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737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及方法,采用STAT1入核抑制剂伊维菌素和STAT1活化抑制剂氟达拉滨,通过注射活化抑制剂或入核抑制剂提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的血小板数量,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氟达拉滨为阿糖腺苷的氟化核苷酸类似物,无放射性,是一种小分子磷酸化抑制剂,同时,伊维菌素是输入蛋白α/β1介导的细胞核导入的一种小分子抑制剂,二者生物利用度高,被广泛的运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安全性好,同时被应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顺应性高。顺应性高。顺应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小板计数低,并伴有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ITP的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名儿童2至6例,每10万名成人3例。重要的是,ITP还继发于许多其他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和病毒疾病,如丙型肝炎(HCV)、艾滋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等。另外近期报道部分新冠疫苗也可引起ITP风险。ITP是一种多细胞机制累积的结果,包括血小板生成受阻、自身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或杀伤性T细胞的直接毒性等。在ITP的复杂病理因素中,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增强引发血小板的过度破坏是ITP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对于ITP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如何调控血小板吞噬的研究缺乏深入,这也阻碍了针对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并最终治愈ITP的治疗策略和药物开发。
[0003]目前治疗目标是停止活动性出血并降低未来出血的风险。如果患者有活动性大出血,则需要紧急治疗。适当、具体的措施包括停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并使用血小板输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联合使用所有这些药物/手段。对糖皮质激素无初始反应或停用糖皮质激素后血小板计数反复下降的ITP患者的药物治疗包括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利妥昔单抗和福司他替尼。然而ITP治疗需长期用药,多数病人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IVIG等注射剂患者顺应性不高,口服药物如艾曲波帕等的临床试验表明上述治疗药物起效时间长,有效期短、病程易复发,且伴随显著的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非药物治疗的脾切除术无预测指标,且病人纳入标准高,非首选治疗手段。
[0004]具体地说,艾曲波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并作为每日片剂(有饮食限制)使用,在给药后1至2周内起效,通常需要持续治疗以维持效果。仅有10

30%的患者在接受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数月或数年后可停止治疗,大部分病人发生晚期复发。在安全性方面,主要风险是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肝脏转氨酶水平升高等。
[0005]利妥昔单抗是最广泛应用于ITP患者的免疫调节剂,虽然它没有被FDA批准用于该适应症。回顾性研究显示60%的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后ITP有部分缓解,有效率高,在给药后1至2周内起效,连续给药6个月时部分病人症状完全缓解,且维持时间长(2年以上)。尽管ITP患者中很大一部分会复发,但大多数患者对利妥昔单抗再治疗有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利妥昔单抗可增加轻微感染,极罕见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0006]福司他替尼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Syk)抑制剂,于2018年获FDA批准,适用于有先前失败治疗史的ITP患者。有效性较艾曲波帕和利妥昔单抗低(总应答率约43%,稳定应答效率约18%),平均反应时间为15天。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高血压、转氨酶升高和恶心
等。其他免疫调节剂如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氨苯砜和达那唑也被临床应用于ITP患者。支持其使用的数据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回顾性观察研究,约30

60%的患者有药物应答反应。
[0007]除药物治疗外,脾切除术仍然是ITP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60

70%的患者中引起了持久的缓解。然而,由于出现了有效的治疗药物,而脾切除术的潜在并发症,以及无法预测哪些患者会有反应的问题,导致考虑脾切除术的通常是限于对标准药物治疗无反应或不能接受标准药物治疗且确诊后至少一年(允许病情缓解)的患者。脾切除术的短期风险包括手术和术后并发症,长期包括静脉血栓栓塞和败血症。脾切除术患者细菌感染风险增加,需要反复接种疫苗。其他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也有偶有报道。
[0008]综上所述,目前治疗ITP的手段和药物较为局限,而针对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的生理过程开发的药物或治疗策略,从抑制血小板体内清除的角度,从根本上提升血小板数量,是目前临床手段的极大拓展和补充,并且两种药物属于老药新用,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针对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的生理过程开发的药物或治疗策略的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及应用方法。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0011]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应用为活化抑制剂提升血小板的数量。
[0012]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抑制剂为氟达拉滨。
[0013]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应用为入核抑制剂提升血小板数量。
[0014]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抑制剂为伊维菌素。
[0015]一种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方法,抑制剂为氟达拉滨,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称取STAT1活化抑制剂氟达拉滨;
[0017]S2:将步骤S1称取的STAT1活化抑制剂氟达拉滨溶于DMSO中;
[0018]S3:使用生理盐水稀释步骤S2中的DMSO,
[0019]其中,稀释后的溶液中DMSO终体积含量为0

5%。
[0020]一种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方法,抑制剂为伊维菌素,包括如下步骤:
[0021]SS1:称取STAT1入核抑制剂伊维菌素;
[0022]SS2:将步骤S1称取的STAT1入核抑制剂伊维菌素溶于DMSO中;
[0023]SS3: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玉米油稀释步骤SS2中的DMSO,
[0024]其中,稀释后的溶液中,DMSO终体积含量范围为0

5%。
[0025]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步骤SS3的稀释过程中,当步骤SS2中的DMSO为低浓度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0026]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步骤SS3的稀释过程中,当步骤SS2中的DMSO为高浓度时
采用注射用玉米油进行稀释。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氟达拉滨为阿糖腺苷的氟化核苷酸类似物,无放射性,是一种小分子磷酸化抑制剂,同时,伊维菌素是输入蛋白α/β1介导的细胞核导入的一种小分子抑制剂,二者生物利用度高,被广泛的运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安全性好,同时被应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顺应性高。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为活化抑制剂提升血小板的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为氟达拉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为入核抑制剂提升血小板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为伊维菌素。6.一种靶向STAT1抑制剂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方法,抑制剂为氟达拉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STAT1活化抑制剂氟达拉滨;S2:将步骤S1称取的STAT1活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合宾熊伊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