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坝隔音消能层多孔海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879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8
一种水坝隔音消能层多孔海绵机构,它涉及水坝隔音技术领域,所述坝体为弧形,所述坝体上设置有水流导向轨道,所述水流导向轨道的顶部设置有隔音消能层,所述隔音消能层与坝体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消能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夹层,所述隔音消能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外夹层,所述第一外夹层与第二外夹层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消能层的内部设置有内夹层,所述第一外夹层与第二外夹层的中部通过内夹层连接,它可将水流噪声隔离在隔音消能层的内部,解决噪声干扰居民的问题,另外,水草丛也具有一定的隔音、美化效果,可为河道中的鱼类提供栖息场所,并可帮助河鱼向坝上方游泳,有助于达到河流生物多样性,整体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推广价值。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坝隔音消能层多孔海绵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坝隔音
,具体涉及一种水坝隔音消能层多孔海绵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要求的日益提升,噪音是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对坝后做一定的消音处理,使其所产生的噪音不足以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睡眠。
[0003]传统的挑流消能过程,将下泄水流挑向空中,水流落入下游河道中,水流下泄的全过程中,下泄水流与溢洪道表面、周围空气相互摩擦,并且强烈冲刷下游河道,使得其能量被充分耗散,以到消能效果,此过程噪声较大,但并未考虑消除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水坝隔音消能层多孔海绵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它可将水流噪声隔离在隔音消能层的内部,解决噪声干扰居民的问题,另外,水草丛也具有一定的隔音、美化效果,可为河道中的鱼类提供栖息场所,并可帮助河鱼向坝上方游泳,有助于达到河流生物多样性,整体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由坝体1、水流导向轨道2、隔音消能层21组成,隔音消能层21包含第一外夹层3、第一多孔海绵4、第二外夹层5、第二多孔海绵6、内夹层7、水草丛8,所述坝体1为弧形,所述坝体1上设置有水流导向轨道2,所述水流导向轨道2的顶部设置有隔音消能层21,所述隔音消能层21与坝体1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消能层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夹层3,所述隔音消能层2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外夹层5,所述第一外夹层3与第二外夹层5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消能层21的内部设置有内夹层7,所述第一外夹层3与第二外夹层5的中部通过内夹层7连接,所述第一外夹层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多孔海绵4,所述第二外夹层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多孔海绵6,所述第二外夹层5的顶部设置有水草丛8。
[0006]所述第一多孔海绵4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凹槽9。
[0007]所述第一外夹层3为弧形。
[0008]所述第一多孔海绵4与第二多孔海绵6上均设置有圆孔10。
[000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利用中小型水坝弧形坝体1以及隔音消能层21将其下泄水流包围其中,再通过隔音消能层21将声音隔绝在内部,在第一外夹层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多孔海绵4,第二外夹层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多孔海绵6,内夹层7采用空心处理,即为空气,隔音消能层21下部的水流噪声传播到第一外夹层3处时,由于第一多孔海绵4具有消音作用,减弱噪声,噪声进入内夹层7前的交界面处会被削弱,噪声进入内夹层7并第二次穿越交界面时,再次被削弱,内外夹层处理可多次消减水流噪声传播过程,起到消音作用,水草丛8
具有美化、有消音效果,又可作为鱼类的栖息地和向坝上方游泳的跳板。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可将水流噪声隔离在隔音消能层的内部,解决噪声干扰居民的问题,另外,水草丛也具有一定的隔音、美化效果,可为河道中的鱼类提供栖息场所,并可帮助河鱼向坝上方游泳,有助于达到河流生物多样性,整体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隔音消能层21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坝体1、水流导向轨道2、隔音消能层21、第一外夹层3、第一多孔海绵4、第二外夹层5、第二多孔海绵6、内夹层7、水草丛8、弧形凹槽9、圆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看图1

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坝体1、水流导向轨道2、隔音消能层21组成,隔音消能层21包含第一外夹层3、第一多孔海绵4、第二外夹层5、第二多孔海绵6、内夹层7、水草丛8,所述坝体1为弧形,所述坝体1上设置有水流导向轨道2,所述水流导向轨道2的顶部设置有隔音消能层21,所述隔音消能层21与坝体1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消能层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夹层3,所述隔音消能层2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外夹层5,所述第一外夹层3与第二外夹层5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消能层21的内部设置有内夹层7,内夹层7采用空心处理,即为空气,所述第一外夹层3与第二外夹层5的中部通过内夹层7连接,所述第一外夹层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多孔海绵4,所述第二外夹层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多孔海绵6,由于第一多孔海绵4具有消音作用,减弱噪声,噪声进入内夹层7前的交界面处会被削弱,噪声进入内夹层7并第二次穿越交界面时,再次被削弱,内外夹层处理可多次消减水流噪声传播过程,起到消音作用,所述第二外夹层5的顶部设置有水草丛8,水草丛8具有美化、有消音效果,又可作为鱼类的栖息地和向坝上方游泳的跳板。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多孔海绵4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凹槽9,弧形凹槽9具有一定的消能效果。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夹层3为弧形。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多孔海绵4与第二多孔海绵6上均设置有圆孔10,圆孔10有利于消音与消能。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利用中小型水坝弧形坝体1以及隔音消能层21将其下泄水流包围其中,再通过隔音消能层21将声音隔绝在内部,在第一外夹层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多孔海绵4,第二外夹层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多孔海绵6,内夹层7采用空心处理,即为空气,隔音消能层21下部的水流噪声传播到第一外夹层3处时,由于第一多孔海绵4具有消音作用,减弱噪声,噪声进入内夹层7前的交界面处会被削弱,噪声进入内夹层7并第二次穿越交
界面时,再次被削弱,内外夹层处理可多次消减水流噪声传播过程,起到消音作用,水草丛8具有美化、有消音效果,又可作为鱼类的栖息地和向坝上方游泳的跳板。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可将水流噪声隔离在隔音消能层的内部,解决噪声干扰居民的问题,另外,水草丛也具有一定的隔音、美化效果,可为河道中的鱼类提供栖息场所,并可帮助河鱼向坝上方游泳,有助于达到河流生物多样性,整体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0021]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坝隔音消能层多孔海绵机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坝体(1)、水流导向轨道(2)、隔音消能层(21)组成,隔音消能层(21)包含第一外夹层(3)、第一多孔海绵(4)、第二外夹层(5)、第二多孔海绵(6)、内夹层(7)、水草丛(8),所述坝体(1)为弧形,所述坝体(1)上设置有水流导向轨道(2),所述水流导向轨道(2)的顶部设置有隔音消能层(21),所述隔音消能层(21)与坝体(1)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消能层(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夹层(3),所述隔音消能层(2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外夹层(5),所述第一外夹层(3)与第二外夹层(5)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消能层(21)的内部设置有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建强李凤滨张瑞芬林立山陈永福吴乐海赵楠范训瑞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