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55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朝下开口的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壁周向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一气腔的外环大火孔、及若干连通所述第二气腔的外环小火孔,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壁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三气腔的内环小火孔,在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传火部,所述传火部分别连通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内环小火孔和其中一个所述外环小火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火盖小火最大时火力分布的范围更大,燃烧热效率高,不会过于集中在锅底,锅底受热更均匀;通过增设传火部,使内环小火孔处的燃烧火焰更易于传火至外环小火孔,实现了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顺利传火,提高传火可靠性。靠性。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


[0001]本技术涉及灶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器的易于传火的火盖。

技术介绍

[0002]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专利技术专利(CN2020229048438)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火盖为两环多档火,在火盖的内外两侧壁均设有若干小火孔,使小火火力分布较为均匀,且大小火的燃烧效率均较好。但是火盖的气腔多,径向跨度较大,并且外环布有小火,因此,如何排布三到四个气腔,以及如何让内侧的最小火向外侧的小火顺利传火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其结构简单,在保证小火火力分布均匀且范围广的同时,实现了内侧的最小火向外侧的小火顺利传火,提高传火可靠性。
[0004]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所述火盖包括呈环形的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朝下开口的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壁周向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一气腔的外环大火孔、及若干连通所述第二气腔的外环小火孔,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壁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三气腔的内环小火孔,其中,在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传火部,所述传火部分别连通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内环小火孔和其中一个所述外环小火孔。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气腔呈环形结构,且其位于所述第一气腔与所述第三气腔之间,全部所述外环小火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气腔;所述传火部为沿径向方向布置的传火槽,所述传火槽的径向内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内环小火孔,径向外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外环小火孔。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火槽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气腔和/或所述第三气腔。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火槽贯穿所述火盖本体的内外两侧壁,并且所述传火槽的径向内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内环小火孔,所述传火槽的径向外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外环小火孔。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气腔呈环形结构,且其位于所述第一气腔与所述第三气腔之间,全部所述外环小火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气腔;所述传火部包括沿径向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传火孔,靠内所述传火孔的下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内环小火孔,靠外所述传火孔的下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外环小火孔。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靠内所述传火孔的径向外侧连通所述第三气腔,和/或靠内所述传火孔的径向内侧贯穿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壁并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内环小火孔。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靠外所述传火孔的径向内侧连通所述第二气腔,和/或靠外所述传火孔的径向外侧贯穿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壁并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外环小火孔。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火孔的数量为三个,靠中所述传火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气腔和/或所述第三气腔;或者,所述传火孔的数量为四个,靠中的两个所述传火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气腔和所述第三气腔。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本体还具有朝下开口的第四气腔,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壁还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四气腔的内环大火孔,所述内环大火孔与所述内环小火孔沿周向方向相交错布置或者沿竖直方向上下并排布置。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气腔和所述第三气腔均呈环形结构,所述第三气腔位于所述第四气腔的外围,全部所述内环小火孔分别贯穿所述第四气腔并将所述第四气腔分为若干内分气腔,所述内环大火孔设置在所述内分气腔的内侧壁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的火盖,通过将外环小火孔和外环大火孔设置在火盖本体的外侧壁,并且将在内环小火孔设置在火盖本体的内侧壁,使火盖处于小火最大状态时,使小火火力分布的范围更大,燃烧热效率高,不会过于集中在锅底,锅底受热更均匀,烹饪体验好;
[0017]2、通过增设传火部,使内环小火孔处的燃烧火焰更易于传火至外环小火孔,实现了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顺利传火,提高传火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火盖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火盖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处于最小火状态;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处于小火最大状态;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火盖第一种传火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火盖第二种传火结构的剖视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火盖第三种传火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8]实施例1
[0029]参见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该火盖用于灶具用燃烧器。本实施例的火盖包括呈环形的火盖本体1和传火部3,火盖本体1具有朝下开口的第一气腔11、第二气腔12和第三气腔13,每个气腔连通炉头的不同引射管,以实现独立控制每个气腔的燃气通断状态。在火盖本体1的外侧壁周向设有若干连通第一气腔11的外环大火孔21、及若干连通第二气腔12的外环小火孔22,由于外环小火孔22和外环大火孔21连通炉头的不同引射管,使每个火孔要么开或者要么灭,保证每个火孔均只有最大且最佳火焰燃烧和熄灭两种状态,并且外环小火孔22在燃烧状态的火焰长度相比外环大火孔21的火焰长度不变,引
射与燃烧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使外环小火孔22的火焰燃烧始终处于最佳燃烧状态。在火盖本体1的内侧壁设有若干连通第三气腔13的内环小火孔23。在火盖本体1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传火部3,传火部3分别连通位于其中一个内环小火孔23和其中一个外环小火孔22,这样,通过传火部3,使内环小火孔23处的燃烧火焰易于传火至外环小火孔22,并将外环小火孔22处的燃气点燃,实现了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顺利传火,提高传火可靠性。
[0030]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当燃气只在内环小火孔23处燃烧时,火盖处于最小火状态。参见图5,当燃气只内环小火孔23和外环大火孔21处燃烧时,火盖处于小火最大状态。当燃气在全部火孔处点火燃烧时,火盖处于最大火状态。
[0031]可见,本实施例易于传火的火盖,通过将外环小火孔22和外环大火孔21设置在火盖本体1的外侧壁,并且将在内环小火孔23设置在火盖本体1的内侧壁,使火盖处于小火最大状态时,使小火火力分布的范围更大,燃烧热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所述火盖包括呈环形的火盖本体(1),所述火盖本体(1)具有朝下开口的第一气腔(11)、第二气腔(12)和第三气腔(13),在所述火盖本体(1)的外侧壁周向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一气腔(11)的外环大火孔(21)、及若干连通所述第二气腔(12)的外环小火孔(22),在所述火盖本体(1)的内侧壁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三气腔(13)的内环小火孔(2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火盖本体(1)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传火部(3),所述传火部(3)分别连通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内环小火孔(23)和其中一个所述外环小火孔(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腔(12)呈环形结构,且其位于所述第一气腔(11)与所述第三气腔(13)之间,全部所述外环小火孔(22)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气腔(11);所述传火部(3)为沿径向方向布置的传火槽(31),所述传火槽(31)的径向内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内环小火孔(23),径向外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外环小火孔(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火槽(31)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气腔(12)和/或所述第三气腔(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火槽(31)贯穿所述火盖本体(1)的内外两侧壁,并且所述传火槽(31)的径向内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内环小火孔(23),所述传火槽(31)的径向外端连通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外环小火孔(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传火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腔(12)呈环形结构,且其位于所述第一气腔(11)与所述第三气腔(13)之间,全部所述外环小火孔(22)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气腔(11);所述传火部(3)包括沿径向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传火孔(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陈琦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