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695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及灯具,光学模组包括光源,沿光源的出光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具有出光孔的遮光罩,光源设置在第一透镜的底部下方,第二透镜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透镜的上端部,遮光罩设置在第二透镜的上方,光源、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出光孔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两个透镜对光进行整形,使光得到良好的聚集,无复杂结构的截光影响,光斑无副光,无分层等现象,进而压缩出光孔的尺寸;同时,经过两次透镜整形的光,在前方形成焦点,让灯具偏转时,出射的光始终在焦点位置,不会发生位移,使灯具在调节的同时,仍然高效的输出光。而且透镜深藏于灯具内部,具有较大的遮光角,有优秀的防眩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及灯具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及灯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照明领域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照明灯具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是否能照明,对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照明灯具采用的LED的发光尺寸比较集中,且发光角度约为120度的单面发光体,相比于之前的传统光源更容易通过光学设计达到理想的配光。
[0003]因为LED比较紧凑,点亮的裸光源LED会非常“刺眼”,而人眼正常的注意视线范围是平视上方30
°
到下方60
°
,在这个范围内出现刺眼的光线,就会形成眩光。如果灯具发出的光线全部控制在<60
°
的截光角之内,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防眩效果。为了解决LED灯具的眩光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方案,例如在LED灯具表面设置乳白扩散板,或二次光学透镜来控制眩光。这种方案多是避免光源的光线直射入射到人眼来实现防眩光。虽然这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光线强度,但LED灯具依然看上去很“刺眼”;如果扩散板的透光率较低,使整体的照明水平被减弱,得不偿失。
[0004]LED灯具的主要防眩办法是在灯具前面加挡光板或者格栅,这两种方法都容易影响灯具的外观,且对灯具的出光效率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各大灯具厂商与用户都特别重视灯具的防眩处理,希望能有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来满足防眩要求。目前灯具防眩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控制灯具的遮光角,如果可以把遮光角控制在使用需求的范围内,将能够达到较好的防眩效果,这是灯具防眩的关键所在。
[0005]然而,在要求灯具防眩效果的同时,人们还要求灯具小巧、隐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灯具防眩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及灯具。
[0007]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包括光源,沿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具有出光孔的遮光罩,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底部下方,所述第二透镜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二透镜的上端部,所述遮光罩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的上方,所述光源、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出光孔同轴设置。
[0008]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镜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角度半光束角发散光收敛到第二角度半光束角发散光,所述第二透镜包括平凸透镜、双凸透或凹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收集的第二角度半光束角发散光整形为交叉的不同光束角发散光。
[0009]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经过所述第二透镜整形后的不同光束角发散光的交叉点与所述出光孔所在面相对应。
[001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相关,所述第二
角度与所述第一透镜的配光角度相关,所述第二透镜包括配置为12
°
、24
°
或36
°
半光束角的透镜。
[0011]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光孔的直径为10

20mm。
[0012]一种小孔出光的灯具,包括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光源模组和灯具基座,所述光源、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依次安装在所述光源模组中,所述遮光罩安装在所述灯具基座中,所述光源模组和灯具基座通过滑块组件活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灯具基座的与所述光源模组相对端设有可使滑块组件活动的滑槽,在所述光源模组的与所述灯具基座相对端设有安装所述滑块组件的安装孔,所述光源模组通过所述滑块组件沿所述灯具基座摆动。
[0014]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灯具基座包括面环组件和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嵌套设置在所述面环组件内并沿所述面环组件水平旋转,所述遮光罩卡扣安装在所述转动环上端,所述滑槽位于所述转动环的与所述光源模组的相对端。
[0015]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光源模组内的透镜压盖,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在所述透镜压盖内,所述透镜压盖的上端部向内延伸出环形卡台,所述环形卡台与所述第二透镜相抵。
[0016]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光源支架,所述光源通过所述光源支架安装在所述光源模组内。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两个透镜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整形,使光线得到良好的聚集,无复杂结构的截光影响,光斑无副光,无分层等现象,进而压缩出光孔的尺寸;同时,经过两次透镜整形的光,在前方形成焦点,让灯具偏转时,出射的光始终在焦点位置,不会发生位移,使灯具在调节的同时,仍然高效的输出光。而且透镜深藏于灯具内部,具有较大的遮光角,有优秀的防眩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出光路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爆炸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剖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出光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7]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如图1

2所示,包括光源11,沿光源11的出光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透镜12、第二透镜13以及具有出光孔141的遮光罩14,光源11设置在第一透镜12的底部下方,第二透镜13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透镜13的上端部,遮光罩14设置在第二透镜13的上方,光源11、第一透镜12、第二透镜13和出光孔141同轴设置。
[0030]在本实施例中,出光孔141与遮光罩14同轴设置;而遮光罩14的表面可为平面结构或者弧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罩14的表面为弧面结构,而遮光罩14的形状可根据采用该光学模组的灯具的形状确定。
[00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2和第二透镜13的安装具体为,沿第一透镜12的圆周向第二透镜13方向延伸出环形安装结构,同时,在环形安装结构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1),沿所述光源(11)的出光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透镜(12)、第二透镜(13)以及具有出光孔(141)的遮光罩(14),所述光源(11)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12)的底部下方,所述第二透镜(13)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二透镜(13)的上端部,所述遮光罩(14)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13)的上方,所述光源(11)、第一透镜(12)、第二透镜(13)和出光孔(141)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2)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一透镜(12)用于将所述光源(11)发出的第一角度半光束角发散光收敛到第二角度半光束角发散光,所述第二透镜(13)包括平凸透镜、双凸透或凹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13)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12)收集的第二角度半光束角发散光整形为交叉的不同光束角发散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第二透镜(13)整形后的不同光束角发散光的交叉点与所述出光孔(141)所在面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光源(11)的发光面相关,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一透镜(12)的配光角度相关,所述第二透镜(13)包括配置为12
°
、24
°
或36
°
半光束角的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孔出光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孔(141)的直径为10

20mm。6.一种小孔出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磊陈实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