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光灯透镜、发光模块及投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74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投光灯透镜、发光模块及投光灯,所述投光灯透镜为半旋转体,将其靠近旋转轴的一侧作为底部;所述投光灯透镜包括沿着旋转轴依次设置的透镜本体和反射体;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向远离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凹陷,形成入射曲面,所述入射曲面合围形成用于放置光源的光源腔;所述反射体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方向外凸,形成反射曲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透镜本体和反射体的设计,使该投光灯透镜在实际使用中,反射体位于所述透镜本体下方,光源所产生的部分光线通过所述透镜本体折射至所述接收面,部分光线射向反射体的反射曲面,并经所述反射曲面反射至所述接收面上,有效利用光效。有效利用光效。有效利用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光灯透镜、发光模块及投光灯


[0001]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投光灯透镜、发光模块及投光灯。

技术介绍

[0002]投光灯是指定被照面上的照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又称聚光灯;
[0003]在实际使用中,其广泛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场景,即,室外使用的大面积照明灯具均可被看作投光灯,但现今投光灯的光线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光效的投光灯透镜、发光模块及投光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种投光灯透镜,所述投光灯透镜为半旋转体(几何图形仅绕旋转轴旋转半周所形成的立体结构),将其靠近旋转轴的一侧作为底部;
[0007]所述投光灯透镜包括沿着旋转轴依次设置的透镜本体和反射体;
[0008]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向远离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凹陷,形成入射曲面,所述入射曲面合围形成用于放置光源的光源腔;
[0009]所述反射体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方向外凸,形成反射曲面。
[0010]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0011]所述透镜本体靠近反射体的一侧设有出光口,所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出光口射向反射曲面。
[001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0013]所述出光口处设有出光层,所述出光层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至内层,且经过内层的光线垂直入射至外层,通过所述外层射向所述反射曲面。
[001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0015]所述出光层与透镜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6]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0017]光源腔为半球体,所述光源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垂直入射至所述入射曲面,剩余部分光线通过所述出光口射向反射曲面。
[0018]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0019]将所述光源腔的球心作为原点、将所述光源的光轴作为x轴、将旋转轴作为y轴,并将所述原点指向反射体方向作为y轴负方向;
[0020]通过所述出光口的光线的角度范围为

30
°


90
°

[002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0022]反射曲面由反射曲线绕旋转轴旋转半周形成,所述反射曲线包括定端点和动端点,所述定端点为所述反射曲面的最高点,所述动端点为所述反射曲面的最低点;
[0023]所述反射曲线为,所述定端点和所述动端点的连线向远离透镜本体的方向凹陷所形成的曲线。
[002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
[0025]还包括安装板;
[0026]透镜本体和反射体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002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发光模块,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投光灯透镜。
[002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投光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发光模块。
[0029]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30]本技术通过对透镜本体和反射体的设计,使该投光灯透镜在实际使用中,反射体位于所述透镜本体下方,光源所产生的部分光线通过所述透镜本体折射至所述接收面,部分光线射向反射体的反射曲面,并经所述反射曲面反射至所述接收面上,避免光线因未被投射到接收面所产生的损失,有效利用光效。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是本技术一种投光灯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一种投光灯透镜的侧视示意图;
[0034]图3是第一几何图形和第二几何图形的示意图;
[0035]图4是图1所示投光灯透镜的光线出射示意图;
[0036]图5是图1所示投光灯透镜的墙面照度图;
[0037]图6是图1所示投光灯透镜的配光曲线(极坐标);
[0038]图中:
[0039]100为透镜本体、110为入射曲面、120为第一出射面(图中未示出)、121为第一折射曲面、122为第二折射曲面、130为第二出射面、140为出光层、200为反射体、210为反射曲面、300为安装板、b点为第一端点、a点为第二端点、c点为第三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41]实施例1、投光灯透镜,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为几何图形组绕旋转轴旋转半周(180
°
)所形成的半旋转体,本实施例中将靠近旋转轴的一侧作为底部,旋转轴如图3中y轴所示。
[0042]所述投光灯透镜包括沿着旋转轴依次设置的透镜本体100和反射体200,透镜本体100由第一几何图形绕旋转轴旋转半周(180
°
)构成,反射体200由第二几何图形绕旋转轴半
周构成(180
°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行设置透镜本体100和反射体200之间的间隔,该间隔大于0即可;
[0043]如图1所示,所述透镜本体100的底面向远离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凹陷,形成入射曲面110,所述入射曲面110合围形成用于放置光源的光源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用合适的LED光源;
[0044]所述反射体200靠近所述透镜本体100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透镜本体100的方向外凸,形成反射曲面210,所述反射曲面210为自由曲面,光线在所述反射曲面210上发生全反射。
[0045]在实际使用时,所述投光灯透镜竖直放置,旋转轴与预设的接收面相平行,反射体200位于所述透镜本体100下方,光源所产生的部分光线通过所述透镜本体100折射至所述接收面,部分光线射向反射体200的反射曲面210,通过对所述反射曲面210向靠近所述透镜本体100的方向外凸的设计,使光线经所述反射曲面210反射至所述接收面上,避免光线因未被投射到接收面所产生的损失,有效利用光效。
[0046]现有投光灯为充分利用光效,往往需要对其投射角度进行调节,以使向下发散的光线能够投射至接收面,但调节角度时往往会导致所投射的光斑变形,矩形光斑易变形为梯形光斑,无法完全覆盖需照亮的区域,且装饰性差,本实施例通过对透镜本体100和反射体200的设计,在实际使用时,无需对投射角度进行调节即可充分利用光效。
[0047]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本体100靠近反射体200的一侧设有出光口,所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出光口射向反射曲面210。
[0048]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灯透镜为半旋转体,将其靠近旋转轴的一侧作为底部;所述投光灯透镜包括沿着旋转轴依次设置的透镜本体和反射体;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向远离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凹陷,形成入射曲面,所述入射曲面合围形成用于放置光源的光源腔;所述反射体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方向外凸,形成反射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靠近反射体的一侧设有出光口,所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出光口射向反射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口处设有出光层,所述出光层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至内层,且经过内层的光线垂直入射至外层,通过所述外层射向所述反射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层与透镜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投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光源腔为半球体,所述光源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垂直入射至所述入射曲面,剩余部分光线通过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泮璐媚仇旻樊军周键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光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