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铁塔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7676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铁塔接地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顶板位于底板的顶部,顶板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柱,四个支柱的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两个固定框,在两个固定框的内部均设置有活动板,在两个活动板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锚杆,在两个活动板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弹簧,在将装置固定在地面前,可以先对地面开设四个孔,之后移动装置到安转处,使得四个锚杆分别与四个孔对应,之后通过限位块旋转拉杆,使得拉杆的底端与固定框螺纹脱离,此时两个活动板在四个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下降,同时两个活动板带动四个锚杆向下移动,使得四个锚杆分别插入到四个孔中。使得四个锚杆分别插入到四个孔中。使得四个锚杆分别插入到四个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铁塔接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接地
,具体为一种电力铁塔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铁塔是用于支撑输电线路的一种铁塔,也隶属于建筑物的一种,电力铁塔在使用时,需要将铁塔上的电气装置外的导电部分通过导线与大地相连,这样则需要使用到接地装置,而现有的接地装置在使用时常会存在以下的问题;
[0003]1、大多通过将锚杆贯穿装置的底板,之后通过使用锤子对锚杆进行锤击,使其的底端嵌入到地面中,从而将装置固定在地面上,但是采取锤击嵌入的方式不仅操作麻烦,而且锤击者在锤击的时候特别的费力;
[0004]2、大多的装置在对地线进行安装固定时大多采用卡扣进行固定,当地线过多时,则需要使用更多的卡扣,并且卡扣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力铁塔接地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铁塔接地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铁塔接地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位于底板的顶部,所述顶板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柱,四个所述支柱的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
[0007]所述底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顶端活动放置有上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顶端和上固定板的底端均并排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弧形线槽,所述下固定板上若干个的半圆弧形线槽与上固定板上的若干个半圆弧形线槽相配合设置,所述顶板的顶端活动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的两端均高度设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均活动贯穿顶板并分别与上固定板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的中部均固定套设有固定环,两个所述限位杆顶端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和两个固定环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8]所述底板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均设置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框内腔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板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锚杆,两个所述锚杆的底端均活动贯穿底板。
[0009]优选的,所述顶板顶部的两端均活动设置有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顶部的一端均活动插接有限位轴,两个所述限位轴的底端均与顶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拉手,所述拉手的外表面固定包裹有海绵套。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板顶端的中部均旋转插接有拉杆,两个所述固定框顶端的
中部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拉杆的顶端分别活动贯穿两个通孔,两个所述拉杆底端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外螺纹,两个所述通孔的内表面均开设有内螺纹,两个所述拉杆底端外表面开设的外螺纹与两个通孔内表面开设的内螺纹相配合,两个所述拉杆的顶端均固定设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顶端均固定设有拉栓。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框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滑块,四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滑槽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底板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固定块,所述上固定板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滑块,四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固定块的内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设有两个固定框,在两个固定框的内部均设置有活动板,在两个活动板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锚杆,在两个活动板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弹簧,在将装置固定在地面前,可以先对地面开设四个孔,之后移动装置到安转处,并对装置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四个锚杆分别与四个孔对应,之后通过限位块旋转拉杆,使得拉杆的底端与固定框螺纹脱离,此时两个活动板在四个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下降,同时两个活动板带动四个锚杆向下移动,使得四个锚杆分别插入到四个孔中,这样即可将装置进行固定;
[0016]2、通过设有拉手,通过拉手拉动连接杆上升,同时连接杆通过两个限位杆带动上固定板上升,之后通过拨动两个支撑块,使得两个支撑块均位于连接杆的下方,进而对高度调节后的连接杆进行支撑固定,之后在下固定板顶端开设的多个半圆弧形线槽中进行排线,排线结束后,通过再次拨动两个支撑块,使得两个支撑块解除连接杆的支撑,此时两个第一弹簧会同时对两个固定环施加一个弹力,使得两个固定环同时带动两个限位杆向下移动,同时两个限位杆带动上固定板向下移动并持续对上固定板施加一个顶力,这样在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的相互配合下即可对多个地线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板;2、顶板;3、支柱;401、下固定板;402、上固定板;403、半圆弧形线槽;404、连接杆;405、限位杆;406、固定环;407、第一弹簧;501、固定框;502、活动板;503、第二弹簧;504、锚杆;601、支撑块;602、限位轴;7、拉手;801、拉杆;802、限位块;803、拉栓;901、滑槽;902、第一滑块;1001、固定块;1002、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铁塔接地装置,包括底板1
和顶板2,顶板2位于底板1的顶部,顶板2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柱3,四个支柱3的底端分别与底板1顶端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
[0024]底板1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下固定板401,下固定板401的顶端活动放置有上固定板402,下固定板401的顶端和上固定板402的底端均并排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弧形线槽403,下固定板401上若干个的半圆弧形线槽403与上固定板402上的若干个半圆弧形线槽403相配合设置,顶板2的顶端活动放置有连接杆404,连接杆404底部的两端均高度设有限位杆405,两个限位杆405的底端均活动贯穿顶板2并分别与上固定板402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杆405的中部均固定套设有固定环406,两个限位杆405顶端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407,两个第一弹簧407的两端分别与顶板2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和两个固定环406的顶端固定连接;
[0025]底板1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框501,两个固定框501的内部均设置有活动板502,两个活动板502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弹簧503,两个第二弹簧503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铁塔接地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位于底板(1)的顶部,所述顶板(2)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柱(3),四个所述支柱(3)的底端分别与底板(1)顶端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下固定板(401),所述下固定板(401)的顶端活动放置有上固定板(402),所述下固定板(401)的顶端和上固定板(402)的底端均并排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弧形线槽(403),所述下固定板(401)上若干个的半圆弧形线槽(403)与上固定板(402)上的若干个半圆弧形线槽(403)相配合设置,所述顶板(2)的顶端活动放置有连接杆(404),所述连接杆(404)底部的两端均高度设有限位杆(405),两个所述限位杆(405)的底端均活动贯穿顶板(2)并分别与上固定板(402)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405)的中部均固定套设有固定环(406),两个所述限位杆(405)顶端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407),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07)的两端分别与顶板(2)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和两个固定环(40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框(501),两个所述固定框(501)的内部均设置有活动板(502),两个所述活动板(502)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弹簧(503),两个所述第二弹簧(503)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框(501)内腔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板(502)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锚杆(504),两个所述锚杆(504)的底端均活动贯穿底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宏源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