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64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4
一种降噪吸尘器,包含壳体单元、承座单元、马达、过滤器、降噪单元及顶盖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的进气孔。所述承座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主座板。所述降噪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座板上的隔板组,所述隔板组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马达的周围并与所述主座板配合界定出具有多个弯折处的导引通道。所述顶盖单元包括主盖体,及设置于所述主盖体的掀盖。当所述马达启动而将气流自所述进气孔吸入后,通过所述导引通道,能够增加气流的流动路径,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吸尘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降噪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参阅图1,现有的一种吸尘器,包括机体10、安装于所述机体10 内且用于吸引外界气流的风扇马达11、安装于所述风扇马达11下方并用于过滤气流的过滤件12,及形成于所述机体10且能够供气流进出的入风口13与出风口14。当所述风扇马达11运转时,能够将外界气流连同灰尘由所述入风口13吸入所述机体10内,并通过所述过滤件12将灰尘拦截,再由所述出风口14将剩余的气流排出,以达到吸尘的目的。
[0003]然而,现有的所述吸尘器因所述风扇马达11的运转而产生高速扰动的噪音,给予人一种吵杂的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噪音的降噪吸尘器。
[0005]本技术所述的降噪吸尘器,包含壳体单元、承座单元、马达、过滤器、降噪单元及顶盖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界定出容置空间的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并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的进气孔。所述承座单元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壳并能够封闭所述容置空间的主座板。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主座板上。所述过滤器对应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主座板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降噪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座板上的隔板组,所述隔板组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马达的周围并与所述主座板配合界定出一个具有多个弯折处的导引通道。所述顶盖单元包括盖设于所述主座板的主盖体,及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主盖体的掀盖,所述主盖体与所述掀盖共同界定出相反于所述导引通道的容室,所述主盖体具有多个连通所述导引通道与外界的排气孔。
[0006]本技术所述的降噪吸尘器,所述隔板组具有围绕所述马达设置的螺旋隔板、连接于所述螺旋隔板末端的第一弯折隔板,及自所述螺旋隔板延伸出并与所述第一弯折隔板相间隔的第二弯折隔板,所述螺旋隔板与所述主座板界定出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弯折隔板、所述第二弯折隔板与所述主座板界定出连通所述螺旋通道及所述排气孔的弯折通道,所述导引通道由所述螺旋通道及所述弯折通道构成。
[0007]本技术所述的降噪吸尘器,还包含两个电池,所述承座单元还包括两个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座板上并邻近所述第一弯折隔板且与所述马达电连接的电池导电座,所述主盖体还具有两个相间隔地设置的电池安装座,及两个供所述电池导电座穿入所述容室的穿孔,所述电池分别可插拔地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座并位于所述容室中且能够与所述电池导电座电连接,每一个电池包括用于显示电量的显示灯。
[0008]本技术所述的降噪吸尘器,所述掀盖具有多个连通外界与所述容室的散热孔。
[0009]本技术所述的降噪吸尘器,所述壳体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外壳两侧
的插槽座,所述承座单元还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主座板两侧并能够分别插入所述插槽座的插块。
[0010]本技术所述的降噪吸尘器,所述降噪单元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隔板组并位于所述导引通道内的吸音材。
[0011]本技术所述的降噪吸尘器,所述主盖体的所述排气孔位于相反于所述进气孔的一侧。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所述马达启动而将气流自所述进气孔吸入后,利用所述隔板组与所述主座板界定出的所述导引通道,能够增加气流的流动路径,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4]图1是现有一种吸尘器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降噪吸尘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0016]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0017]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另一个立体分解图;
[0018]图5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剖视示意图,显示一个吸尘路径及一个降噪路径;
[0019]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局部立体透视图,显示所述吸尘路径及所述降噪路径;及
[0020]图7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局部俯视立体图,显示所述降噪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阅图2、图3与图4,本技术降噪吸尘器2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壳体单元3、一个承座单元4、一个马达5、一个过滤器6、一个降噪单元7、一个顶盖单元8及两个电池9。
[0022]所述壳体单元3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32的外壳31、一个设置于所述外壳31并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32的进气孔33,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外壳31两侧的插槽座34。
[0023]所述承座单元4包括一个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壳31并能够封闭所述容置空间32的主座板41、两个设置于所述主座板41两侧并能够分别插入所述插槽座34以使所述主座板4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壳31的插块43,及两个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座板41上能够与所述电池9电连接的电池导电座42。
[0024]所述马达5设置于所述主座板41上并与所述电池导电座42电连接。
[0025]所述过滤器6对应所述马达5设置于所述主座板41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32中。
[0026]所述降噪单元7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主座板41上的隔板组71,及多个设置于所述隔板组71的吸音材72。所述隔板组71具有一个围绕所述马达5设置的螺旋隔板711、一个连接于所述螺旋隔板711末端的第一弯折隔板712,及一个自所述螺旋隔板711延伸出并与所述第一弯折隔板712相间隔的第二弯折隔板713。所述螺旋隔板711与所述主座板41界定出一个螺旋通道73,所述第一弯折隔板712、所述第二弯折隔板713与所述主座板41配合界定出一个连通所述螺旋通道73与外界的弯折通道74,所述螺旋通道73与所述弯折通道74 共
同界定出一个导引气流并具有多个弯折处的导引通道75。所述吸音材72为多孔性泡棉,并设置于所述螺旋隔板711上且位于所述导引通道75内。
[0027]所述顶盖单元8包括一个盖设于所述主座板41的主盖体81,及一个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主盖体81的掀盖82。所述主盖体81与所述掀盖82共同界定出一个相反于所述导引通道75的容室83。所述主盖体81具有多个连通所述弯折通道74与外界并位于相反于所述进气孔 33的一侧的排气孔811、两个相间隔地设置并供所述电池9可插拔地安装的电池安装座812,及两个供所述电池导电座42穿入所述容室 83的穿孔813。所述掀盖82具有多个能够连通外界与所述容室83的散热孔821。
[0028]所述电池9为能够重复充电的充电电池,且分别可插拔地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座812并位于所述容室83中且与所述电池导电座42电连接,每一个电池9包括一个用于显示剩余电量的显示灯91。所述电池9在供电时所产生的热能够通过所述散热孔821排出。
[0029]当所述马达5通过所述电池导电座42接收所述电池9的电力启动并运转时,外界气流能够由下列两个路径所构成的路线进出所述降噪吸尘器2。
[0030]吸尘路径:参阅图5与图6,当所述马达5启动后,能够将外界气流连同灰尘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吸尘器,包含:壳体单元、承座单元、马达、过滤器及顶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吸尘器还包含降噪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界定出容置空间的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并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的进气孔;所述承座单元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壳并能够封闭所述容置空间的主座板;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主座板上;所述过滤器对应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主座板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降噪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座板上的隔板组,所述隔板组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马达的周围并与所述主座板配合界定出一个具有多个弯折处的导引通道;及所述顶盖单元包括盖设于所述主座板的主盖体,及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主盖体的掀盖,所述主盖体与所述掀盖共同界定出相反于所述导引通道的容室,所述主盖体具有多个连通所述导引通道与外界的排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具有围绕所述马达设置的螺旋隔板、连接于所述螺旋隔板末端的第一弯折隔板,及自所述螺旋隔板延伸出并与所述第一弯折隔板相间隔的第二弯折隔板,所述螺旋隔板与所述主座板界定出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弯折隔板、所述第二弯折隔板与所述主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同梁
申请(专利权)人:吉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