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保护结构,所述管线原位保护结构包括支撑桩、型钢主梁、型钢次梁、格栅钢架及高度调节螺栓;支撑桩内预埋有连接件,所述支撑桩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型钢主梁、格栅钢架连接;型钢次梁穿过管底搭在主梁上,所述型钢主梁上设有所述高度调节螺栓,通过高度调节螺栓调节型钢次梁的高度,使型钢次梁与受保护管线紧贴,以形成管线原位保护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管线原位保护结构与基坑围护结构结合设置的方式,避免了管线迁改,以有效缩短工期,节约工程造价,同时解决了管线两侧围护桩之间间距过大的问题,保证了基坑的安全,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广价值。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领域不断开拓,不可避免会遇到地铁出入口基坑与市政管线交叉的情况,为保证基坑的安全及减小对管线的影响,传统的做法是将管线进行迁改,车站施工完成后再恢复原状。但实际过程中有些管线由于各种因素很难进行迁改,只能对管线进行原位保护。
[0003]无论是采用临时迁改或者原位保护的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0004]1)管线迁改会增加工程造价,同时需多次协调对接,因此也会造成施工工期较长。
[0005]2)管线占用了基坑围护桩的打设位置,同时考虑施工围护桩对管线的影响,预留施工安全距离,从而导致管线两侧两根围护桩间距过大,进而影响基坑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保护结构,通过管线原位保护结构与基坑围护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缩短工期,节约工程造价,保证基坑安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保护结构管线原位保护结构,包括支撑桩、型钢主梁、型钢次梁、格栅钢架及高度调节螺栓,所述支撑桩内预埋有连接件,所述支撑桩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型钢主梁、格栅钢架连接;所述型钢次梁穿过受保护管线底部搭在所述型钢主梁上,所述型钢主梁上设有所述高度调节螺栓,通过所述高度调节螺栓调节所述型钢次梁的高度,使得所述型钢次梁与所述受保护管线紧贴,形成管线原位保护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受保护管线同侧所述支撑桩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型钢主梁可靠连接,所述支撑桩与型钢主梁之间设有一道吊筋,所述吊筋一端与所述支撑桩主筋焊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型钢主梁上;所述受保护管线两侧所述支撑桩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格栅钢架可靠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桩的桩径比一般段围护桩桩径大。
[0011]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桩内提前埋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锚筋和弧形钢板组成,所述钢板尺寸比所述型钢主梁翼板宽度及腹板高度大5~10cm,保证在施工误差的情况下使所述型钢主梁与所述连接件能进行焊接。
[0012]作为优选,为保证基坑两侧支撑桩与型钢主梁的可靠连接,所述支撑桩与型钢主梁之间增加一道吊筋,所述吊筋一端与所述支撑桩主筋焊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型钢主梁上。
[0013]作为优选,所述型钢次梁长度不小于受保护管线两侧桩间距与桩径的和;所述型钢次梁打入土层的一端为尖状,使其更容易打入土层。
[0014]作为优选,所述型钢主梁与型钢次梁相交处的所述型钢主梁顶翼板打设有四个孔,所述孔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孔底焊接有螺母,搭配四个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用来调节型钢次梁的高度。
[0015]作为优选,所述管线两侧之间支撑桩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格栅钢架进行连接,为保证基坑开挖安全打设超前小导管并进行桩间喷混。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保护结构,本技术通过管线原位保护结构可避免管线迁改,有效缩短工期,节约工程造价,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管线原位保护结构与围护结构结合设置,可解决管线两侧围护桩之间间距过大的问题,保证基坑的安全,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线原位保护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线原位保护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线原位保护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型钢主梁与支撑桩节点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格栅钢架与支撑桩节点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度调节螺栓节点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支撑桩;2.型钢主梁;3.型钢次梁;4.格栅钢架;5.高度调节螺栓;6.冠梁; 7.受保护管线;8.吊筋;9.连接件;10.超前小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保护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支撑桩1、型钢主梁2、型钢次梁3、格栅钢架4、高度调节螺栓5、冠梁6、受保护管线7、吊筋8、连接件9、超前小导管10。所述支撑桩1内预埋有连接件9,所述支撑桩1通过所述连接件9与所述型钢主梁2、格栅钢架4连接;所述型钢次梁3穿过所述受保护管线7底部搭在所述型钢主梁2上,所述型钢主梁2 上设有所述高度调节螺栓5,通过所述高度调节螺栓5调节所述型钢次梁3的高度,使所述型钢次梁3与所述受保护管线7紧贴,形成管线原位保护结构。
[0029]所述受保护管线7同侧所述支撑桩1通过所述连接件9与所述型钢主梁2可靠连接,
所述支撑桩1与型钢主梁2之间增加一道吊筋8,所述吊筋8一端与所述支撑桩1主筋焊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型钢主梁2上;所述受保护管线7两侧所述支撑桩1通过所述连接件9与所述格栅钢架4可靠连接。所述支撑桩1的桩径比一般段围护桩桩径大。所述支撑桩内埋设有连接件9,所述连接件9由锚筋和弧形钢板组成,所述钢板尺寸比所述型钢主梁2翼板宽度及腹板高度大5~10cm,保证在施工误差的情况下使所述型钢主梁2与所述连接件9能进行焊接。所述支撑桩1与型钢主梁2 之间还设有一道吊筋8,所述吊筋8一端与所述支撑桩1主筋焊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型钢主梁2上。所述型钢次梁3长度不小于受保护管线7两侧桩间距与桩径的和,所述型钢次梁3打入土层的一端为尖状;使其更容易打入土层。所述型钢主梁2与型钢次梁3相交处的所述型钢主梁2顶翼板打设有四个孔,所述孔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孔底焊接有螺母,搭配四个所述高度调节螺栓5,用来调节型钢次梁3的高度。所述管线两侧之间支撑桩1通过所述连接件9与所述格栅钢架4进行连接,为保证基坑开挖安全打设超前小导管10并进行桩间喷混。
[0030]本实施例通过在受保护管线7及基坑两侧打设四根支撑桩1用作出入口基坑围护桩兼管线支撑桩,支撑桩1需提前预埋好连接件9,型钢主梁2通过吊筋8及连接件9与支撑桩可靠连接,型钢次梁3搭在型钢主梁2上用来支撑受保护管线7,型钢次梁3与型钢主梁2相交处型钢主梁2顶翼板打设四个孔(孔内壁做螺纹),在孔底焊接螺母;高度调节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桩(1)、型钢主梁(2)、型钢次梁(3)、格栅钢架(4)及高度调节螺栓(5),所述支撑桩(1)内预埋有连接件(9),所述支撑桩(1)通过所述连接件(9)与所述型钢主梁(2)、格栅钢架(4)连接;所述型钢次梁(3)穿过受保护管线(7)底部搭在所述型钢主梁(2)上,所述型钢主梁(2)上设有所述高度调节螺栓(5),通过所述高度调节螺栓(5)调节所述型钢次梁(3)的高度,使所述型钢次梁(3)与所述受保护管线(7)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保护管线(7)同侧所述支撑桩(1)通过所述连接件(9)与所述型钢主梁(2)连接,所述支撑桩(1)与型钢主梁(2)之间设有一道吊筋(8),所述吊筋(8)一端与所述支撑桩(1)主筋焊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型钢主梁(2)上;所述受保护管线(7)两侧所述支撑桩(1)通过所述连接件(9)与所述格栅钢架(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明挖法地铁出入口基坑管线原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君,贺维国,宋超业,刘鹏,毕经东,汤浩杰,范国刚,李浩,陈小飞,吕青松,杜宝义,郑阳,张启良,毕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