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散养公鸡母鸡的分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散养公鸡母鸡的分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母鸡育雏期结束后,在育成期、产蛋高峰期以及饲养后期对营养有不同的需求,公鸡的营养需求直接关系到其精液品质、肉质以及种蛋受精率的好坏,而散养、平养模式下的公母鸡分饲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许多养殖场(户)在公鸡的不同发育时期均投喂适合母鸡营养需求的饲料,忽视了公鸡的营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散养、平养模式下的公母鸡分饲问题、有效避免垫料、粪便对饲料的污染、便于拆解清洗的用于散养公鸡母鸡的分饲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一种用于散养公鸡母鸡的分饲装置,包括母鸡饲料筒、母鸡啄食盘、公鸡饲料筒、公鸡啄食盘,所述公鸡饲料筒套设在母鸡饲料筒的外侧壁上,所述母鸡啄食盘设置在母鸡饲料筒的下端,所述公鸡啄食盘设置在公鸡饲料筒的下端,所述母鸡饲料筒为上下两端敞口的筒体,所述公鸡饲料筒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内筒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散养公鸡母鸡的分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母鸡饲料筒(1)、母鸡啄食盘(2)、公鸡饲料筒(3)、公鸡啄食盘(4),所述公鸡饲料筒(3)套设在母鸡饲料筒(1)的外侧壁上,所述母鸡啄食盘(2)设置在母鸡饲料筒(1)的下端,所述公鸡啄食盘(4)设置在公鸡饲料筒(3)的下端,所述母鸡饲料筒(1)为上下两端敞口的筒体,所述公鸡饲料筒(3)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内筒(301)和外筒(302),所述内筒(301)和外筒(302)的高度相同且小于母鸡饲料筒(1)高度的一半,所述内筒(301)的下端面与外筒(302)的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内筒(301)设置在外筒(302)的内部且二者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内筒(301)通过高度可调节装置固定在母鸡饲料筒(1)的外侧壁上;所述公鸡啄食盘(4)包括第一环形内侧板(401)、第一环形外侧板(402)、第一环形底板(403)、第一环形水平板(404),所述第一环形底板(403)设置在第一环形内侧板(401)与第一环形外侧板(402)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底板(403)的内圈边缘与第一环形内侧板(401)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底板(403)的外圈边缘与第一环形外侧板(402)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外侧板(402)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一环形内侧板(401)的高度的两倍,所述第一环形内侧板(401)的外侧壁与外筒(30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为1
‑
2厘米,所述第一环形内侧板(401)的上端面与内筒(301)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404)设置在环形内侧板与内筒(301)之间,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404)的外圈边缘与第一环形内侧板(401)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板(404)的内圈边缘与内筒(301)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外侧板(402)与外筒(302)之间均布设置有多个分隔杆(5),每个分隔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环形外侧板(402)的内侧壁上且位于环形外侧板的上端,每个分隔杆(5)的另一端固定在外筒(302)的外侧壁上,每个分隔杆(5)均与第一环形底板(403)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分隔杆(5)之间的间距与成年公鸡的头部大小相匹配;所述母鸡啄食盘(2)包括第二环形内侧板(201)、第二环形外侧板(202)、第二环形底板(203)、圆形底板(204)、多个L形支脚(205),所述第二环形内侧板(201)的外径小于母鸡饲料筒(1)的内径,所述第二环形外侧板(202)的内径大于母鸡饲料筒(1)的外径,所述第二环形底板(203)设置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飞,冯刚,张广权,彭刚,王洪梅,曾佑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武隆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