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护理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934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47
心内护理转运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转运装置无法平稳的对患者进行转运的问题;包括前后方向的床架,床架内铰接有L形的缓冲杆,缓冲杆后端经弹簧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块,滑块与床架滑动连接,床架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开口向内的缓冲槽,床架内拆卸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床板,床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缓冲槽内的辅助块,床板内开设有两个开口相对且上下方向的腰形槽,缓冲杆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弹簧连接有可插入其对应侧腰形槽内的卡块,床架内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可与床板下端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当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床架对床板及患者所产生的作用力被缓冲杆、弹簧及滑块所吸收。弹簧及滑块所吸收。弹簧及滑块所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内护理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心内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心内护理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0003]心内科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患者心脏及心血管处于患病状态,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平稳的转运,但由于心内科患者发病较快,因此在对心内患者进行转运治疗或检测的过程中,需要足够迅速,才能保证不耽误对患者的治疗及检测,但现有的转运装置,在转运的过程中无法确保患者的平稳性,因此在转运的过程中,易造成患者发病,从而加大患者的病情,而且在患者从转运装置上转移至病床或检测装置上,需要对患者身体进行搬动,不利于保证患者身体的平稳性,从而提高了患者发病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内护理转运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转运装置无法平稳的对患者进行转运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前后方向的床架,床架内铰接有L形的缓冲杆,缓冲杆后端经弹簧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块,滑块与床架滑动连接,床架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开口向内的缓冲槽,床架内拆卸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床板,床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缓冲槽内的辅助块,床板内开设有两个开口相对且上下方向的腰形槽,缓冲杆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弹簧连接有可插入其对应侧腰形槽内的卡块,床架内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可与床板下端接触。
[0006]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当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患者身体与床板进行固定,床架对床板及患者所产生的作用力被缓冲杆、弹簧及滑块所吸收,从而保证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中床架的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阶梯剖切右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0011]图5是本技术图4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前后方向的床架1,床架1内铰接有L形的缓冲杆2,缓冲杆2后端经弹簧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块3,滑块3与床架1滑动连接,床架1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开口向内的缓冲槽4,床架1内拆卸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床板5,床板5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缓冲槽4内的辅助块6,床板5内开设有两个开口相对且上下方向的腰形槽7,缓冲杆2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弹簧连接有可插入其对应侧腰形槽7内的卡块8,床架1内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可与床板5下端接触。
[0014]为了使床板5可拆卸,所述的床架1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缓冲槽4连通的让位槽10,辅助块6可插入其对应侧的让位槽10内。
[0015]为了便于床板5的拆卸,床板5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滑动槽11,床架1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滑动槽11内的限位块12。
[0016]为了使卡块8可与腰形槽7脱离,所述的床板5前端设有把手13,把手13上滑动连接有凹形的推板14,推板14右端面为内前外后的倾斜面,推板14倾斜面可与其对应侧的卡块8接触。
[0017]为了更好的对床板5进行缓冲,所述的床架1上设有位于支撑板9上方的弹性垫15,床板5后端可与弹性垫15接触。
[0018]为了便于本装置的使用,所述的床板5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固定带16,床架1下端设有多个沿其下端面均布的万向轮17。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患者躺在床板5上,医务人员利用固定带16对患者身体进行固定;
[0020]在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转运时,患者身体被固定在床板5上,当遇到紧急情况或碰到障碍物时,辅助块6在缓冲槽4内进行滑动,床板5相对床架1向前移动,在床板5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床板5带动缓冲杆2上端向前摆动,缓冲杆2上端在卡块8的作用下沿腰形槽7向下移动,在缓冲杆2上端向前摆动的过程中,缓冲杆2后端同步向上摆动,缓冲杆2后端对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对床板5进行减震缓冲;
[0021]当床架1趋于平稳后,在弹簧的作用下,缓冲杆2后端向下摆动,缓冲杆2上端同步向后摆动,此时缓冲杆2带动床板5向后移动,当床板5与弹性垫15接触后,床板5向后的惯性力被弹性垫15吸收,从而保证床板5的平稳性;
[0022]当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需要对病人进行转移到检测装置内时,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向后按动推板14,推板14向后移动,推板14倾斜面与卡块8接触,并对卡块8进行挤压,从而使卡块8与腰形槽7脱离,当卡块8与腰形槽7脱离后,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向上抬动把手13,使辅助块6从缓冲槽4内脱离并插入让位槽10内,当辅助块6插入让位槽10内时,此时缓冲杆2与床板5脱离,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向前拉动把手13,从而使床板5向前移动,在床板5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块12插入其对应侧的滑动槽11内,床板5与支撑板9逐渐脱离接触;
[0023]在滑动槽11的作用下,床板5逐渐与床架1脱离,床板5逐渐从床架1上移动到检测装置上,从而对患者进行检测。
[0024]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当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患者身体与床板进行固定,床架对床板及患者所产生的作用力被缓冲杆、弹簧及滑块所吸收,从而保证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平稳性,而且在患者需要转移至病床或检测装置上时,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只需将床板沿让位槽移出,就可以使患者相对床板保持不动的情况下,移
动至病床或检测装置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心内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前后方向的床架(1),其特征在于,床架(1)内铰接有L形的缓冲杆(2),缓冲杆(2)后端经弹簧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块(3),滑块(3)与床架(1)滑动连接,床架(1)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开口向内的缓冲槽(4),床架(1)内拆卸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床板(5),床板(5)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缓冲槽(4)内的辅助块(6),床板(5)内开设有两个开口相对且上下方向的腰形槽(7),缓冲杆(2)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弹簧连接有可插入其对应侧腰形槽(7)内的卡块(8),床架(1)内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可与床板(5)下端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架(1)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缓冲槽(4)连通的让位槽(10),辅助块(6)可插入其对应侧的让位槽(10)内。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