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光平专利>正文

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085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涉及供热制冷系统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的调温设备机组流量不一致、能效比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系统运行稳定、流量分配均衡的调温系统。该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包括主机、循环水泵、循环管路和供热末端,所述主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主机能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供热制冷末端相连;所述循环管路包括与所述主机数量相同的分供水管和分回水管,任一所述主机均与一所述分供水管和一所述分回水管相连且与任一所述主机相连通的所述分供水管和所述分回水管的长度之和均相同。分供水管和所述分回水管的长度之和均相同。分供水管和所述分回水管的长度之和均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制冷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清洁供暖不断推广,清洁供暖主机设备逐渐取代原有燃煤锅炉,与之相对应的设备安装技术方案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安装方式是通过管路直接连接主机和供热末端,此时如果主机的数量大于一,则会导致不同的管路处因压力不一而导致流入不同主机的流量不一致,进而降低系统运行的能效比,甚至还会导致机组出现排气温度过高、水流故障等问题,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000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供暖、制冷调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调温设备因机组流量不一致导致的能效比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包括主机、循环水泵、循环管路和供热末端,所述主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主机能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供热末端相连;
[0007]所述循环管路包括与所述主机数量相同的分供水管和分回水管,任一所述主机均与一所述分供水管和一所述分回水管相连且与任一所述主机相连通的所述分供水管和所述分回水管的长度之和均相同。
[0008]由于与任一主机相连的分供水管和分回水管的长度和相同,因此可以保证经过每一并联环路的管长基本相等,流经循环管路的导热介质在流入不同的主机处时所受到的阻力损失接近相同,从而确保流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时不同的主机之间的流量分配均衡使系统运行更稳定,同时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管路中存在的系统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管路还包括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所述主供水管与所有的所述分供水管相连通,所述主回水管与所有的所述分回水管相连通;
[0011]所述主供水管一端通过所述分供水管与位于首端的所述主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供热末端相连;所述主回水管一端通过所述分回水管与位于末端的所述主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供热末端相连。
[0012]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实现供热/冷流体的先供后回,即经主供水管流动至主机处的水分别依次流入不同的主机内,经分供水管流入第一个机组的回水暂不流入主回水
管,而是继续流动并与下一级分回水管相连,依次类推,最后与位于最末端的分回水管相连并最终汇入主回水管上。在这一结构中,系统各环路消耗的沿程阻力基本相同,每组主机的水流量也保持相同。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供水管与所述主回水管之间通过旁通管相连,所述旁通管上安装有阀门。
[0014]该旁通管结构有助于初期系统无负荷水路调试,帮助排除水路故障,实现系统清洗,更易于排查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回水管上还安装有补液装置。
[0016]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水的热胀冷缩会导致循环管道内压力不断变化,通过该补液装置可以帮助调整管道内压力,维持管道内压力恒定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液装置包括储液箱和补液泵,所述补液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补液泵一用一备。
[0018]当管道内压力偏低时,通过该补液泵可以将储液箱内储存的流体导入循环管道内以维持其压力恒定。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液装置上还安装有一连通所述主供水管和所述储液箱的泄压管路,所述泄压管路上设置有泄压阀。
[0020]管道有运行最高安全压力值,当超过该值时会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该泄压阀可以帮助将管道内的压力释放到储液箱内。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液装置上还安装有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补液泵电连接并控制所述补液泵的开启和关闭。
[0022]该控制器可以帮助实现补液装置的自动运行,使补液流程自动化。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热末端包括风机、散热器和地暖中的至少一种。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任一所述分供水管和所述分回水管上均安装有至少一个阀门。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水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有的所述循环水泵并连设置在所述主供水管或所述主回水管上。
[0026]循环水泵一用一备,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00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该系统通过改进循环管道的具体连接结构实现多主机之间同程式供流,此时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流入循环管路内的水流能够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压力,同时也能够保证流经不同的主机之间的液流流量基本一致,以减少设备故障,同时提高该系统运行时的能效比。另外,连接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的旁通管有助于初期系统无负荷水路调试,帮助排除水路故障;补液装置上的泄压阀和控制器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系统自动补液,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技术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中的补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主机;2、循环水泵;3、循环管路;31、分供水管;32、分回水管;33、主供水管;34、主回水管;4、供热末端;41、风机;42、散热器;43、地暖;5、旁通管;6、补液装置;61、储液箱;62、补液泵;63、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循环水泵(2)、循环管路(3)和供热末端(4),所述主机(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主机(1)能在循环水泵(2)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循环管路(3)与所述供热末端(4)相连;所述循环管路(3)包括与所述主机(1)数量相同的分供水管(31)和分回水管(32),任一所述主机(1)均与一所述分供水管(31)和一所述分回水管(32)相连且与任一所述主机(1)相连通的所述分供水管(31)和所述分回水管(32)的长度之和均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3)还包括主供水管(33)和主回水管(34),所述主供水管(33)与所有的所述分供水管(31)相连通,所述主回水管(34)与所有的所述分回水管(32)相连通;所述主供水管(33)一端通过所述分供水管(31)与位于首端的所述主机(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供热末端(4)相连;所述主回水管(34)一端通过所述分回水管(32)与位于末端的所述主机(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供热末端(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采暖、制冷管路安装同程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水管(33)与所述主回水管(34)之间通过旁通管(5)相连,所述旁通管(5)上安装有阀门。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光平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白光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