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模组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880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模组,包括光学件和安装件,所述光学件包括光学部和连接于所述光学部周沿的支架部,所述安装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架部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且分别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靠近所述光学部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靠近所述光学部的第二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光学部之间的第一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光学部之间的第二垂直距离,且第一垂直距离与第二垂直距离之差不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厚度。使用多个光学模组时,减少安装凸起的数量,缩小两个发光凹槽之间的距离,节约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一种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一种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模组及照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指一种光学模组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照明装置中,例如舞台灯、天花灯、道路灯等,一般包括照明壳体、光源模组和光学模组,光源模组包括电路板、设于电路板上的光源和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光源驱动,照明壳体设有多个具有开口的发光凹槽,每个发光凹槽中安装一组电路板,并在每个发光凹槽的开口处安装一个光学模组对光源出射的光线进行配光及密封。
[0003]现有技术中,每个发光凹槽的周边设置一组支承座用于安装光学模组,相邻发光凹槽之间需要预留形成的安装空间占用较大空间,浪费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模组,使相邻发光凹槽之间的距离有效缩小,节约空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光学模组,包括光学件和安装件,所述光学件包括光学部和连接于所述光学部周沿的支架部,所述安装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架部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且分别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靠近所述光学部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靠近所述光学部的第二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光学部之间的第一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光学部之间的第二垂直距离,且第一垂直距离与第二垂直距离之差不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厚度。
[0007]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光学件的相对两侧。
[0008]其中,所述光学部设有透镜。
[0009]其中,所述光学部还设有走线槽。
[0010]其中,所述光学部设有防呆结构。
[0011]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设有安装通孔。
[0012]其中,所述光学部与所述支架部之间设有密封环槽。
[0013]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照明壳体、光源模组和如上述所述的光学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电路板、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光源和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光源驱动,所述照明壳体设有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间隔排列多个具有开口的发光凹槽,所述第一面的边沿设有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凸起,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凹槽之间设有第二安装凸起,所述第一安装凸起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安装凸起的高度差等于所述第一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距离之差,每个所述发光凹槽中安装一个所述电路板,所述发光凹槽的开口处安装一个所述光源模组,其中,一个所述光学模组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凸起,该所述光学模组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于与所述第一安装凸起相邻的所述第二安装凸起,其他所述光学模组的所述第一安装部搭设安装于上一个所述光
学模组的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0014]其中,所述照明壳体还设有容纳区,所述容纳区设有电源容纳腔,所述光源驱动安装于所述电源容纳腔中。
[0015]其中,所述发光区的第二面设有散热件。
[0016]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二安装凸起均设有螺纹孔。
[0017]其中,所述发光凹槽的外环间隔布置有密封槽。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采用本技术的光学模组,减少安装凸起的数量,缩小两个发光凹槽之间的距离,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光学模组的较优实施例的立体图(正面)。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光学模组的较优实施例的立体图(反面)。
[0022]图3为本技术一种光学模组的较优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种照明装置的较优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4]图5为图4中I部分放大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种照明装置的较优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6]图7为图6中II部分放大图。
[0027]图中,100:光学模组;110:光学件;111:光学部;112:支架部;120:安装件;1201:安装通孔;121:第一安装部;122:第二安装部;1211:第一安装面;1211:第一安装部;1212:第一背面;1221:第二安装面;1222:第二背面;1111:透镜;1112:走线槽;1113:防呆结构;1114:密封环槽; 200:照明壳体;210:光学区;211:第一面;212:第二面;213:第一安装凸起;214:第二安装凸起;215:螺纹孔;220:发光凹槽;230:容纳区; 231:电源容纳腔;240:散热件;300:光源模组;310:电路板;320:光源; 330:驱动电源;40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参照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光学模组100,包括光学件110和安装件120,光学件110包括光学部111和连接于光学部111周沿的支架部112。安装件120包括连接于支架部112的第一安装部121和第二安装部122,且分别向外延伸。第一安装部121具有靠近光学部112的第一安装面1211和远离光学部112的第一背面1212,第二安装部122具有靠近光学部112的第二安装面1221和远离光学部的第二背面1222,其中,第一安装面1211与光学部112之间的第一垂直距离H1大于第二安装面1221与光学部112之间的第二垂直距离H2,且第一垂直距离H1与第二垂直距离H2之差不小于第二安装部122的厚度。
[0030]如图4至7所示,本技术的光学模组100使用时,多个光学模组100 成组使用,多个光学模组100分别安装于多个发光凹槽,如图中所示,为三个光学模组为一组使用,其中,一个光学模组100的第一安装部121的第一安装面1211搭设于第一安装凸起213,第二安装部122的第二安装面1221 搭设于第二安装凸起214,其他光学模组100的安装方式为:相
邻的下一个光学模组100的第一安装部121的第一安装面1211搭设于安装于相邻的上一个光学模组100的第二安装部122的第二背面1222上,减少安装凸起的数量,缩小两个发光凹槽之间的距离,节约空间。
[0031]本实施例中,第一垂直距离H1与第二垂直距离H2之差等于第二安装部 122的厚度,即下一个光学模组100的第一安装部121直接搭设于第二安装部122的第二背面1222上,不需要垫设其他结构。当第一垂直距离H1与第二垂直距离H2之差大于第二安装部122的厚度时,需要在第二安装部122 的第二安装面1222上垫设一垫层才能安装第一安装部121。
[0032]作为一种优选,如图所示,第一安装部121和第二安装部122位于光学件110的相对两侧。
[0033]光学部111设有透镜1111,本实施例中,透镜1111为多个间隔排布的颗粒透镜,颗粒透镜用于对光源出射的光线进行配光。
[0034]光学部111设有走线槽1112,走线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件和安装件,所述光学件包括光学部和连接于所述光学部周沿的支架部,所述安装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架部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且分别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靠近所述光学部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靠近所述光学部的第二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光学部之间的第一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光学部之间的第二垂直距离,且第一垂直距离与第二垂直距离之差不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光学件的相对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设有透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还设有走线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设有防呆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设有安装通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与所述支架部之间设有密封环槽。8.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照明壳体、光源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电路板、设于所述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增龙高丰卫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乾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