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及雷达
[0001]本技术涉及雷达
,具体涉及一种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及雷达。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毫米波雷达收发芯片的普及,尤其是77GHz毫米波芯片在CMOS工艺领域中的突破,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需求日益增大。毫米波雷达的应用范围也扩展到安防成像、生命体征检测、手势识别等0~40m探测距离的应用场景。
[0003]对于近距离或超近距离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现有技术为了提高信道吞吐量、距离分辨率并缩短信号处理时间,一般会采用多路收发前端器件+高性能频率源的结构。
[0004]然而,多路收发前端器件+高性能频率源的结构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和系统体积、功耗的增大。即现有的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及雷达,解决了现有的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雷达收发芯片,包括第一本振产生及倍频模块和第一本振输出端口,所述第一本振产生及倍频模块用于产生本振信号;第二雷达收发芯片,包括第二本振输入端口、第二本振选择模块和第二本振产生及倍频模块,所述第二本振产生及倍频模块关闭且不向片外输出本振信号;本振传输线,所述本振传输线连接所述第一本振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本振输入端口;所述本振传输线将所述本振信号传输给第二雷达收发芯片,所述第二本振选择模块将所述本振信号传输至片内用于雷达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雷达收发芯片还包括:第一本振输入端口、第一本振选择模块、第一本振功分模块、第一四通道接收模块和第一三通道发射模块;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本振产生及倍频模块产生本振信号,经过所述第一本振选择模块选通后传输至所述第一本振功分模块,第一本振功分模块再将信号功分后分别传输至第一四通道接收模块、第一三通道发射模块和第一本振输出端口,第一本振输入端口关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雷达收发芯片还包括:第二本振功分模块、第二四通道接收模块、第二三通道发射模块和第二本振输出端口;正常工作时,第二本振输入端口开启,第二本振选择模块选通来自第二本振输入端口的本振信号并传输至第二本振功分模块,第二本振功分模块再将信号功分后分别传输至第二四通道接收模块、第二三通道发射模块,第二本振产生及倍频模块关闭,第二本振输出端口关闭。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雷达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振产生及倍频模块包括频率源和第一倍频器,频率源产生19.25GHz频段本振信号,经第一倍频器后倍频至38.5GHz频段本振信号输出。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宗明,吴博文,王研,廖兵兵,刘莹,金微微,朱传明,刘明,窦丙飞,戴跃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