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7483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包括电池壳罩;散热风扇,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池壳罩顶部固定嵌合的安装筒内;引气筒,通过导气部件与所述安装筒连通;阻风部件,位于所述引气筒内,所述阻风部件包括阻风盘,所述阻风盘固定嵌合在引气筒的进气口处,且所述阻风盘上开设有进风的进风孔以及安装有用于密封进风孔的挡风柱。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有效的利用汽车行驶时车外的风体作为散热气体引入到车内对电池进行散热,降低了电池散热所需的能源耗损,还可以使得车体内部气体可以进行不断的循环、更新净化的优点。更新净化的优点。更新净化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而目前新能源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能源储存都需要使用高性能的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大电流的充电和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升温使电池温度超出其正常的使用温度,甚至造成电池破裂、漏液、起火和爆炸,从而影响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可靠安全行驶,就是要保证其动力电池的可靠安全,这除了优化电池结构外,还要提高散热性能,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往往设置有专门为电池散热的风扇。
[0003]而现有大体积蓄电池专用的散热风扇为一体结构,大多利用散热风扇都是由电机进行驱动,但在电机损坏后导致散热风扇没有其他动力源,因此会马上造成蓄电池温度的快速上升,容易导致电池板因为过热而诱发事故。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以有效利用汽车行驶时车外的风体作为散热气体引入到车内对电池进行散热,降低了电池散热所需的能源耗损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包括:电池壳罩;散热风扇,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池壳罩顶部固定嵌合的安装筒内,且所述安装筒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散热风扇旋转的转动电机;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引气筒,通过导气部件与所述安装筒连通,且利用引气筒引入汽车行进时的气流对电池壳罩内的电池进行散热;阻风部件,位于所述引气筒内,所述阻风部件包括阻风盘,所述阻风盘固定嵌合在引气筒的进气口处,且所述阻风盘上开设有进风的进风孔以及安装有用于密封进风孔的挡风柱;所述引气筒的筒体与筒底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且所述引气筒内安装有用于对引入气流干燥、净化的活性炭柱,增设的活性炭柱可以对外部引进的气流进行除湿、除异味以及剔除微小的杂质,进而有效的保证了进入到车厢内气体的纯净性,所述活性炭柱通过引气
筒内安装的多组卡接组件固定;所述阻风部件还包括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阻风盘内侧的转动中心处,且所述阻风盘内通过机架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主动齿轮旋转的微型电机,所述主动齿轮与阻风盘上安装的多组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且多组所述从动齿轮环形分布在主动齿轮周边,每一组所述从动齿轮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通过连接杆与挡风柱固定连接,开启微型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从而主动齿轮驱动与之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同步旋转,带动盖合在进风孔上的挡风柱旋转,使得挡风柱与进风孔错位,从而在汽车行进过程中,气流可以通过进风孔流至导气部件内,后续流至安装筒内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散热。
[0007]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固定环上均安装有两组夹角相同的挡风柱,且每一个所述固定环上的挡风柱与阻风盘相邻位置开设的进风孔相互匹配。
[0008]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嵌合在引气筒的内筒壁上,且所述固定片上固定安装有沿着引气筒轴向分布在弹性塑胶板,所述弹性塑胶板的板头固定安装有嵌合硅胶头,安装活性炭柱时,将引气筒的筒体从筒底旋转下来,向上外扳弹性塑胶板,使得套接环压合在压合片上,后续松开弹性塑胶板使得弹性塑胶板扣合在套接环的上表面,从而完成活性炭柱的安装,拆卸时,向上外扳弹性塑胶板取下使得套接环从压合片上滑脱,使得活性炭柱便于更换,所述固定片通过弹簧与压合片弹性连接,而在活性炭柱遇到较大气流冲击时,由于卡接组件设置有弹簧,从而活性炭柱可以挤压弹簧因此可以降低活性炭柱受到的冲击,提高了活性炭柱的稳定性。
[0009]优选的,所述活性炭柱卡接在多组卡接组件内,具体是,所述活性炭柱上固定套接有套接环,且所述套接环插设至压合片与嵌合硅胶头的间隙中。
[0010]优选的,所述导气部件包括连接总管,所述连接总管的一端通过导气软管与引气筒的筒底相互连通,且所述连接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多根规格相同的连接支管,每一个所述连接支管的管头上均固定安装有转动连接头,且所述连接支管通过转动连接头与盖合在引气筒上的盖合组件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盖合组件包括筒盖,所述筒盖上开设有的通腔内固定嵌合有金属隔网,且所述金属隔网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环形分布的螺纹连接管,所述盖合组件上的螺纹连接管与导气部件中的转动连接头一一对应并螺纹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引气筒的筒口处固定安装有过滤网,以便对进入到引气筒内的气流进行灰尘过滤。
[0013]优选的,所述安装筒外侧的电池壳罩上固定嵌合有环形分布的散热翅片,且所述安装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通孔,让过量的气流从金属隔网以及安装筒侧壁通孔溢出,从而吹向散热翅片,使得散热翅片也可以进行快速散热。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阻风部件使得引气筒形成通风筒,因此汽车在行进过程中产生的气流通过引气筒并由导气部件导入到安装筒内,从而气流驱动散热风扇旋转,使得气流可以有效的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散热,因此有效的利用汽车行驶时车外的风体作为散热气体引入到车内对电池进行散热,降低了电池散热所需的能源耗损,还可以使得车体内部气体
可以进行不断的循环、更新净化;2、本专利技术在无法或无需利用外部气流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时,反转微型电机使得挡风柱复位到与之对应的进风孔上,从而阻风盘配合挡风柱对引气筒进行封闭,外部气流无法流至安装筒内,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新能源汽车电池;3、本专利技术增设的活性炭柱可以对外部引进的气流进行除湿、除异味以及剔除微小的杂质,进而有效的保证了进入到车厢内气体的纯净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基座上盖合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基座中安装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盖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导气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引气筒内阻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引气筒内活性炭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引气筒内卡接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1、电池壳罩;2、安装筒;3、散热翅片;4、散热风扇;5、盖合组件;51、筒盖;52、螺纹连接管;53、金属隔网;6、导气部件;61、连接总管;62、连接支管;63、转动连接头;64、导气软管;7、引气筒;8、卡接组件;81、固定片;82、弹性塑胶板;83、嵌合硅胶头;84、弹簧;85、压合片;9、阻风部件;91、阻风盘;92、主动齿轮;93、微型电机;94、从动齿轮;95、固定环;96、挡风柱;97、进风孔;9a、活性炭柱;9b、套接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包括:电池壳罩(1);散热风扇(4),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池壳罩(1)顶部固定嵌合的安装筒(2)内,且所述安装筒(2)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散热风扇(4)旋转的转动电机(9d);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引气筒(7),通过导气部件(6)与所述安装筒(2)连通,且利用引气筒(7)引入汽车行进时的气流对电池壳罩(1)内的电池进行散热;所述引气筒(7)的筒体与筒底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且所述引气筒(7)内安装有用于对引入气流干燥、净化的活性炭柱(9a),所述活性炭柱(9a)通过引气筒(7)内安装的多组卡接组件(8)固定;阻风部件(9),位于所述引气筒(7)内,所述阻风部件(9)包括阻风盘(91),所述阻风盘(91)固定嵌合在引气筒(7)的进气口处,且所述阻风盘(91)上开设有进风的进风孔(97)以及安装有用于密封进风孔(97)的挡风柱(96);所述阻风部件(9)还包括主动齿轮(92),所述主动齿轮(92)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阻风盘(91)内侧的转动中心处,且所述阻风盘(91)内通过机架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主动齿轮(92)旋转的微型电机(93),所述主动齿轮(92)与阻风盘(91)上安装的多组从动齿轮(94)啮合连接,且多组所述从动齿轮(94)环形分布在主动齿轮(92)周边,每一组所述从动齿轮(94)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5),且所述固定环(95)通过连接杆与挡风柱(9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固定环(95)上均安装有两组夹角相同的挡风柱(96),且每一个所述固定环(95)上的挡风柱(96)与阻风盘(91)相邻位置开设的进风孔(97)相互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8)包括固定片(81),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玲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