低压侧连接;所述第四送端换流器的高压侧通过第二负极极线与所述第四受端换流器的高压侧连接;
[0029]所述第一正极极线通过第一正极开关与所述第一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正极极线通过第二正极开关与所述第一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
[0030]所述第一中性线通过第一中性开关与所述第一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中性线通过第二中性开关与所述第一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0031]所述第一中性线通过第三中性开关与所述第二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中性线通过第四中性开关与所述第二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
[0032]所述第一负极极线通过第一负极开关与所述第二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负极极线通过第二负极开关与所述第二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送端换流器、第二送端换流器、第一受端换流器、第二受端换流器和直流耗能装置;所述第一送端换流器的正极通过第一正极极线与所述第一受端换流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送端换流器的负极通过第一负极极线与所述第一受端换流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送端换流器的正极通过第二正极极线与所述第二受端换流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送端换流器的负极通过第二负极极线与所述第二受端换流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正极极线通过第一正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极线通过第一负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正极极线通过第二正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负极极线通过第二负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中功率模块的数量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额定电流其中,U
dc
是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的额定极间直流电压,U
dcSM
是功率模块的额定直流电压,P1是第一回直流系统的额定有功输送功率,P2是第二回直流系统的额定有功输送功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采用集中式耗能电阻时,集中式耗能电阻数量为1,所述集中式耗能电阻的阻值为所述集中式耗能电阻的能量E=t
×
(P1+P2);其中,α
Ud
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直流电压动作定值,t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时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采用分布式耗能电阻时,分布式耗能电阻数量等于功率模块的数量,分布式耗能电阻的阻值为分布式耗能电阻的能量其中,α
Ud
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直流电压动作定值,t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时长,j=1,

,x。5.一种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m个送端换流器、m个受端换流器以及直流耗能装置;第k个送端换流器的正极通过第k正极极线与第k个受端换流器的正极连接;第k个送端换流器的负极通过第k负极极线与第k个受端换流器的负极连接;第k正极极线通过第k正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一端连接,第k负极极线通过第k负极开关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其中,m>0,k=1,

,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耗能装置中功率模块的数量所述直流耗能装置的额定电流其中,U
dc
是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的额定极间直流电压,U
dcSM
是所述功率模块的额定直流电压,P
k
是第k回对称单极直流系统的额定有功输送功率。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采用集中式耗能电阻时,集中式耗能电阻数量为1,所述集中式耗能电阻的阻值为所述集中式耗能电阻的能量其中,α
Ud
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直流电压动作定值,t是所述直流耗能装置投入工作的时长。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用直流耗能装置的对称单极并联直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耗能装置采用分布式耗能电阻时,分布式耗能电阻数量等于功率模块的数量,分布式耗能电阻的阻值为分布式耗能电阻的能量其中,α
Ud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玲卢毓欣赵晓斌陈帆辛清明邹常跃雷翔胜许树楷赵永发苏计棒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