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度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119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度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连接室内与室外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内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若干调节空间,各个调节空间内均设置有温度调节组件,温度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调节空间上部的空调单元和设置在连接通道主体结构内的加热单元,加热单元和空调单元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还连接设置有监测装置。通过对调节系统的分区设置,使各单元组成的空间内形成温度梯度,达到舒适过渡的目的;通过对主体结构加热,以牺牲很少的热量为代价,保证结构表面不结露,特别是地面位置进行防结露设计后,可以避免因湿滑导致的乘客摔伤现象,同时避免了对设备、管线、支吊架的锈蚀。支吊架的锈蚀。支吊架的锈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度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风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度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沿海到内陆纵深长,各地区气候差异大,对于夏季室外空气相对湿度高的城市,夏季某些时段在地铁车站出入口、铁路车站与室外直通的进出站通道、地下车库等建筑的结构内表面易发生结露现象,结构内表面结露给日常运营带来严重危害,当结露现象较轻时结构表面将形成水膜,导致结构表面潮湿发霉,影响空气品质,同时地面湿滑,工作人员及乘客易滑道摔伤形成安全隐患;当结露现象严重时发生持续结露,冷凝水不断滴落,导致电气设备短路,无法正常运转,加大运营维护人员触电的风险,同时潮湿环境易导致设备、管道、支吊架锈蚀加速,影响寿命并存在安全隐患。
[0003]从根本上解决结构表面结露问题,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对空气进行除湿处理,使其露点温度低于结构表面温度,但由于以上结露区域与室外直接相通,自然风、站台屏蔽门漏风等因素导致始终存在室外空气侵入现象,无法隔断与外界联系,即使采用空气幕、除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连接室内与室外的连接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内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若干调节空间,各个所述调节空间内均设置有温度调节组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调节空间上部的空调单元和设置在连接通道主体结构内的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空调单元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连接设置有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室外温湿度传感器、通道温湿度传感器和主体结构温度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外,用于监测室外温湿度数据,所述通道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空调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在连接通道内,用于监测室内环境温湿度以及主体结构表面温度,所述主体结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通道的主体结构内,用于监测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线缆,在所述连接通道主体结构上依次设置有防潮层、金属网层、找平层和装饰面层,所述加热线缆盘绕敷设在所述金属网层与所述找平层之间,在所述加热线缆之间的空隙中设置填充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单元为风机盘管或者分体多联式空调机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与所述连接通道主体结构顶部连接的吊顶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表面防结露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线缆一同敷设在所述金属网层与所述找平层之间在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艳玲张春雷武世强江崇旭孙超杨立新索晓明马振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