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薄膜、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和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39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20
一种聚丙烯薄膜,其双折射值Δnyz与双折射值Δnxz之差[(Δnyz)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丙烯薄膜、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和薄膜电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薄膜、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和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薄膜具有高的耐电压性、低的介电损耗特性等优异的电特性,且具有高的耐湿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作为高电压电容器、各种开关电源、滤波器用电容器(例如转换器、逆变器等)、平滑用电容器等中使用的薄膜而利用。
[0003]近年来,进一步要求电容器的小型化和高容量化。为了不改变电容器的体积的情况下改善静电电容,优选减薄作为电介质的薄膜。因此,寻求厚度更薄的薄膜。
[0004]以往,作为电容器用的聚丙烯薄膜,公开了专利文献1~4。
[0005]专利文献1中,有:薄膜的光学的取向测定中的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1.47以上且1.50以下的电容器用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的记载(例如参照权利要求1)。
[0006]专利文献2中,有:在105℃下进行了200小时处理后的、由光学双折射测定求出的相对于厚度方向的双折射值ΔNyz和ΔNxz的值而算出的面取向系数ΔPa(其中,ΔPa=(ΔNyz+ΔNxz)/2)为0.013以上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的记载(例如参照权利要求1)。
[0007]专利文献3中,有:长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20MPa~250MPa、且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250MPa~400MPa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的记载(例如参照权利要求1)。
[0008]专利文献4中,有:TD方向的拉伸模量与MD方向的拉伸模量的比率M
TD
/M
MD
为0.85以上且1.8以下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的记载(例如参照权利要求3)。另外,有如下记载:关于双折射值ΔNxy的下限值,优选0.009以上,关于上限值,优选0.014以下(段落[0041])。另外,有如下记载:关于双折射值ΔNxz的下限值,优选0.015以上,关于上限值,优选0.023以下(段落[0042])。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254868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56404号
[0013]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5472461号
[0014]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8/12430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6]以往,存在在聚丙烯薄膜上形成金属层的蒸镀工序中,金属层的厚度变得不均匀、会产生浓淡的问题。另外,近年来,迫切期望开发出与以往相比能更均匀地形成金属层的厚度的薄的聚丙烯薄膜。然而,使用专利文献1~5的聚丙烯薄膜的情况下,无法得到金属层的厚度高精度且均匀地得到控制的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
[001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高精度且能以均匀的厚度形成金属层的聚丙烯薄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该聚丙烯薄膜的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和具有该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的薄膜电容器。
[001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9]本专利技术人等对金属层的厚度变得不均匀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查明了,对于薄的聚丙烯薄膜,在聚丙烯薄膜上形成金属层的蒸镀工序中,将聚丙烯薄膜从薄膜卷卷出时,对薄膜的MD方向(流动方向)施加张力,因泊松收缩导致聚丙烯薄膜沿TD方向(宽度方向)收缩,其结果,在薄膜中产生褶皱。而且查明了,如果产生褶皱,则金属的蒸镀变得不均匀,金属层的厚度变得不均匀,会产生浓淡。
[0020]进而,本专利技术人等对在聚丙烯薄膜上形成金属层的蒸镀工序中使金属层的厚度成为均匀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如果形成不依赖于温度而在任意温度下均具有各向同性且机械特性优异的构成,则可以抑制在形成金属层时在薄膜中产生褶皱,可以使金属层的厚度为均匀,至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1]即,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薄膜的特征在于,
[0022]双折射值Δnyz与双折射值Δnxz之差[(Δnyz)

(Δnxz)]为0.009以下,
[0023]TD方向的25℃下的拉伸模量TD与MD方向的25℃下的拉伸模量MD之比[(拉伸模量TD)/(拉伸模量MD)]为1.20以下,
[0024]前述拉伸模量MD为3.1GPa以上,
[0025]厚度为0.8μm以上且5μm以下。
[0026](其中,前述双折射值Δnxz为将聚丙烯薄膜的MD方向设为x轴、TD方向设为y轴、厚度方向设为z轴时,从x轴方向的三维折射率中减去z轴方向的三维折射率而得到的值,前述双折射值Δnyz为从y轴方向的三维折射率中减去z轴方向的三维折射率而得到的值。)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薄膜,差[(Δnyz)

(Δnxz)]为0.009以下,因此,在分子取向的观点上,相对于面内方向具有各向同性。需要说明的是,分子取向具有各向同性是指,不依赖于温度而在任意温度下均具有各向同性。
[0028]另外,比[(拉伸模量TD)/(拉伸模量MD)]为1.20以下,且拉伸模量MD为3.1GPa以上,因此,机械特性相对于面内方向具有各向同性,且机械特性相对于面内的任意方向均优异。
[0029]即,拉伸模量MD较大、为3.1GPa以上,因此,可以减少泊松收缩所导致的TD方向的收缩,拉伸模量TD与拉伸模量MD也为同等程度,较大,因此,聚丙烯薄膜即使沿MD方向被拉伸,可以减小与其联动的TD方向的收缩。
[0030]如此,无温度依赖性、机械特性在任意温度下均具有各向同性,因此,在聚丙烯薄膜上形成金属层的蒸镀工序中,可以抑制在聚丙烯薄膜中产生褶皱,可以使金属层的厚度更加均匀。
[0031]另外,厚度为5μm以下,因此,可以增大形成电容器元件时的每单位体积的静电电容,可以适合作为电容器用使用。另外,厚度为0.8μm以上,因此,在薄膜的制膜稳定性的观点上,优异。
[0032]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1中,关于聚丙烯薄膜的折射率Nx、折射率Ny没有记载,关于双折射值Δnyz与双折射值Δnxz之差[(Δnyz)

(Δnxz)]尚不清楚。
[0033]此处,专利文献1中,对坯料片进行拉伸处理制作聚丙烯薄膜,但拉伸处理进行依次双轴拉伸。
[0034]然而,依次双轴拉伸中,无法得到无温度依赖性的方式中有各向同性且具有高面积拉伸倍率的聚丙烯薄膜、即、无温度依赖性的方式中有各向同性且薄的聚丙烯薄膜。依次双轴拉伸中,如果为约45倍以下的低面积拉伸倍率,则拉伸时薄膜不会断裂,能制造具有各向同性的聚丙烯薄膜。然而,依次双轴拉伸中,形成46倍以上的高面积拉伸倍率的情况下,无法制造具有各向同性的聚丙烯薄膜。通常,依次双轴拉伸的情况下,首先,沿MD方向进行拉伸,然后,沿TD方向进行拉伸,但形成高面积拉伸倍率的情况下,如果增大MD方向的拉伸倍率,则TD方向拉伸时薄膜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双折射值Δnyz与双折射值Δnxz之差[(Δnyz)

(Δnxz)]为0.009以下,TD方向的25℃下的拉伸模量TD与MD方向的25℃下的拉伸模量MD之比[(拉伸模量TD)/(拉伸模量MD)]为1.20以下,所述拉伸模量MD为3.1GPa以上,厚度为0.8μm以上且5μm以下,其中,所述双折射值Δnxz为将聚丙烯薄膜的MD方向设为x轴、TD方向设为y轴、厚度方向设为z轴时,从x轴方向的三维折射率中减去z轴方向的三维折射率而得到的值,所述双折射值Δnyz为从y轴方向的三维折射率中减去z轴方向的三维折射率而得到的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面,所述面为在使用光干涉式非接触表面形状测定装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末葭道子富永刚史石渡忠和奥山佳宗
申请(专利权)人: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