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市政污水管道和沿市政污水管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市政排水管道底部的排泥管以及连于污水处理管道侧壁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和排泥管均与市政污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泥管内设有当污泥蓄积量超过设定值自动打开的排泥阀,所述排水管的管口朝向或呈锐角斜向于市政污水管道的排水方向,所述排水管的管口设有污水滤网。本申请具有提高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处理效率、减轻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的效果。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的效果。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管道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市政排水管道, 俗称的“下水管道”,由于考虑雨、污分流的措施,即雨水一般就近排入河流,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所以市政排水管包括雨水和污水两种管道。
[0003]其中市政污水管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这两类的污水往往以一片区域为单位汇总到某一支管,然后由支管汇流至市政污水管道。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随着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的逐渐扩增,排放进入污水的支管节点也逐渐增加,致使汇流情况日益复杂,汇流量持续增大;而污水管道流域的延长,也加重污水管道的输送负担,使污水管道在将污水输入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淤堵、满溢等状况,以致污水处理负担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轻市政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市政污水管道和沿市政污水管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市政排水管道底部的排泥管以及连于污水处理管道侧壁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和排泥管均与市政污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泥管内设有当污泥蓄积量超过设定值自动打开的排泥阀,所述排水管的管口朝向或呈锐角斜向于市政污水管道的排水方向,所述排水管的管口设有污水滤网。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政污水管道在排水的过程中经过排泥管所在的区域时,排泥管与市政污水管道相当于间接的扩大了管径,水流速度在该区域将会略微降低,水中的颗粒物以及水底的污泥将会逐渐下沉并在排泥阀上方累积,随水冲刷携带而来的淤泥也将落入排泥管,但排泥阀上的污泥累积一定厚度之后,排泥阀将被打开并通过排泥管排出污泥,而未落入到排泥管的颗粒物和污泥将随水流动至下一个排泥管节点;在上述过程中,污水将有部分流入排水管,且由于市政排水管道依然为主流道,水中的颗粒物将主要随市政污水管道的水流方向移动,基于排水管的朝向,不易进入排水管道,也不易堵塞第一滤网。以此通过多个节点逐步的将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和污泥分离处理,有效的提高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处理效率,减轻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
[0009]可选的,所述排泥阀包括阀板和挡块,所述阀板铰接于排泥管的内壁,所述挡块位于阀板的上方,所述阀板与挡块之间通过磁吸连接,所述阀板的下表面与排泥管的内壁之间设有迫使阀板封闭排泥管的弹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吸使阀板具备较高的初始吸附力,而当阀板上的污泥积累到超出初始吸附力和弹簧的合力时,阀板被翻开,磁力也随着阀板远离迅速衰减,随之阀板加快打开速度并释放上方污泥,在排到一定程度之后将主要受弹簧作用复位。
[0011]可选的,所述阀板的上表面凸出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挡块的底部抵触,凸块和挡块分别设有相互吸引的磁铁。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高于阀板表面可以减少污泥在凸块顶部滞留,且即便是在排放的过程中有所覆盖,在凸块与挡块贴合装过程中也可以将污泥逐渐挤出接触面,使磁力始终保持较好的吸附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凸块设于阀板的两侧边缘。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位置在阀板翻转复位的过程中,凸块的表面与挡块的表面之间将形成大开口的朝向阀板的自由端的喇叭口,并逐渐缩小闭合至贴合状态,这个过程中将可以顺向将凸块和挡块的之间的污泥挤出,该顺向的方向为阀板整体的排泥方向。
[0015]可选的,所述排泥管的末端连接有储泥箱,所述储泥箱内设有将储泥箱的内腔分隔为储泥腔和分离腔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设有连通储泥腔和分离腔的第一滤网,所述储泥箱上方设有泥浆处理站,所述储泥腔和泥浆处理站之间连接有提升机。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出污泥中依然含有较多的水,排入储泥箱的污泥将首先在储泥腔沉淀,上方的水将通过第一滤网进入分离腔,分离腔内的水可储存以保证污泥一定的湿度,使污泥不易结块,便于污泥的提升,或外接至其他管道而排出;而下方的污泥将通过提升机提升至地面或地下的泥浆处理站进行去污处理。
[0017]可选的,所述储泥箱与排水管连通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与分离腔连通,所述转接管的路径上设有第一抽水泵。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腔的水可通过第一抽水泵和转接管进入排水管,从而对污水进行集中去污处理。
[0019]可选的,所述排水管依次连通至混凝沉淀池和曝气箱,所述曝气箱内设有将曝气箱内腔分隔为水平排布的入水腔和曝气腔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中部或下部设有连通入水腔和曝气腔的开口,所述曝气腔的位于第二隔板的开口的上方设有多块交错固定于曝气腔内壁的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下方设有臭氧曝气机。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沉淀池可加入药剂进行絮凝沉淀,去除其中大部分杂物,曝气箱通过臭氧曝气可消除其中大部分色素和有害物质,以达到排放标准,其中曝气箱的两个腔室可以进行二次沉淀,以尽可能的消除絮凝后的沉淀物对曝气的干扰,而第一折流板则可以大幅度延长污水的曝气时间,提高去污化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混凝沉淀池的上游设有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与排水管位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开口之间设有用于冲洗排水管的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的开口位于排水管的顶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第二折流板的遮挡,反冲洗管可以更好的对污水滤网进行冲洗。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多个节点逐步的将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和污泥分离处理,有效的提高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处理效率;减轻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
[0025]2.磁吸式排泥结构可以达到快排快闭的效果,使污泥跟污水的分离更加充分;
[0026]3.通过排泥路径的污泥处理站和排水管路径的沉淀、曝气结构,可以有针对性的
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去污化处理,处理效率高,去污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实施例的排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体系的水平剖切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市政污水管道的箭头表示排水的主要流向。
[0032]图6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体系的竖向剖切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1、市政污水管道;2、排泥管;3、排水管;31、污水滤网;32、第二折流板;33、反冲洗管;34、第二抽水泵;4、排泥阀;41、阀板;42、挡块;43、凸块;44、弹簧;5、储泥箱;51、储泥腔;52、分离腔;53、第一隔板;54、第一滤网;55、泥浆处理站;56、提升机;6、转接管;61、第一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市政污水管道(1)和沿市政污水管道(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组污水处理装置(10),所述污水处理装置(10)包括连接于市政排水管(3)道底部的排泥管(2)以及连于污水处理管道侧壁的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和排泥管(2)均与市政污水管道(1)连通,所述排泥管(2)内设有当污泥蓄积量超过设定值自动打开的排泥阀(4),所述排水管(3)的管口朝向或呈锐角斜向于市政污水管道(1)的排水方向,所述排水管(3)的管口设有污水滤网(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阀(4)包括阀板(41)和挡块(42),所述阀板(41)铰接于排泥管(2)的内壁,所述挡块(42)位于阀板(41)的上方,所述阀板(41)与挡块(42)之间通过磁吸连接,所述阀板(41)的下表面与排泥管(2)的内壁之间设有迫使阀板(41)封闭排泥管(2)的弹簧(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41)的上表面凸出设有凸块(43),所述凸块(43)与挡块(42)的底部抵触,凸块(43)和挡块(42)分别设有相互吸引的磁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43)设于阀板(41)的两侧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2)的末端连接有储泥箱(5),所述储泥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加洪,贾华桥,陈俊华,金潇,
申请(专利权)人:恒元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