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力式微压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14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力式微压调节阀,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主调节阀、指挥器阀和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有相适配的上膜盖和下膜盖,上膜盖上设置有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凸起,固定凸起的一侧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呈梯形结构设置,限位凸起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斜面,下膜盖上开设有若干与固定凸起相适配的固定孔,固定孔内还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斜面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上膜盖和下膜盖上还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上锁紧块和下锁紧块,上锁紧块和下锁紧块通过设置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相互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以及能快速拆装上膜盖和下膜盖的效果。下膜盖的效果。下膜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力式微压调节阀


[0001]本技术涉及调节阀
,具体涉及一种自力式微压调节阀。

技术介绍

[0002]自力式微压调节阀属于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的系列,是一种不需要外加任何能源的自力式阀。依靠介质自身能源控制的得阀门,介于自力式阀门系列中ZZYP和ZZYVP中间的自力式阀。主要用于控制阀前压力小于0.2MPa的场合。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059786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压自力式调节阀,它包括主调节阀、指挥器阀和执行机构,所述阀后通道通过下膜盖与膜腔相连通,指挥器阀包括指挥器体、指挥腔、平衡阀芯和压簧,指挥器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指挥腔和阀前通道的第一通孔和连通指挥腔和阀后通道的第二通孔,所述平衡阀芯位于指挥器腔内且其上端设有适配穿过指挥腔和下膜盖的顶杆,所述平衡阀芯可在压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关闭第二通孔,控制膜片的上侧与调节弹簧连接,下侧与推杆的一端相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顶杆相互抵接;阀盖上设有一端连通指挥腔,另一端可驱使阀芯与阀座密封连接的压力通道。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控制灵敏且精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微压自力式调节阀。
[0004]然而该专利中上膜盖和下膜盖需要通过设置若干个螺栓进行固定,导致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拆装繁琐的问题。因此,对现有的自力式微压调节阀进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自力式微压调节阀,具有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以及能快速拆装上膜盖和下膜盖的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力式微压调节阀,包括有主调节阀、指挥器阀和执行机构,指挥器阀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执行机构和主调节阀相连接,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有相适配的上膜盖和下膜盖,上膜盖和下膜盖均呈圆盘状结构设置,上膜盖上设置有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凸起,固定凸起的一侧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呈梯形结构设置,限位凸起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斜面,下膜盖上开设有若干与固定凸起相适配的固定孔,固定孔内还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斜面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上膜盖和下膜盖上还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上锁紧块和下锁紧块,上锁紧块和下锁紧块通过设置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相互可拆卸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膜盖与下膜盖通过限位凸起上的第一限位斜面与固定孔内的第二限位斜面相互卡合连接,同时上锁紧块和下锁紧块在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的配合下相互固定连接,并将随着锁紧螺栓与锁紧螺母的不断锁紧,第一限位斜面不断压合第二限位斜面,进而不断增加上膜盖和下膜盖之间的紧密度,从而达到快速使用,快速拆装上膜盖和下膜盖的效果。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锁紧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栓相适配的锁紧槽,且锁紧螺栓的头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铰接轴,铰接轴与所述下锁紧块相互铰接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槽和铰接轴便于锁紧螺栓进行转动,从而便于锁紧螺栓进行安装固定,进而保证上膜盖和下膜盖有效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膜盖和下膜盖之间还夹设有膜盖密封圈,膜盖密封圈的横截面呈U型结构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膜盖密封圈能保证上膜盖和下膜盖处的密封性,从而保证执行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孔设置为盲孔,且第一限位斜面和第二限位斜面上分别开设有限位凸条和限位凹槽,且限位凸条和限位凹槽表面采用圆弧过渡。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凸起和限位凸起穿插在固定孔内,同时第一限位斜面和第二限位斜面贴合时通过限位凸条和限位凹槽相互卡合,能有效防止限位凸起出现松动,进而防止上膜盖和下膜盖出现松动。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孔设置为通孔,且所述的第一限位斜面和第二限位斜面上均开设有相适配的限位凹槽,且限位槽上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限位卡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凸起和限位凸起穿过固定孔,同时第一限位斜面和第二限位斜面贴合时通过限位卡条穿插在限位槽内,能有效防止限位凸起出现松动,进而防止上膜盖和下膜盖出现松动。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通过上膜盖与下膜盖通过限位凸起上的第一限位斜面与固定孔内的第二限位斜面相互卡合连接,同时上锁紧块和下锁紧块在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的配合下相互固定连接,并将随着锁紧螺栓与锁紧螺母的不断锁紧,第一限位斜面不断压合第二限位斜面,进而不断增加上膜盖和下膜盖之间的紧密度,从而达到快速使用,快速拆装上膜盖和下膜盖的效果;
[0018]2、通过固定凸起和限位凸起穿过固定孔,同时第一限位斜面和第二限位斜面贴合时通过限位卡条穿插在限位槽内,能有效防止限位凸起出现松动,进而防止上膜盖和下膜盖出现松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一中锁紧螺栓处的局部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一中第一限位斜面与第二限位斜面处的示意图。
[0022]图4为实施例二中第一限位斜面与第二限位斜面处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主调节阀;2、指挥器阀;3、执行机构;31、上膜盖;311、固定凸起;312、限位凸起;313、第一限位斜面;314、上锁紧块;315、锁紧槽;316、限位凸条;32、下膜盖;321、固定孔;322、第二限位斜面;323、下锁紧块;324、限位凹槽;325、限位卡条;4、锁紧螺栓;41、锁紧螺母;42、铰接轴;5、膜盖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力式微压调节阀,如图1到3所示,包括有主调节阀1、指挥器阀2和执行机构3,指挥器阀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执行机构3和主调节阀1相连接,所述执行机构3包括有相适配的上膜盖31和下膜盖32,上膜盖31和下膜盖32均呈圆盘状结构设置,上膜盖31上设置有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凸起311,固定凸起31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的限位凸起312,限位凸起312呈梯形结构设置,限位凸起3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斜面313,下膜盖32上开设有若干与固定凸起311相适配的固定孔321,固定孔321内还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斜面313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322,上膜盖31和下膜盖32上还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上锁紧块314和下锁紧块323,上锁紧块314和下锁紧块323通过设置锁紧螺栓4和锁紧螺母41相互可拆卸连接;上膜盖31与下膜盖32通过限位凸起312上的第一限位斜面313与固定孔321内的第二限位斜面322相互卡合连接,同时上锁紧块314和下锁紧块323在锁紧螺栓4和锁紧螺母41的配合下相互固定连接,并将随着锁紧螺栓4与锁紧螺母41的不断锁紧,第一限位斜面313不断压合第二限位斜面322,进而不断增加上膜盖31和下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力式微压调节阀,包括有主调节阀(1)、指挥器阀(2)和执行机构(3),指挥器阀(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执行机构(3)和主调节阀(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3)包括有相适配的上膜盖(31)和下膜盖(32),上膜盖(31)和下膜盖(32)均呈圆盘状结构设置,上膜盖(31)上设置有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凸起(311),固定凸起(31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的限位凸起(312),限位凸起(312)呈梯形结构设置,限位凸起(3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斜面(313),下膜盖(32)上开设有若干与固定凸起(311)相适配的固定孔(321),固定孔(321)内还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斜面(313)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322),上膜盖(31)和下膜盖(32)上还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上锁紧块(314)和下锁紧块(323),上锁紧块(314)和下锁紧块(323)通过设置锁紧螺栓(4)和锁紧螺母(41)相互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力式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博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浙仪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