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用抗浮拉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48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用抗浮拉模。其包括闸墩混凝土层,闸墩混凝土层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轨道锚固组件,支撑架通过轨道锚固组件与闸墩混凝土层固定连接,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轨道,拉模行走组件包括主承重轮、连接块、主承重轮转轴、抗倾覆轮转轴、抗倾覆轮、牵引倒链和保险倒链,抗倾覆轮滚动连接在轨道上翼缘的底面,主承重轮滚动连接在轨道上翼缘的顶面,主承重轮转轴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靠近上端的侧壁上,拉模桁架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精度高、质量好、拉模绗架质量轻,同时,通过设置专门的轨道装置使其本身具有抗倾覆力矩的能力。倾覆力矩的能力。倾覆力矩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用抗浮拉模


[0001]本技术涉及大坝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用抗浮拉模。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斜坡破面较陡,混凝土施工无法成型,需要借助特殊模板进行施工。目前常采用的为连续翻升模板及带配重的普通拉模进行施工。
[0003]连续翻升模板采取的是跟随混凝土浇筑面的上升,将下部的模板连续翻升到上部以满足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此方法模板连续翻升施工时,需要塔吊安装拆卸模板,而且施工速度较慢。
[0004]带配重的普通拉模是为了防止拉模施工期间,在斜坡浇筑混凝土时产生水平推力将使拉模产生上浮或倾翻,在拉模上部码垛砂袋当作配重以抵抗倾覆力矩。此方法需要的拉模绗架刚度较大,而且在拉模上部码垛砂袋费时费力,施工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用抗浮拉模,其施工精度高、质量好、拉模绗架质量轻,同时,通过设置专门的轨道装置使其本身具有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0006]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用抗浮拉模,包括闸墩混凝土层、溢流面一期混凝土层和溢流面二期混凝土层,溢流面一期混凝土层位于溢流面二期混凝土层的下方,所述闸墩混凝土层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轨道锚固组件,支撑架通过轨道锚固组件与闸墩混凝土层固定连接,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轨道,轨道采用工字结构,轨道上设置有拉模行走组件,拉模行走组件上设置有拉模桁架,拉模行走组件包括主承重轮、连接块、主承重轮转轴、抗倾覆轮转轴、抗倾覆轮、牵引倒链和保险倒链,抗倾覆轮滚动连接在轨道上翼缘的底面,抗倾覆轮转轴与抗倾覆轮同轴转动连接,抗倾覆轮转轴的另一端与连接块靠近底端的侧壁固定连接,主承重轮滚动连接在轨道上翼缘的顶面,主承重轮转轴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靠近上端的侧壁上,拉模桁架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顶端,牵引倒链一端固定在拉模绗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行走方向前方的轨道上,保险倒链一端也固定连接在拉模绗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行走方向前方的轨道上。
[0008]优选地,所述拉模桁架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钢模板,钢模板与拉模桁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拉模桁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抹面养护台架,抹面养护台架采用钢管焊接。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轨道承重基座、斜向支撑、竖向支撑、下部垫板和上部垫板,轨道固定连接在轨道承重基座的上表面,轨道承重基座、斜向支撑和竖向支撑相互固定连接,形成三角形的轨道支架结构,上部垫板焊接在轨道承重基座的端部,下部垫板焊接在竖向支撑的底部。
[0010]优选地,所述轨道锚固组件包括锚固螺栓、栓锥套筒和锚固筋,栓锥套筒和锚固筋均预埋在闸墩混凝土层中,锚固筋与栓锥套筒的一端螺纹连接,锚固螺栓穿设在上部垫板后与栓锥套筒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轨道承重基座采用工字钢,斜向支撑和竖向支撑均采用槽钢,上部垫板和下部垫板均为钢板。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3]通过设置桁架行走组件、牵引倒链和保险倒链,使其本身具有抗倾覆力矩的能力,同时,装置本身施工精度高、质量好、拉模绗架质量轻。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为示出牵引倒链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1、闸墩混凝土层;12、溢流面一期混凝土层;13、溢流面二期混凝土层;21、轨道承重基座;22、斜向支撑;23、竖向支撑;24、下部垫板;25、上部垫板;31、锚固螺栓;32、栓锥套筒;33、锚固筋;41、轨道;42、拉模桁架;51、主承重轮;52、连接块;53、主承重轮转轴;54、抗倾覆轮转轴;55、抗倾覆轮;56、牵引倒链;57、保险倒链;6、钢模板;7、抹面养护台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参考图1

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用抗浮拉模,包括闸墩混凝土层11、溢流面一期混凝土层12和溢流面二期混凝土层13,溢流面一期混凝土层12位于溢流面二期混凝土层13的下方。闸墩混凝土层1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轨道锚固组件,支撑架通过轨道锚固组件与闸墩混凝土层11固定连接。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轨道4,轨道4采用工字结构,轨道4上设置有拉模行走组件。拉模行走组件上设置有拉模桁架42,拉模行走组件包括主承重轮51、连接块52、主承重轮转轴53、抗倾覆轮转轴54、抗倾覆轮55、牵引倒链56和保险倒链57。抗倾覆轮55滚动连接在轨道4上翼缘的底面,抗倾覆轮转轴54与抗倾覆轮55同轴转动连接,抗倾覆轮转轴54的另一端与连接块52靠近底端的侧壁固定连接。主承重轮51滚动连接在轨道4上翼缘的顶面,主承重轮转轴53固定连接在连接块52的靠近上端的侧壁上,拉模桁架42固定连接在连接块52的顶端。牵引倒链56一端固定在拉模绗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行走方向前方的轨道4上,保险倒链57一端也固定连接在拉模绗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行走方向前方的轨道4上。
[0022]支撑架包括轨道承重基座21、斜向支撑22、竖向支撑23、下部垫板24和上部垫板25,轨道承重基座21采用工字钢,斜向支撑22和竖向支撑23均采用槽钢,上部垫板25和下部
垫板24均为钢板。轨道4固定连接在轨道承重基座21的上表面,轨道承重基座21、斜向支撑22和竖向支撑23相互固定连接,形成三角形的轨道支架结构,上部垫板25焊接在轨道承重基座21的端部,下部垫板24焊接在竖向支撑23的底部。轨道锚固组件包括锚固螺栓31、栓锥套筒32和锚固筋33,栓锥套筒32和锚固筋33均预埋在闸墩混凝土层11中,锚固筋33与栓锥套筒32的一端螺纹连接,锚固螺栓31穿设在上部垫板25后与栓锥套筒3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0023]拉模桁架4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钢模板6,钢模板6与拉模桁架42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拉模桁架4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抹面养护台架7,抹面养护台架7采用钢管焊接。
[0024]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闸墩混凝土浇筑时,将栓锥套筒32和锚固筋33预埋到闸墩混凝土中,锚固筋33与栓锥套筒32采用粗螺纹连接。锚固螺栓31与栓锥套筒32采用粗螺纹连接,并通过锚固螺栓31将支撑架固定在闸墩上。每个支撑架上有两套轨道锚固系统。在加工厂将轨道承重基座21、斜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用抗浮拉模,包括闸墩混凝土层、溢流面一期混凝土层和溢流面二期混凝土层,溢流面一期混凝土层位于溢流面二期混凝土层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墩混凝土层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轨道锚固组件,支撑架通过轨道锚固组件与闸墩混凝土层固定连接,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轨道,轨道采用工字结构,轨道上设置有拉模行走组件,拉模行走组件上设置有拉模桁架,拉模行走组件包括主承重轮、连接块、主承重轮转轴、抗倾覆轮转轴、抗倾覆轮、牵引倒链和保险倒链,抗倾覆轮滚动连接在轨道上翼缘的底面,抗倾覆轮转轴与抗倾覆轮同轴转动连接,抗倾覆轮转轴的另一端与连接块靠近底端的侧壁固定连接,主承重轮滚动连接在轨道上翼缘的顶面,主承重轮转轴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靠近上端的侧壁上,拉模桁架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顶端,牵引倒链一端固定在拉模绗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行走方向前方的轨道上,保险倒链一端也固定连接在拉模绗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行走方向前方的轨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面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锋江杰杨国兰方瑞张冠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