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829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包括镜框,镜框通过卡扣装置安装有红外发光芯片,红外发光芯片设置于镜框远离穿戴者的外框侧,卡扣装置包括开设于镜框上的安装槽,安装槽两侧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安装槽开口端处间隙配合有基板,红外发光芯片安装于基板的中部,基板靠近穿戴者的一侧设置有卡杆,卡杆中部通过开设弧形槽卡接有限位杆,限位杆远离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卡杆的一端与限位槽底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型巧妙地将红外发光芯片置于眼镜上,芯片发出强烈的红外光,相对于人脸识别装置产生眩光效应,使得人脸细节信息无法被人脸识别装置分辨,达到防止偷拍的效果。达到防止偷拍的效果。达到防止偷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


[0001]本技术反偷拍装置
,具体为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摄像设备,可以轻松达到4K清晰度,而我们的面部特征数据,在高清影像里,就好像没有上锁的保险箱一样,随人取用。就像315晚会里讲到的那样,只要顾客暴露在摄像头之下,就会被系统捕捉并识别,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人脸识别系统,还会对获取的人脸数据进行保存、处理以及比对。比如进店的次数,就是通过比对人脸数据,就能识别顾客是否来过店里,来了几次。更严重的是,人脸数据的收集过程常常是一个不经意间发生,且未经被识别人授权的过程。实际上,使用相机进行的人脸识别数据,在存储,转移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被不当或非法应用的风险;比如,如果这些被收集的人脸数据,被黑客的非法盗取,那么,就等于我们的身份证被人拿走,不仅个人隐私受到侵犯且存在巨大的安全、财产风险。
[0003]目前,现有反人脸识别偷拍主要是通过被识别者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例如通过祼眼察看,仔细检查宾馆中是否存在偷拍设备,或是通过头盔来防止开发商的人脸识别。不仅效率较低,方式怪异,佩戴不适,且不能很好地达到防止偷拍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包括镜框,所述镜框通过卡扣装置安装有红外发光芯片,所述红外发光芯片设置于镜框远离穿戴者的外框侧。r/>[0006]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开设于镜框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侧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安装槽开口端处间隙配合有基板,所述红外发光芯片安装于基板的中部,所述基板靠近穿戴者的一侧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中部通过开设弧形槽卡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卡杆的一端与限位槽底壁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卡杆离基板的一端呈圆弧形。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基板边缘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螺纹连接螺栓。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镜框两侧安装有凸耳,所述凸耳内设置有电池,凸耳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用于控制电池给红外发光芯片提供电源的通断,凸耳表面设置有封装电池的封装板。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池为纽扣电池。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红外发光芯片为VCSEL芯片或者LED芯片,其发光波长在850nm——980nm之间。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安装槽底壁上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基座通过卡杆与红外发光芯片电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巧妙地将红外发光芯片置于眼镜上,芯片发出强烈的红外光,相当于一个强光源,可对于人脸识别装置产生眩光效应,从而使得人脸,尤其是人眼核心部位的人脸细节模糊,人脸细节信息无法被人脸识别装置分辨,从而达到防止偷拍的效果。同时,由于红外发光芯片与眼镜合二为一,从而不会影响人脸外观,而且红外光超过人眼可见范围,因此,此芯片的发光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视觉及交流。
[0014](2)通过基板、红外发光芯片、基座、限位杆、卡杆、安装槽、限位槽和弹簧的相互配合,基板放置于镜框上开设的安装槽过程中,卡杆挤压限位杆,限位杆压缩弹簧,当卡杆抵住基座,卡杆上开设的限位槽恰好正对于限位杆,限位杆在弹簧复位作用下,卡杆远离弹簧的一端卡入限位槽,使得卡杆卡住限位杆,将基板固定在安装槽内,避免红外发光芯片从镜框上掉落;
[0015](3)通过将螺栓与基板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便于手持螺栓将基板置于镜框上开设的安装槽内以及将基板从安装槽内取出,当红外发光芯片安装在镜框上后,便于取下螺栓,避免螺栓影响镜框外观。
[0016](4)红外发光芯片不论是LED芯片还是VCSEL芯片均具有能耗小,驱动电压低,发热量少的特点,故即使采用如钮扣电池这种小容量的轻便电池也可以提供长时间的使用。同时,低的发热量、轻便的特性提高了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的备带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图2中A

A处剖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镜框1、凸耳2、螺纹孔3、红外发光芯片4、开关按钮5、封装板6、卡扣装置7、基板8、限位杆9、卡杆10、基座11、限位槽12、弹簧13、安装槽14、螺栓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包括镜框1,所述镜框1通过卡扣装置7安装有红外发光芯片4,红外发光芯片4为VCSEL芯片或者LED芯片。无论是LED芯片还是VCSEL芯片均可发出强烈的红外光,而且LED芯片和VCSEL芯片均具有能耗小,驱动电压低,发热量少的特点。所述红外发光芯片4设置于镜框1远离穿戴者的外框侧。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装置7包括开设于镜框1上的安装槽14,所述安装槽14两侧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2,安装槽14开口端处间隙配合有基板8,所述红外发光芯片4安装于基板8的中部,所述基板8靠近穿戴者的一侧设置有卡杆10,所述卡杆10中部通过开设弧形槽卡接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远离卡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远离卡杆10的一端与限位槽12底壁相连接。基板8放置于镜框1上开设的安装槽14过程中,卡杆
10挤压限位杆9,使得限位杆9压缩弹簧13,当卡杆10抵住安装槽14底部时,卡杆10上开设的限位槽12恰好正对于限位杆9上的弧形槽部位,限位杆9在弹簧13复位作用下,卡杆10远离弹簧13的一端卡入限位槽12,使得卡杆10卡住限位杆9,将基板8固定在安装槽14内,避免红外发光芯片从镜框1上掉落,提高了红外发光芯片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杆10远离基板8的一端呈圆弧形,使得卡杆10可以逐渐卡入两根限位杆9之间,使得卡杆10可以横向挤压限位杆9。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8边缘处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螺纹孔3用于螺纹连接螺栓15。当螺栓15与螺纹孔3螺纹连接时,手持螺栓15可以将基板8置于镜框1上开设的安装槽14内以及将基板8从安装槽14内取出,当红外发光芯片安装在镜框1上后,便于取下螺栓15,避免螺栓15影响镜框1外观。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框1两侧安装有凸耳2,所述凸耳2内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为纽扣电池,所述纽扣电池为小容量的轻便电池。凸耳2上设置有开关按钮5,所述开关按钮5用于控制电池给红外发光芯片4提供电源的通断,凸耳2表面设置有封装电池的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包括镜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1)通过卡扣装置(7)安装有红外发光芯片(4),所述红外发光芯片(4)设置于镜框(1)远离穿戴者的外框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7)包括开设于镜框(1)上的安装槽(14),所述安装槽(14)两侧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2),安装槽(14)开口端处间隙配合有基板(8),所述红外发光芯片(4)安装于基板(8)的中部,所述基板(8)靠近穿戴者的一侧设置有卡杆(10),所述卡杆(10)中部通过开设弧形槽卡接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远离卡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远离卡杆(10)的一端与限位槽(12)底壁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10)远离基板(8)的一端呈圆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人脸识别的可穿戴眼镜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金平万志群李东吴观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壹创军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