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新型吸痰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66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新型吸痰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包括吸痰管头部和管道部分,所述吸痰管头部与管道部分后端连通,所述管道部分前端为气道进入管,在管道部分侧面设有口腔进入管,所述口腔进入管长度短于气道进入管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减少吸痰次数,增加吸痰效果,同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新型吸痰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新型吸痰管。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气道建立是机械通气的前提,目的是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改善通气功能,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但是其也破坏了患者呼吸道的非特异性防御屏障,使气道分泌物粘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造成细胞繁殖、移位。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常有效手段,但不当或者无效的吸痰方式,不仅不能有效清除分泌物,还会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甚至增加肺部感染机会。
[0003]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吸痰方式,均存在一定缺陷:
[0004]1、开放式吸痰:吸痰时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的管路断开,吸痰完毕后再连接上。但容易造成呼吸机支持中断,影响患者氧合。
[0005]2、密闭式吸痰管:整个吸痰过程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不断开呼吸机回路,也不影响呼吸机的使用。其特点是吸痰系统直接连接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Y”型管之间。缺点是口腔及上气道的痰液无法吸出。
[0006]3、半开放式吸痰;通过连接呼吸机回路与人工气道之间带吸痰孔的伸缩式延长管进行吸痰。所有的吸痰方式,口腔及气道的均需要使用两根吸痰管,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新型吸痰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减少吸痰次数,增加吸痰效果,同时降低VAP的发生。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新型吸痰管,包括吸痰管头部和管道部分,所述吸痰管头部与管道部分后端连通,所述管道部分前端为气道进入管,在管道部分侧面设有口腔进入管,所述口腔进入管长度短于气道进入管长度。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吸痰管头部设有负压吸引管。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口腔进入管与气道进入管底部封闭,侧面设有侧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新型吸痰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减少吸痰次数,增加吸痰效果,同时降低VAP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列表:
[0016]1、吸痰管头部,2、管道部分,3、气道进入管,4、口腔进入管,5、负压吸引管,6、侧
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8]针对目前市场上吸痰管的现状,本技术将吸痰管的前端改良为双头,一长,一短。具体情况如图所示,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新型吸痰管,包括吸痰管头部1和管道部分2,所述吸痰管头部1与管道部分2后端连通,所述管道部分2前端为气道进入管3,在管道部分侧面设有口腔进入管4,所述口腔进入管4长度短于气道进入管3长度。使用时长管(气道进入管3)经吸痰孔进入气道,短管(口腔进入管4)进入口腔,所述吸痰管头部设有负压吸引管5,打开负压同时进行吸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减少吸痰次数,增加吸痰效果,同时降低VAP的发生。
[0019]本技术在所述口腔进入管4与气道进入管3底部封闭,侧面均设有侧孔6,便于吸痰。
[0020]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新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痰管头部和管道部分,所述吸痰管头部与管道部分后端连通,所述管道部分前端为气道进入管,在管道部分侧面设有口腔进入管,所述口腔进入管长度短于气道进入管长度。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