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141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耐冲击性良好且在冲击时产生的碎片更小的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层叠体。一种层叠体,其中,所述层叠体依次包含第一丙烯酸类树脂层、热塑性树脂层和第二丙烯酸类树脂层,上述第一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厚度T1与上述第二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厚度T2之比[T1:T2]在1:1.9~1:29的范围内,上述第二丙烯酸类树脂层由维卡软化温度为115℃以上且145℃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烯酸类树脂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体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体、特别是透明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铁路车辆等车辆等具有玻璃窗材料。另一方面,特别是对于车辆等而言,强烈要求以改善燃油经济性为目的的轻量化。因此,尝试开发以比重比玻璃小的树脂作为基材的车辆用窗材料。
[0003]例如,对于车辆用窗材料而言,在实际使用环境中保持透明性、并且还具备耐冲击性等物理强度成为重要的课题。但是,树脂制窗材料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通常,当使用透明性高的树脂时,具有例如耐冲击性等性能与玻璃窗材料相比不足的倾向。
[0004]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

20140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树脂组合物,其通过使在表面具有羟基且其一部分进行了疏水化处理的氧化物(B)分散在具有能够与羟基氢键键合的官能团的不饱和单体(a)和能够与该不饱和单体(a)共聚的其它单体(b)的共聚物(A)中而得到(权利要求1)。其中,作为上述不饱和单体(a),记载了具有能够与硅醇基氢键键合的官能团的不饱和单体,作为上述氧化物(B),记载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层叠体,其中,所述层叠体依次包含第一丙烯酸类树脂层、热塑性树脂层和第二丙烯酸类树脂层,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厚度T1与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厚度T2之比[T1:T2]在1:1.9~1:29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树脂层由维卡软化温度为115℃以上且145℃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维卡软化温度为115℃以上且145℃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为包含具有五元环或六元环的环结构的环结构单元(a1)和除所述环结构单元以外的单体单元(a2)的共聚物(A)。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具有五元环或六元环的环结构的环结构单元(a1)为选自由戊二酸酐结构单元、马来酸酐结构单元、马来酰亚胺结构单元、戊二酰亚胺结构单元和内酯结构单元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层含有71%以上的在脉冲NMR测定中的自旋

自旋弛豫时间T
2H
为0.03ms以上的成分。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层叠体还包含第三丙烯酸类树脂层,并且所述第三丙烯酸类树脂层存在于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树脂层与所述热塑性树脂层之间。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树脂层由维卡软化温度为115℃以上且145℃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构成。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厚度T1相对于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厚度T2与所述第三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厚度T3之和之比[T1:(T2+T3)]在T1:(T2+T3)=1:2~1:30的范围内。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构成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的热塑性树脂含有选自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隅田将一小西翔太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